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淺論太極拳開合變換中的腰與胯

(一)腰脊為主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分就是開,是離心力的作用;合是向心力的作用。腰與脊在人體活動中,具有中軸的功能,因為腰脊居於人身的正中部份,身體的左右旋轉和上下彎動,都由於腰和脊的活動。打拳向外開展的開和向內收縮的合,都是以腰脊為主,開的離心力從腰脊發端,合的向心力歸向腰脊。

陳鑫謂︰「開合虛實,即為拳經。」可見太極拳的動作,在式勢上分開合,在品質上分虛實,可以盡之。開則俱開,合則俱合;開則開之以意,合則合之以神。拳勢之開者不在手足伸張之大,要在心意之開,所以謂之開之以意,做到內外俱開。拳勢之合者,不在手足收合之密,要合之以神,所以謂之合之以神,做到內外俱合。開不以意,手足伸開雖大,仍不能謂之開,轉換不靈;合不以神,手足收合雖密,仍不能謂之合,有隙可乘。開時不但手足之開,身體各部都開,所謂開則俱開,合時亦是不但手足之合,身體各部亦是都合,所謂合則俱合。

打拳最要者為立身中正,因之走架或應敵時,必須注意身法中正,所以打拳時不論左旋右轉,身體四肢如何動作,一定要保持腰部的靈活和塌直,脊骨的節節虛虛對準。在這樣腰脊配合的情況下,來帶動四肢的上下左右作螺旋纏絲的伸縮動作,形成拳勢的一開一合。

(二)胯為輔

人身上下兩大關節,肩與胯;肩關節開了,則肘腕等節隨之俱開,所以陳鑫說︰「肩膊頭骨縫要開,始則不開,不可使之強開,功夫未到自開時,心說已開,究竟未開,必攻苦日久,自然能開,方算得開,此處一開,則全胳膊之往來屈伸,如風吹楊柳,天機動蕩,活潑潑地,毫無滯機。」胯關節能夠鬆開,那腰腿的動作就能靈活;並且襠部的能否開圓,全在於胯部的能否鬆開。胯部的開在外形上雖然要把大腿根岔開,但是真正的開胯,仍在用意。所以陳鑫曾說︰「兩大腿根要開,開不在大小,即一絲之微,亦算得開,蓋心意一開,襠即開矣。不會開襠者,腿雖岔三尺寬,不開仍然不開,是在學者細心參之。」

肩和胯兩個大關節要鬆開,在姿勢的要求一章中已經講過應注意各點;此處討論的是關係著全身的開合轉換,除了上面所說的腰脊是全身開合轉換的主要關鍵外,要以胯來輔助達到這個要求。每一動勢有周身的大開合和無數的局部小開合,其間主從的關係,層次非常清楚,腰脊發動開或合,胯隨之輔助,能夠充份發揮所謂離心力或向心力,使內勁從丹田達於四梢或回歸於丹田。這樣才能做到所謂提之使來不得不來,放之使去不得不去,捨己從人而擒縱在我。

在周身大開合中,還要講究開中有合,合中有開,和開中再開,合中再合。開是表現於掤勁中,合是表現於捋勁中︰亦即是開為順纏,合為逆纏。例如有些動作,手臂外掤向前引伸是為開,因為有纏絲螺旋的作用,到引伸到頭,在將到未到時,肘以下已經向著合,這就是叫做開中有合;手臂內裡向後向左或右走化是為合,也因為有纏絲螺旋的作用,到盡頭將到未到時,肘以下已經向著開,這就是叫做合中有開。至於開中再開和合中再合︰是在與對方搭手時,在我為愈進而愈長,對方愈退而愈促,我連步趕進而得機得勢,我的開勢繼續不斷地延展伸長,是為開中再開;在與對方搭手時,對方一再進逼,我順應對方的動向一再粘化,我的合勢繼續不斷地收斂縮小,我連步躍退而對方不及粘隨,我想還擊,即可應手而去,而且還擊力必可增強,是為合中再合。這種開中再開和合中再合的身法手法,是太極拳高深的技巧,要有深厚的功力,才能做到,纏絲勁極為細緻,所謂細膩熨貼,柔中寓剛,全身沉著松靜,真所謂︰渾身柔軟若無骨,忽然放出都是手。

由於開合的變換,腰脊和胯的旋轉,因為動作螺旋的關係,很自然地胸腹部的肌肉呈松沉作弧形地經小腹翻出,做到蓄髮相變的勁由內換,同時在手法上有了折迭,步法上有了轉換,達到真正的開則俱開,合則俱合的周身一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