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636億,蘇軾真跡回歸祖國,七幅真跡再現東坡神采

11月26日,在佳士得拍賣行,

流離海外80余年,

被認定為蘇東坡真跡的《枯木竹石圖》

4.636億港幣(含傭金)成交,

佳士得方面回應,

買家來自大中華區的機構收藏。

這意味著,

流離海外80余年的蘇東坡真跡回到祖國。

其實,蘇軾還是一個書法家。

他和宋代詩人

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為宋四家。

除了《枯木圖》,

蘇軾還有其它許多優秀的書法作品,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賞鑒下。

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卷(局部) 來源:吉林省博物院網站

此卷是蘇軾白書的《洞庭春色賦》和《中山松醪峨》。“洞庭春色”和“中山松醪”均為酒名。

作者藉此抒發他因仕途坎坷而鬱結在心中的不平:“曾日飲之幾何,覺天刑之可逃。”文章豪放暢達,想象豐富:書法沉雄勁健,一氣呵成,珠聯璧合,堪稱雙絕。

蘇軾行書答謝民師論文帖卷 來源:上海博物館

《答謝民師論文帖》是蘇軾於北宋元符三年(1100)冬十二月所書,即他去世前一年。時年五月,蘇軾由儋州內調,九月過廣州,謝民師以詩文求教,二人相處甚洽。此帖是蘇軾離開廣州後寫給謝民師的第二封信。信中,蘇軾答覆了謝民師關於寫作上提出的問題,還表述了自己對文章寫作的一些見解。

蘇軾《前赤壁賦》 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

蘇軾為友人傅堯俞(1024-1091)書此卷,自識「去歲作此賦」,故為元豐六年(1083)所書,時年四十八歲。卷前破損,缺三十六字,文征明(亦有文彭代筆說)補書。

蘇軾早年學習“蘭亭”(黃庭堅語)與“二王”(蘇過語),於此中仍可發現相關的筆法與結構,這些在《北遊帖》中更為明顯。

全作的厚重寬博,與顏真卿相關,而少數字更可見明顯之影響,正如其子蘇過雲:“少年喜二王書,晚乃喜顏平原,故時有二家風氣。”

蘇軾《寒食帖》 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

元豐二年(1079)蘇軾被誣以詩諷時政(即烏台詩案),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次年二月抵任所,築室於「東坡」。從詩中可知〈黃州寒食詩〉作於1082年,故此書跡應書於詩成之後。

詩文敘述黃州生活的艱苦及悲涼的心境。用筆或清俊勁爽,或沉著頓挫,字體由小漸大,由細漸粗,有一種徐起漸快,突然終止的節奏,將觀者帶進高潮迭起的書寫過程,完美地融合詩與書的境界。蘇軾曾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又說:「天真爛漫是吾師。」實為此卷的寫照。

蘇軾《次辯才韻詩》 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

蘇軾《次辯才韻詩》全圖 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

辯才是蘇軾任杭州知州時認識的朋友,某日蘇軾拜訪完辯才(1011-1091)後,辯才送東坡出寺。兩人談興猶濃, 不知不覺過了寺前的歸隱橋,來到風篁嶺。雖然破壞了辯才退隱龍井的規矩, 辯才卻笑以杜詩道:「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為了紀念此次忘情相送,於嶺上建亭,名為「過溪亭」,又稱「二老亭」。 蘇東坡為此賦詩,以東晉陶淵明訪友的故事比擬兩人的友誼。

蘇軾此書用筆堅實沉著,筆致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他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強調率真的個性。

蘇軾《書尺牘》 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劄點畫醇厚,筆鋒變化自然,姿態隨意,一派天真。推測書於黃州謫貶時期,蘇軾托人送東西給好友陳季常,同時感謝先前所饋贈之覆盆子,讓他十分感動。北宋寇宗奭《本草衍義》記載服食者可以不夜尿,故能覆其溺器,於是稱覆盆子,也有認為與果實外型像翻覆之盆有關。

蘇軾果然是一個全才,

書法也這麽好。

詩詞君對東坡先生的崇拜

又加深了好多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