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0%學齡前兒童患過中耳炎,一張圖看懂怎麼保護耳朵

「我的耳朵最近經常會有『嗡嗡嗡』的聲音」

「寶寶1歲半了還不會說話,有時候叫她也沒有反應」

「耳朵總是發癢,到底能不能掏」

……

今天是第20個全國愛耳日,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在日常用耳上都會遇到一些問題。

每3個老人就有1個有聽力問題

嘉興是老齡化程度十分嚴重的地區,相關統計顯示,每3個65歲以上老人中就有1個有聽力問題。

市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鄧晶

耳聾會導致老人的認知能力下降、早老性癡呆,因為反應遲鈍了,與人交流出現障礙,心理也容易出問題。如果老年人聽力下降,佩戴助聽器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恢復聽力的方法。

對於中年人來說,長期暴露在巨大且持續存在的雜訊中,會給聽力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在建築工地、碼頭、礦山、機械廠等強雜訊環境中工作,要做好職業防護,佩戴合格的隔音耳罩、耳塞,儘可能避免在強雜訊中待太久。

「生活中的噪音往往容易被忽略。」鄧晶提醒,長時間開大音量用耳塞聽音樂、經常出入KTV和舞廳的人,也是高危人群。建議使用耳塞時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50%,要使用隔音效果好的包耳式耳機,而不是入耳式耳塞,儘可能多地把噪音隔絕在外面。

很多人還有掏耳朵的習慣,這在醫學上也是不認可的。「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耳朵具有自我清潔的功能,耳屎實際上是起著保護作用的。使用挖耳杓、棉花棒等工具經常掏耳朵,很容易造成外耳道和鼓膜損傷。」鄧晶說,「如果耳屎堵塞耳道影響聽力,可以到醫院用專業手法取出。」

80%的學齡前兒童都患過中耳炎

前兩個月是兒童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隨之一起高發的,還有兒童中耳炎。

市第二醫院耳科副主任陳曉紅

80%的學齡前兒童都有過中耳炎這個情況,其中絕大部分是呼吸道疾病引發的。年齡較小的孩子不會自己說,通常表現為哭鬧、拒食,晚上睡覺睡不好,老是撓耳朵,年齡較大一些的孩子可能自己會說耳朵痛或者不太舒服,所以很多家長無法及時察覺到孩子得了中耳炎。

當孩子患了感冒、鼻炎等疾病時,家長要觀察孩子有無耳痛、流膿癥狀,平日需注意兒童的聽力表現,要積極處理鼻腔鼻咽病變,兒童有夜眠打鼾表現時需要去醫院檢查有無腺樣體肥大。一旦孩子確診中耳炎,家長也不用過分緊張,80%的中耳炎都可以自愈。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兒童中耳炎有3個月的觀察期,這3個月內最好定期到醫院檢查,如果沒有好轉傾向或者加重,則需要進行乾預治療。

那麼如何預防兒童中耳炎呢?

陳曉紅表示,首先應讓孩子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這是預防中耳炎最積極的方法。其次,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耳部衛生和保持耳部乾燥,游泳時選擇乾淨的游泳池,若不慎有水流進耳朵裡,應及時吹乾耳朵。

「感冒時,錯誤的擤鼻涕方式也會導致鼻腔分泌物逆行進入耳朵,引發中耳炎。」陳曉紅說,平時應教孩子掌握正確的擤鼻涕方法:用手指壓住一側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對側鼻孔的鼻涕即被擤出,然後用同樣方法再擤另一側。或者將頭稍微仰起,使鼻涕向後流,再輕輕吸鼻,使鼻涕經後鼻孔排出,流入口咽部,再輕輕吐到紙上。

生活中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父母聽力都正常,但生出來的寶寶卻是聾的,這是為什麼?答案是:孩子父母都是耳聾基因的攜帶者。

市婦保院產前診斷中心檢驗技師薑湖鈴

在該院開展的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中發現,每20人中就有1人攜帶耳聾基因。耳聾基因攜帶者一般不會表現出耳聾癥狀,但是同時攜帶相同耳聾基因的聽力正常父母一旦結婚生育,其寶寶則有一定幾率遺傳到耳聾基因發生聽力障礙。因此現在建議,新生兒除了進行聽力篩查外,還應進行耳聾基因檢測。

寶寶出生後1到3天內是新生兒耳聾基因檢測的最佳時間,因為嬰幼兒期是言語發育的最佳時期,如果寶寶聽力有問題,沒有早期發現並進行早期乾預,將會導致後期的言語發育障礙乃至智力發育遲緩。在出生後即開展耳聾基因檢測,可以在5到15天之內檢出寶寶是否存在遲發性與藥物敏感性耳聾風險,做到早知道、早乾預。

南湖晚報

via.南湖晚報 記者 施蘭 實習生 徐嘉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