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本京都仿照長安而建,為何大名進京卻稱上洛?

文|小河對岸

自唐倭白江口之戰(663年)後,倭國便對大唐徹底跪服。此後的兩、三百年間不斷派出使團(遣唐使)抵達大唐,以全方面學習大唐的先進政治、文化、建築、禮儀等等。在此期間,倭國正式將其國名定為“日本”,而日本的都城(奈良、京都)也都是仿照唐都長安而建。

日本的早期國都位於今奈良縣的飛鳥地方,故該段時期也被稱為飛鳥時代。710年,元明天皇將國都遷至奈良(平城京),由此開啟了奈良時代。794年,桓武天皇又將國都遷至平安(京都),至此,京都成為了日本的國都,直到1868年明治天皇遷居江戶(東京)為止。

日本的平城京(奈良)與平安京(京都),都是仿唐都長安而建。那為何在日本戰國時期,大名進京(京都)稱上洛而不稱上長安呢?唐朝的正式國都雖在長安(今西安),但至唐高宗時期,洛陽被提升為東都。武則天稱帝之後,正式將洛陽定為國都(神都)。

唐中期此後,由於關中地區漕運不便,經常乏糧。而洛陽地處中原,水利運輸便捷,故而,皇帝與眾多官員經常都洛陽辦公(就食),由此,也就形成了兩都製。

而日本地方狹小,並不需要兩都製。故而,日本在作都城的整體規劃布局上,就將都城沿中軸線而分為左京與右京。右京稱作長安,左京稱作洛陽。但由於右京長安選址的風水不怎麽好,地處沼澤低窪地帶,很快就荒廢了。而左京洛陽地勢較高,更適宜居住,故而,左京便日益繁榮。因而,日本人便稱京都為“洛陽”或“洛都”。

日本戰國時期,天皇與幕府(室町幕府)都在京都。地方大名領兵入京,也便被稱為“上洛(陽)”。除此之外,至日本戰國時期,天皇與幕府將軍都失去了對天下掌控,地方上諸侯(大名)並起,其時的日本政治很像我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形態,而我國春秋時期,周天子的都城就在洛邑(洛陽)。

再則,周朝也是我國歷史上國祚最長的朝代,日本也經常拿周王朝作比擬。比如,織田信長攻取齋藤氏的主城--稻葉山城,就將稻葉山城改為岐阜,其寓意就是想仿效周王朝起於岐山,而一統天下。而大名上洛,實質上就相當於我國春秋時期的楚莊王問鼎中原。只要能領兵入京都,就可以掌控朝政、進而“挾天子以令諸侯”而獲得支配天下的名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