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穴位對人體自愈力的影響!百病的對應穴位,超實用!

中醫講「天人合一」,即人體和自然界、氣候變化、社會因素、工作環境、飲食起居、情緒波動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繫,並且同人體的自愈力緊密相關。

常言道:病需「三分治,七分養」,在病人康復過程中,身體的恢復將更多依賴於自我調節,也就是修復自愈力的過程。盡量依靠自愈力來驅除疾病,這是中醫的根本宗旨。目前人們受困於各種疑難雜症,只要相信身體的自愈力,改變生活方式,並積極尋求天然替代療法,就可以逐漸重獲健康。


自愈力既是天生的,也是可以被後天激發提高的。


穴位,有的是用天地取名的,有的是據所在身體上的不同位置取名的,還有的是因其功能作用而取名的,等等。中醫穴位在人體自愈力方面非常重要。常刺激這些穴位可以很好地保健祛病。


1、掉發、白髮、發色乾枯、毫無光澤。


1)百會穴解決脫髮煩惱的第一要穴。百會穴位於位於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中點處。


方法:以手握空拳,用急速、間歇性手法敲打點壓百會穴,每次5分鐘左右;


經常按揉百會、合谷和大椎這三個穴位,能讓陽氣得以更好的保持,不僅不容易掉頭髮,而且也不會太早生白髮,並避免頭髮過早發色乾枯、毫無光澤。


2)按摩湧泉穴:

當人們腎虛精虧時,頭髮就會變白、脫落。位於腳心的湧泉穴,是腎經的穴位,中醫喻其為「水之源頭」,具有補腎安神的作用,堅持按摩湧泉穴,會使頭髮的養護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對防止頭髮早白和脫髮的功效並不亞於百會穴。


3)「鳴天鼓」,即手捂耳時,用手指肚敲打頭部,可健腦護髮;


2、失眠——不拘時按揉少海穴、合谷穴。


1)按摩少海穴:中醫說的「心腎不交」,表現癥狀為,夜裡渾身燥熱,煩躁、愛出汗、失眠多夢等,男性可能會出現自汗、遺尿、遺精等……。按摩心經上的少海穴,位於肘橫紋邊兒上這個點,也就是在屈肘的時候,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作用是滋陰降火,即火太旺的人,揉這個穴可以降火,同時又滋陰補腎。

2)在揉少海穴的同時配合著合谷穴一起揉,效果會更好。

3)按摩然谷穴

醫聖張仲景說,「少陰病,但欲寐也」,就是說腎上有病,心上有病,這人就老愛犯困。建議在揉腎經的時候,最好把心經也同時揉一揉,因為心腎是相通的:在胳膊上叫心經,屬火;在腿上就是腎經,屬水。如果腎虛,這兩條經要同時調節。比如,然谷穴可治療失眠,就是陰虛火旺那種,這時您同時揉一揉心經的少海穴,去去心火,上下同治,效果更佳。


4)醋治失眠:醋10毫升,加一杯水中,睡前飲服。用於治療高血壓之失眠,飲後片刻即可入睡。


5)食療方:糯米小麥粥。原料是糯米50克,小麥50克。把這兩者加水適量同煮成粥,加適量白糖或紅糖調味即可。這道粥最大的作用就是補脾胃,益心腎,安心神,每日1次,最好當做晚餐用,在臨睡前吃一碗,效果非常好。



3、時差混亂:白天犯困,效率極低,越晚越精神。晚上無法入睡,熬到凌晨;早上起不來。方法:「金雞獨立」能靜心,身心俱調。抬一足直立,站穩後閉眼睛。每天堅持練幾分鐘,一周「時差」就可倒過來。

4、胸痛


1)心胸痛(癥狀:胸部憋悶疼痛,有時甚至連背後都痛——按摩靈道穴。


靈道穴(手下面腕紋下面1.5寸處,摸這塊兒有固執,它就在筋的外側一點兒)是一個能讓心臟氣血通暢的穴位。揉時要貼著這根筋往裡掐著揉。每天花上10分鐘按摩靈道穴。每天3次,每次3分鐘,長期堅持。放下工作,好好地休息一段,要不了兩個月,心痛的毛病就會消失。

「心病」患者,靈道穴肯定是很痛的,靈道穴一定要多揉、有空就揉,把這個穴位揉到不痛了,很可能就消除了你某方面潛藏的疾患。


2)呼氣吸氣都痛,病因為生氣所發,氣會膻中,患者腹臥強口撥揉法強刺激承山穴至崑崙至太溪穴,患者痛時喊出聲音來。


5、心動過速:揉按少海(屈肘,肘橫紋尺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1-2分鐘。


6、心動過緩:按揉通裡(神門穴上一寸)1—3分鐘,300-500/次。,經常按揉通裡穴還可以清心火,可以緩解因心火過旺導致的頭痛、失眠、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等問題。

7、休克:

按摩任脈上的人中(位於人體的面部,當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當遇到中風、中暑、中毒、過敏的病人突然出現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等情況時,用拇指尖陷壓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按摩大腸經上的合谷(位於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手法:中暑、中風、虛脫時,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可用拇指陷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上),持續2一3分鐘,一般會緩解。


8、高血壓:


1)按摩肺經上的太淵穴,可調節血壓及心律不齊:


心律不齊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心氣不足。刺激太淵可以促進氣的運行,讓氣上行。在肺經的經氣運行時間段(早上3~5點),先在床上按揉2~3分鐘,等心律平穩一點了,再穿衣起床。


2)按摩降壓點(在足厥陰肝經上,在大敦與太沖之間),手法:震顫點按1-2分鐘。


3)按摩心包經上的勞宮穴:當高血壓患者因生氣、暴怒、激動、勞累,血壓會急劇上升,對患者生命有極大威脅。此時按壓勞宮穴 (屈指握拳,中指與無名指尖之間所對的掌心中),可使血壓逐漸恢復正常。


4)降血壓不健忘:百會穴;

5)艾炙、貼敷湧泉穴均可。如用艾炙則每天至少要堅持一次,每次10-15分鐘,炙過以後喝點溫開水。如果是穴位貼敷則用雞蛋清將打成細粉的中藥調成糊狀,每天睡覺前貼敷在湧泉穴上,兩則穴位交替使用。常用的藥物有:桃仁、杏仁、梔子、胡椒、糯米。也可用 25克吳茱萸研末,用醋調成糊狀,敷於兩腳心湧泉。


6)老醋花生降血壓:


花生在我國一直是很受歡迎的食品,每天吃10粒老醋花生,對高血壓和冠心病有一定的輔助療效。做法:將花生仁煮熟冷卻後,放在有蓋的玻璃器皿中,用優質食醋浸泡8~10天,就可以做成老醋花生。


7)蜂蜜治高血壓眩暈:蜂蜜 10克,溫開水化開沖服,每日1~2次,長期服用更佳。


二是用蜂蜜100克,黑芝麻75克,先將黑芝麻蒸熟搗如泥,放蜂蜜攪拌,用溫開水沖化,每日分2次服用。每日早晚各一杯純蜂蜜水,會使血壓趨於正常。


9、冠心痛:


1)治冠心病、肺心病——極泉;


2)按摩膀胱經上的冠心穴(左足背解溪穴至2、3趾骨聯合處聯線中點),指端或用原子筆芯按壓5分鐘。冠心病,心絞痛:按摩元駿穴,位於左手手掌心中指指關節下,點揉。

10、緩解心絞痛:


1)用指間關節或者用筆去點湧泉穴,治療心紋痛的效果絕不遜於針炙內關穴。



2)按摩督脈上的至陽(背部後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手法:心絞痛發作常伴有胸部壓迫、窒息感。此時可按壓至陽穴(位於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坐位低頭垂臂,兩側肩胛角下緣直線交於脊柱五中點即是此穴),授壓3一6分鐘,心絞痛即可緩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