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腦洞真大!斯坦福科學家發明磁「釣」癌細胞工具

播放GIF

液體活檢這個概念火了不是一天兩天了。從血液中獲取循環腫瘤細胞(CTCs)進行分析,這是癌症早期診斷和精準醫療的基礎。

最大的障礙也出在這裡。CTCs是真的少,臨床上抽個5-10ml的血液,很可能都檢不出來啥[1]。有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能夠把這些「少數分子」聚集起來一網撈起呢?

有了!本周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新研究,哈佛醫學院的放射學大牛Sanjiv Gambhir教授團隊開發了一套磁力「魚線」,將不到小指長的磁性金屬線伸入血管,磁性納米粒子標記的CTCs就會迅速被「釣起」。與抽5ml血相比,這條魚線的效率達到了10-80倍,而與另外一種類似的商業檢測方法GILUPI CellCollector相比,效率可以達到500-5000倍![2]

通過改變納米粒子的結合方式,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來檢測DNA、RNA、蛋白質等其他稀有生物標記物!

CTCs是真的少。雖然癌症患者體內可能存在著成百上千的CTCs,但是同時人體血容量大約在5L左右,5-10ml血樣裡能夠含有的CTCs簡直屈指可數。有位科學家說得好,這就像讓你從浴缸裡撈一粒沙,但是隻給你舀一杯水。

就算這一杯水裡恰好舀到了沙子,那就夠了嗎?我們都知道,腫瘤存在很大的異質性,少量的CTCs可能根本不足以描述腫瘤的特徵[3],考慮到測試藥物敏感性也需要幾十到幾百個腫瘤細胞[4,5],獲取的CTCs自然是越多越好。

那麼增加檢測的樣本的容量又如何呢?把全身的血液都提出來分析一遍?像是體外循環、透析這類方法倒是可以做到,不過不管風險還是成本都太高了。

另一個思路是在體內捕捉CTCs,比如說GILUPI的CellCollector技術,這種技術是將塗布了對應抗體的金屬材料置入血管收集CTCs[7],不過它的收集效率比較一般,這可能是因為光靠抗原抗體之間的作用,「抓捕」力量還是不太夠。

哎?癌細胞自己過不來,拉它一把!

想要快速、大量地從血流中抓取CTCs,關鍵還是要有足夠強的結合力,研究者們選擇了磁力。這套磁力魚線的設計也蠻簡潔的,先用包裹著抗體的納米粒子標記CTCs,然後放上磁力線等著抓就行了!

研究者算了一筆帳。假設1ml血液裡有1個CTC,那麼理想情況下5ml血液樣本裡能檢出5個CTC。如果用磁力線呢,1小時足夠全身血液通過一條2-3mm直徑的靜脈血管了,5L的血液啊,就算只能抓住5%的標記CTCs,那也能抓到250個,足有血樣的50倍了,可行!

經過一番設計,研究者確定了1μm大小超順磁性氧化鐵粒子+EpCAM抗體的組合。EpCAM是一種上皮細胞來源癌細胞經常出現的細胞表面黏附分子,血細胞中不表達[29]。磁線則確定0.75mm直徑、6cm長,這樣磁力足以覆蓋2-3mm直徑血管,同時也不會造成血流不暢。

理論上,這套設備應該能夠抓到90%以上被包被抗體納米粒子(MPs)標記的CTCs了!

來試一試吧!研究者們準備了一套機械模擬的循環系統,先放入了被MPs標記好的CTCs。放入磁線不到10min,上面已經吸滿了MPs了!分析結果顯示在三種不同CTCs濃度下(10、100、1000個/ml),捕獲率達到了25-58%!

相對的呢,非EpCAM表達細胞、或者放置沒有磁力的金屬線,捕捉率分別只有0.6%和0.1%,可見這種方法的特異性還是非常高的。

真的用起來我們肯定是沒法事先在體外標記好CTCs的,所以研究者又嘗試了直接在循環內標記。先放入MPs,再放磁線,CTCs捕獲率也達到了41-85%!而且放入的MPs有97%都被成功回收了!

研究者還把循環中的buffer換成了人類全血,這樣整個系統的粘稠度上升了3-4倍,但是捕獲率還是很不錯滴,理想標記狀況下有34-55%,直接在系統內標記則有33-40%。

令人高興的是,這些被捕獲的CTCs洗脫後仍然有活性,在培養皿中生長得和未標記CTC一樣,MPs標記也不會影響它們的基因表達,說明用磁線釣來的CTC拿去分析患者腫瘤表型完全沒有問題!

考慮到在體內,CTCs實際上壽命很短[7,8],大範圍內用MPs標記可能效率並不高,研究者們又進一步改進了這個方法。直接在插入磁線的上遊注射MPs,只在局部提高MPs濃度,路過的CTC立刻被標記立刻被收集。這種方法也允許使用更大顆粒的MPs,可以增大磁力。

體外實驗顯示,改進後的方法效果也很好,96%的MPs都在第一次經過磁線的時候被捕獲了,buffer中的CTCs捕獲率有22-46%,血液中則有39-70%。

接下來就是體內實驗了。研究者選擇了豬的耳靜脈,因為這段血管與人類手臂上的頭靜脈比較相似,可以很好地模擬人體內的情況。

遺憾,內源CTCs模型建造有困難[9],研究者還是得採用注射外源CTCs的方法來模擬約100個CTCs/ml的血液環境。結果顯示,2500-10000個CTCs,磁線成功捕獲了1-8%,捕獲成果與抽5ml血相比達到了10-80倍了!

對比此前在體外模擬循環中測得,CellCollector的捕獲率只有0.0016±0.0003%,磁線的捕獲率達到了500-5000倍!

那麼現在問題就剩,這個方法對身體有害嗎?鐵納米粒子本身可以用於治療貧血,也有Feraheme這樣的FDA批準藥物。

研究者也在小鼠中進行了安全性實驗,注射15倍劑量的MPs,然後在1天、1周、1月後給小鼠體檢,結果顯示注射後只有白細胞短暫下降了,隨後一切指標都很正常,並沒有出現鐵過載現象。

MPs本身半衰期只有約2.8分鐘,注射後15分鐘內就能夠清除97%,它的代謝路徑也與其他的鐵納米粒子相似[10-13],想來還是比較安全的。

體內實驗中,磁線表現出了1-8%的捕獲率,不過實際上豬耳血管結構很複雜,有很多分支,並非所有被標記的CTCs都通過了磁線,最好的證據就是,體外能夠捕獲96%的MPs,但是體內只能捕獲34%。

而且實驗中使用了造影劑,這可能會讓CTCs粘到血管壁上;為了模擬多加的那根注射管,也會刺激血管緊縮,導致更多CTCs逃過磁線的檢查。

如果這項技術能夠應用在人體上,更長更平滑的頭靜脈將允許更長的標記時間和更大的檢測量,真實的捕獲率可能要在三倍以上。

播放GIF

豬耳血管造影,可見枝枝杈杈很多

這項技術硬要挑個問題,恐怕就是侵入性了。不過對比癌症治療的收益,這也是值得冒的風險。

期待磁力「魚線」能夠早日走入臨床。或許有一天它不僅僅能夠用於癌症早期檢測、腫瘤異質性分析,還可以變身磁力「漁網」把癌細胞一網打盡。

不得不感嘆,科學家腦洞真大!

大家最近還在看

註:轉載僅作分享,如侵權請聯繫健康界。


文章轉載,請關注「健康界」公眾號,

點擊「福利」目錄——轉載聯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