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房企下鄉,莫讓公共資源變私人產業

依靠市場,盤活市場,不等於放縱市場,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應始終放在第一位。鄉村的公共自然資源,無論是土地,還是森林、湖泊,都是產業發展的重要依托,切忌將其作為地產項目的噱頭和點綴,把公共資源變成了私人產業,把現代農業做成了新型地產。

  快速城鎮化帶動了房地產行業10余年的迅猛發展,如今大潮退去,轉型已成為房企的關鍵詞。今年3月,萬科宣布將戰略定位由“城市配套裝務商”更新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6月15日,碧桂園集團宣布成立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正式進軍現代農業,並邀請了在農業部有豐富任職經歷的前濟寧市長梅永紅作為負責人加盟。下鄉,正成為大型房企的共同選擇;鄉村,正變為地產業更新換代的試驗田和創新更新的突破口。

  房企下鄉,意味著今後地產業不僅要聚焦城市建設,也要關注農村發展,著眼於城鄉之間的良性互動。城鎮化率超過50%的今天,儘管城市能夠提供現代生活所必需的絕大多數功能,但我國農業人口眾多,城鄉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卻又一直無法實現真正的融合。拋開體制機制上的約束不談,過去若乾年地產企業總盯著城市開發的高額利潤,忽視農村市場的長期增長潛力,是造成城鄉市場割裂、農村資源閑置浪費和低效利用的重要原因。部分房地產龍頭企業率先將轉型方向設定為城鄉聯動,從戰略高度將農村市場作為開拓重點,必將引發一場城鄉建設的變革。

  農村發展跟不上,城市建設終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城市發展的關鍵在於通過集聚效應創造經濟效益,而農村豐富的自然資源能夠對城市建設發揮涵養作用。城市公共太空的減少和城市居民對生存環境及居住品質要求的提高之間,已經形成強烈的衝突,“大城市病”不僅病在表面,也逐漸病入心理和精神層面,城市居民已開始自發地回歸鄉村,以疏解城市生活的巨大壓力。事實上,為滿足城市居民的消費需求,房企參與現代農業開發,多年前已有先例,但多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僅將現代農業定位為城市建設的附屬版塊,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試圖沿襲傳統的小農經濟模式來包裝地產銷售,要求盡快投產見效獲得收益,必然難以為繼。

  房企下鄉,本質上是以市場機制介入公共資源開發。農村長期發展滯後,痛點在於市場不活躍,土地利用低效。房企下鄉恰恰是向鄉村引入市場機制的重要手段,應該鼓勵。然而,依靠市場,盤活市場,不等於放縱市場,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應始終放在第一位。鄉村的公共自然資源,無論是土地,還是森林、湖泊,都是產業發展的重要依托,切忌將其作為地產項目的噱頭和點綴,把公共資源變成了私人產業,把現代農業做成了新型地產。

  現代農業項目,必然不會短期間內獲得與城市建案建設相同的高額利潤,因而房企須下真功夫在產業規劃上,花大力氣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通過市場手段發掘公共資源的商業價值,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鄉村,不搞“短平快”,應突出農村資源開發的公共性和公益性,注重長遠利益。鄉鎮基層政府和村集體也應當發揮組織和管理功能,積極引導企業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和原有的產業基礎,做大做優特色產業,以產業開發提高用地效率,切莫變成了為地產企業月台、為地產項目做嫁衣甚至變相出讓自然資源權益、同地產商人分利的政策代言人。

  如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所言:“40年前我種田,40年後我還是回去種田!”新時代城鄉融合的大趨勢下,房企重新選擇下鄉種田,似乎是我國住房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但在廣袤田野上種下的,是產業更新的種子,還是商業用房的樁子,有本質的區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立足於產業發展,得到的將是鄉村資源整合、經濟振興、生態改善、百姓安居樂業的共贏局面;局限於地產開發,最終將演變為房企對鄉村公共資源的掠奪和破壞。

  房企下鄉,只是一個開始,希望更多地社會資本關注鄉村建設,促進鄉村資源的良性開發利用,切莫讓公共資源變成私人產業、讓城鄉融合陷入惡性循環。

(作者部門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本期編輯:趙志坤

覺得不錯,請點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