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葉放,有一種活法叫雅活 | 藏拍·人物

葉放

artist╲

開小園之門,浮世的熱鬧和喧囂都被拋在身後,入眼是瘦石、瓶花、白爐、香插、茶器、古籍、鳥籠……一把玫瑰椅上重重疊疊置放了一堆不同時間軸的老瓷器,那微微有些蕭索感的小園就在竹簾之外,竟然有些寂寂的韻味。然後就看到茶案後葉放長身而立,盈盈兩彎笑眼,大有古代文人最典型的“溫柔敦厚”風范。世人皆知南石皮記的主人葉放,坊間對他的個人定義非常多元:畫家、園林學家、現代雅集之父,雅活教父……其實這些稱謂之後,都直指一個核心:葉放,不折不扣的藝術家,而且是締造雅生活的藝術家。

| 文房雅集一角

去南石皮記的路上,恰好是近正午。雨後的蘇州,陽光在枝葉的斑駁間閃爍出銀子般的光亮,空氣中泛起的潮濕依舊裹挾這個古城特有的氣息。突然有種如飲酥醪的不真實感,12年前紙上結緣,到12年後終於可以敲門入園。中間的幾次會面都無暇深談,何況又不在園,少了一種語境與情境。兩個對紙與雜誌都有一種特殊沉迷的人,會在語言和精神的交會中乍現出什麽樣的靈感?

紙上雅意

就在南石皮記,與葉放的交流,並不在遊園論夢,而是先來了一場與雜誌相關的紙上臥遊。

很少有人會認知到,雜誌是紙媒中一種極致的藝術——紙、文字、影像可以達到一種完美的結合。

| 半廊、木台與半亭、齋房由石橋相連

書法與繪畫都離不開在紙上的創作,首要身份作為書畫藝術家的葉放自然對紙有種特殊的感情,而且會對三位一體的結合度非常敏感。所以一直以來都能夠看到他在造園、繪畫、宴客之餘都在做雜誌。

與葉放結緣的2006年,就是因為一本雜誌。

那本雜誌叫《華樂》,如果只是單純從做雜誌的角度出發,可以說這是至今為止所見過仍然無法逾越的一個高峰。因為當時的初衷是受日本大文化雜誌《和樂》吸引,這是一本讓雜誌愛好者非常瘋魔的一本典範,據說裡面藝術大家雲集,連隨便一個掃圖員都是藝術圈裡赫赫有名的大師級藝術家。

| 葉放在園中修葺

《華樂》的目標也是想做《和樂》這樣一本極致藝術的雜誌,卻又與生活息息相關。藝術總監為大名鼎鼎的白井勝也,是當時日本動漫界著名的出版集團小學館掌門人。正因為如此他將一脈相承的日式美學和中式美學做了很好嫁接;主編陳新,也是個雅到骨子裡的時尚人士;視覺總監顏回也是位書法愛好者,所以每期的大專題所有標題都是他的手寫體。因為與這樣的團隊相知相惜,所以集了一大批熱愛雜誌的外圍工作者。

筆者與葉放當時剛好都處於這樣的外圍。第二卷(第二期)上就見到葉放的南石皮記以及2005年的一次雅集 ,他把白先勇的班子請來,在園子裡演出了袖珍版的實景昆曲《牡丹亭》。這些年昆曲開始紅火,與葉放的對蘇州文化的推廣不無關係。至少翻開雜誌的那一刻,心上已經被劃上了個半深不淺的記號,而且很神奇地毯竟然沒有被光陰磨蝕。

從最初的開始創刊,到後來的每一期,無論是雅集圖文的提供,還是雅學精神和雅物品味的指導,葉放就無意中成為了雜誌求精求雅的靈魂。

| 葉放經常在園中組織各種雅集

尤其是在總體視覺的策劃上,都會看到他雅思想的痕跡。昂貴的日本超感紙用於印刷,還原古籍的豎排版本,從視覺到觸覺上都充滿了高級感。每一期專題都是用一個詞牌名來進行歸納。其中在第三卷(第三期),封面字體自元代書畫大家趙孟頫,主圖是吳昌碩的歲時清供圖軸,汪浩的靜物攝影嵌入清供圖軸畫面進行有機結合。版權頁上有葉放寫的小序,介紹如何對封面的清供圖如何進行欣賞。儘管《華樂》因為某些原因夭折而令人惋惜,但是作為對做雜誌有執念的人而言,有此經歷,也是一件人生的幸事。

之後,葉放在各種跨界裡幾乎從沒有放棄過雜誌。很多雜誌都會向他投去橄欖枝,請他前往指導。

其中對《文人太空》而言,葉放的支持可以算是很重要的裡程碑。於2014年5月首次面向讀者發售,就引起很大反響。除以葉放為核心的“師說”及“思想+”之外 ,許江、夏鑄九、錢軼士、顧炫、施遠、俞豐、沈也、吳清、高捷、王森、鄒自力、段勇等等,這一連串的名字無一例外都是文化各界的大IP。《文人太空》讓中國文人的風雅生活完全呈現在大眾眼前,也可謂邁出了傳承中華經典文化的第一步。

| 文房雅集一角

雜誌一經面世,就獲得了大批讀者的青睞,更引起不少名家的強烈期許,也正因為葉放的延續支持,以及團隊的傾情投入打造,這使得第二本品質得到全面更新,並填補傳統文人生活經典中的一項研究空白,這從《文人太空》第三本發行量能夠破萬也就很說明問題了。

小小一本雜誌聚攏了大批優質的美學生活太空,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個極具文人氣息的太空妙境,讓自己的心靈遊走並安置其間,並且於無聲處的沉浸中最終實現自己的雅韻生活。其後還派生出了《中國書房》雜誌。

在聊到紙媒前景時,葉放說,好作品最終必定會被承認,對於這點我也深信不移。

宴底雅色

與葉放的幾次碰面裡,好像都有一個吃字。第一次真正碰面在寶龍美術館的開館夜宴上;準備為赴雲頂之約出發時,他就在最愛吃的平江食府;聽他和台灣《漢聲》雜誌主編黃永松那場活色生香的講座,《水八仙》《大閘蟹》兩本書可以通過講就能夠聽得人口水四溢。

| “文宴會”之訪荷雅集

葉放講禿黃油,講雪花蟹鬥上那一層蛋清的保溫功效,就可以看出鍾鳴鼎食的貴族家宴中藏有的智慧。富貴三代才知飲食,真正懂吃的不僅僅要吃出個中妙處,而且吃出學術高度,吃出文化趣味來。

著名的蘭亭雅集有曲水流觴,說明雅集如果無宴就少了凝聚力。

葉放說,“中國歷史上文人跟餐飲的關係特別淵源深厚,我們在面對古人的食譜時,是面對沉甸甸的傳統。我們今天通過文會宴把它記錄下來,便成了餐飲歷史傳承重要的依據,也會多很多品味、趣味和敬畏。”

| “文人宴”上的精致美食

蘇州為文脈昌隆之地,作為狀元之後的葉氏家族自然也是食不厭精的“長物愛好者”。從小家中便有兩個家廚,家族中最大的樂趣就是點菜,食材取自時令,口感當屬健康。每到大宴,均是提前定製好的目錄,從口味到菜式極為講究。從典籍中搜尋傳奇美食,是他的一大愛好,甚至不計代價追求每個細節完美。譬如他研究《紅樓夢》中的劉姥姥在大觀園嘗的菜叫“茄鯗”(xiǎng)。

葉放說,這是我跟大廚玩出來的茄鯗,見笑而已。其實在葉放看來,參照蘇州民間大戶人家的八寶醬做法,也就簡單了。

| 文房雅集一角

葉放家的客廳裡插放著很多紅色的紙扇子,乍一看,以為是擺設,其實是雅集家宴的菜單。這位極品吃貨曾經還乾過一件很瘋狂的事,與台灣建築師登琨豔合夥,花25萬元買下了一條太湖上的五桅老船。在這樣的環境裡,典型的古典船菜被復活了,葉放的朋友們倒是有口福了。

所以在《舌尖上的中國3》中,紀錄片被詬病,但葉放的“文會宴”卻火了。大眾由此知曉了文人和“文人菜”。

文會宴裡最養眼的是金齏玉膾,最早記錄在北魏的農學著作《齊民要術》中。黃橙切絲裹入魚肉,可以去腥增香,養殖鱸魚稍加過油,再配以煨過高湯的南瓜蓉。一道千古名菜從典籍中醒來,黃與白寓意的金銀雙色帶來視覺與味覺交相輝映的雙重體驗。

園中雅心

踏入園子那一刻,便有山川重巒疊嶂,更有流水蜿蜒曲折,風微細,陽日光竟然微涼,有花架藤蔓輕輕搖曳之聲,間中隱隱傳來一兩聲鳥鳴,……就在這樣一方小天地裡,卻突然讀懂了張岱的萬古寂寥。

| 林泉造境中的《紈扇詩》

而此刻,一個文字控竟然發現另外一個文字控藏在林泉造境中的文字遊戲——童葉庚的《紈扇詩》。

此詩的字面就是一張紈扇圖,讀法卻是非常奇特。自扇頂“微風”起,逆時針旋讀至“花”然後向下至扇柄“紈”止。回讀得第二首。可得詩:

微風引榻夏生寒,晚閣妝成巧合歡。

揮手素螢飛點點,隔紗涼月影團團。

肥添雪腕香籠袖,瘦掩花容倦倚闌。

衣葛冷裁新樣別,飛雲片薄剪羅紈。

循環讀下來會覺得每一字均考究,每一句均考究。再配以眼前的美景,讀來真的齒頰生香,心如雪融。

| 園林內部一觀

這也許就是人們為什麽認為南石皮記是古典九大園林之後第十座的真正原因吧。

曾經問過葉放,“園林作為最有宇宙觀的建築,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什麽?”

葉放回答,“人”。

確實,園林是無法避過的壓軸話題,而且已經被媒體寫過無數遍。採訪之前,總有各種害怕重複的焦慮。

但入園以後竟歸於順其自然: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會產生不同的關照。自然是一千個哈姆雷特來讀園子,於是就有了一千個南石皮記。

| 滿堂荷花

天地蒼茫,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詩意棲息地。

為什麽總是說遊園驚夢?中國最驚心動魄的愛情分明就是發生在園子裡。

對中國人來說,園林就是一個集中體現詩意的地方。它一開始追求的是“蓬萊仙境”——神仙住的地方,秦始皇也沒找到,是幻象;後來這追求有了新高潮——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但也是不真實的,他寫得很真切,但你永遠找不到,現在我們仍然在尋找,那是個夢。然後到了宋徽宗時,這位心思和才思天下第一的皇帝發明了極樂的享受——用人工的方法,在人間營造詩意仙境——園林。園林講究詩情畫意,其實就是把人對美好生活的一切想象都投射其中。人天性對著自然的山水有著迷戀,但這種迷戀又帶著強烈的主觀性。

或許,換句劃說,只有園林才足以承載起人類連自己都發現不了的幻覺。

| 葉放

葉放認為,詩詞話本裡常出現的花好月圓、桃紅柳綠,這些小美好、小情趣不是真正的詩意,那是把它看淺薄了。詩意生活的一個關鍵在於“關愛”。對萬物有沒有愛,這很重要,它最怕的是麻木和無感。同時,詩意也需要激蕩,那些看上去很繁忙卻沒有內容的人和事就很難有雅生活。譬如我們看香港、澳門,但澳門有一個時刻是有詩意的,就是賭輸了——醉生夢死,這裡面有大激蕩!所以我們這個時代對待詩意更需審慎,它應是人間百味,要觸及靈魂。

他認為當下的生存環境其實並不好,周遭都是水泥叢林,速度很快,人跟人、人跟自然的連接好像少了。同時很多生活上的追求也被減掉,變成只剩最基本要求的狀態,沒有了審美,也就沒有了詩意,生活就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價值判斷。其實借物可以寓志,但現代人恰恰隻關注了物的本身,而沒有關注物承載的道,那我們托這個物表達出來的詩意肯定會存在當下社會在價值觀上的偏差。

| 園中四季花木不同

所以他透露,他即將新造的園子就在香港。面積小,真正的螺絲殼裡做道場,但背靠一座自然的山,這給了他很多靈感。崇尚魏晉風骨的他總是借著造園,通過與自然相融,來實現對人性的解放與洞察力,實現對內心追求“真我”的步步完善。

所以這一切與金錢的關係不大,關鍵是用心。

在葉放心裡,雅是不分貴賤的,他說沈三白和芸娘的生活不富裕,後期甚至稱得上清貧,但對詩意的追求一點都沒缺失。譬如沈複在《浮生六記》裡詳細記錄的碗蓮,每個步驟都很講究,但又都是平常之物,結果成為千古風雅。

他很透徹地看到在現代貌似很多選擇的表象下,是選擇的蒼白貧乏,更缺乏相融的通道。想象出詩意是很無力的一件事。所以對每個個體的忠告是:在看似好的環境中盡量活得不同,而在惡劣的環境中盡量活得自在。

| 茶會

正因為有了這一份不同與自在,葉放將中國文人傳統的”茶事雅集”帶到了英國的高等學府裡,在那裡他要主持“中英生活美學高峰論壇”。葉放的雅集太聞名了,除了恢復中國人的沙龍與派對,把白先勇的團隊請進園子唱了《牡丹亭》外,蘇州評彈常常是他的座上賓 ,用宋代官話念一段道白,琴棋書畫……他努力讓中國式的雅生活能夠達到一種極致,並且要有可持續性。

之所以選擇英國,也是因為都有詩酒花茶這樣相似的文化背景,可以來一次美學散步。

葉放說,中國流行千年的“隱逸文化”並不是簡單的逃避,而是以隱求逸,這是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方法論。

-END-

文/菡閣

圖/本刊編輯部

今日編輯/左道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後台聯繫

《收藏/拍賣》雜誌現進駐媒體平台有:微信公眾平台、今日頭條、網易藝術、新浪微博、搜狐新聞、騰訊天天快報、大粵藝術、一點資訊、雅昌藝術網、時代財經APP等主流媒體平台,部分文章同步更新,形成新一媒體傳播矩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