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痹證不好治?選對藥物是關鍵!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今日給大家講講本人在臨床上祛風除濕、通經活絡的常用藥,內有各個藥物的獨特性質和藥物之間的細微差別,望對您的臨床有所裨益!


1、威靈仙

威靈仙味辛鹹,性溫,主要能祛風濕,其性善走,無處不到,可以宣通五臟、十二經絡,兼能除痰消積。

主要用於全身關節疼痛、屈伸不利,治腰膝腿腳疼痛效果更好,常配合羌活、獨活、桑寄生、桂枝、續斷、當歸、紅花、防己、薏米、炙山甲、製附片等同用。

豨薟草偏用於濕重的關節疼痛,而威靈仙偏用於風重的關節疼痛。

秦艽治風濕痹痛偏在陽明經者,而威靈仙治風濕痹痛偏在太陽經者。

老鸛草祛風濕、健筋骨,主用於筋骨肌肉損傷、麻木和風濕痹痛,而威靈仙主用於風寒濕留滯於經絡的痹痛。

此外,對癥瘕積聚、黃疸浮腫、風濕痰氣、冷氣作痛等,均可結合應證藥物加入威靈仙,其性走竄快利,可使收效迅速。

前人有用威靈仙37.5克、砂仁31克、砂糖一匙,煎湯頻服,以治療魚骨鯁於咽部的經驗。去年有一醫院報導用威靈仙治魚骨鯁咽數十例,確有較好效果,可供參考。

威靈仙還有治瘧作用,一般可用威靈仙12~18克、常山3~9克水煎服,或加在辨證論治的湯藥方中使用。

用量一般3~12克。體虛氣弱者慎用。血虛而致的筋骨拘攣疼痛忌用。


2、秦 艽

秦艽味苦辛,性平,主要有祛風利濕、退骨蒸勞熱的作用。常用於以下情況:

1、風寒濕痹

周身及關節拘攣疼痛,風寒濕三種邪氣侵入機體,合而為病,影響氣血正常運行,氣血痹阻,而致全身肌肉疼痛或關節疼痛,或筋肉拘攣疼痛,或兼發熱、關節腫脹等。

秦艽有祛風利濕、退熱、緩解拘攣的作用,常配合獨活、桑寄生、威靈仙、當歸、紅花、防己、牛膝、薏米等同用。

寒重者可加製附片、桂枝;濕重者可加蒼朮、白朮;風盛者可加防風、羌活;筋脈拘攣重者可加木瓜、白芍、伸筋草、炙山甲等等。

據近代研究報導,秦艽所含生物鹼甲能通過神經系統間接影響腦垂體使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故對關節炎有治療作用,可資參考。

2、陰虛勞熱

由於陰虛而引起的骨蒸勞熱(下午潮熱、兩顴發紅、肌肉消瘦、盜汗、舌紅、脈細數、晚間口乾渴等),本品可退虛熱,常配合銀柴胡、地骨皮、白薇、青蒿等同用。

例如秦艽鱉甲散(秦艽15克,鱉甲、柴胡、地骨皮各30克,當歸、知母各15克,為粗末,每劑用15克,加烏梅1個、青蒿1.5克,清水煎服,早晚各1劑),就是臨床上治療骨蒸勞熱常用的藥方,可根據此方隨證加減。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出現發熱、體溫升高(37.6~38℃)者,我常在補腎祛寒,散風化濕的湯藥方中加秦艽12~15克、黃柏10~12克,取得良好效果,請參考試用。

3、退黃疸

本品兼有通便利水、退黃疸的作用,前人有治「黃疸、酒疸」,「去遍身黃疸如金」的記載。對濕邪鬱蒸而致發黃者,可配茵陳、黃柏、車前子、梔子、茯苓等同用。

1971年我會診一黃疸型傳染性肝炎患者,曾經住院用大量的茵陳、梔子、黃柏、板藍根、蒲公英等多劑,黃疸久久不退,真是遍身如金。

當時我想既服茵陳等無效,若再用茵陳劑當然仍是無效,因而想到了秦艽、白鮮皮均有退黃疸作用,即根據辨證立法,在處方中重用了本品和白鮮皮,結果黃疸漸漸退除。

其處方如下:柴胡12克,黃芩9克,車前子15克,黃柏12克,秦艽12克,白鮮皮30克,茯苓12克,澤瀉12克,焦三仙各9克,檳榔9克,白蒺藜12克,草豆蔻9克。隨證加減,約服20劑左右而漸愈。

此例來看,本品確有退黃作用,一得之見,僅供參考。

此外,本品兼能入大腸經,有通便、治下牙腫痛、口眼歪斜等作用,可隨證選用。

銀柴胡治虛勞,偏用於寒熱交作者,而秦艽治虛勞,偏用於潮熱骨蒸者。

獨活與秦艽都能治身體下部風濕疼痛,但獨活用於風濕寒痛,秦艽用於風濕熱痛。

用量一般3~9克。脾胃虛寒、大便瀉泄者勿用。

據近來研究報導,秦艽鹼甲經動物實驗證明其抗風濕作用和考的松相近似,有一定的抗過敏性休克及抗組胺作用,有升高動物血糖的作用,並使肝糖元明顯下降。



3、海桐皮

海桐皮味苦,性平,主要有祛風濕的作用,治腰腿疼痛、四肢肌肉風濕痹痛,對風濕痹證疼痛明顯者,隨證加入,常可減輕疼痛。常與羌活、獨活、威靈仙、當歸、防風、海風藤、桂枝、桑枝、紅花、製附片等配合應用。

對於較頑固的、容易複發的皮膚癢瘡、癢疹、蕁麻疹等,我常以本品隨證配合防風、荊芥、紅花、赤芍、丹參、白鮮皮、炙山甲、皂刺、苦參、連翹、蛇蛻(0.3~0.6克)等同用,常可取效,僅供參考。

本品用酒浸外用,可用於疥癬等皮、外科疾患。

本品偏入血分,有一定的活血散血腫作用,配公英、地丁、乳香、沒藥等,亦可用於癰腫、跌傷等。

五加皮(南五加皮)偏於壯骨舒筋而用於腰腳乏力,筋脈拘攣疼痛,而海桐皮偏於祛風濕、通經絡,而用於風濕性疼痛,止痛的效果較明顯,並可外用治疥癬。

用量一般內服3~9克。外用適量酒浸。

據近來研究報導,海桐皮所含的生物鹼對橫紋肌有鬆弛作用,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

本品有積蓄作用,毒性主要表現為心肌及心臟系統的抑製,大劑量使用,可引起明顯的心律紊亂及低血壓。


4、千年健

千年健味辛甘苦,性溫,有壯筋骨、祛風氣、活血通絡的作用,適用於老年人筋骨無力、手足麻木等症。對於青壯年人風濕疼痛、手足拘攣、筋骨屈伸不利等症,也常隨證選用。

老年人可配合熟地、當歸、枸杞子、南五加皮、續斷、桂心、獨活、羌活、紅花、山藥、黨參、白朮、山萸、川芎等同用。一些壯筋骨的藥酒中常有本品。

臨床常配合當歸、紅花、獨活、桑寄生、續斷、炙山甲、透骨草、骨碎補、絡石藤、海桐皮等同用。

千年健有濃厚香氣,用治胃痛,也有良效,一般可配香附、高良薑、木香、砂仁、丹參等同用,對老人胃痛更為適合。

絡石藤偏於通經絡,千年健偏於壯筋骨。

豨薟草偏於祛濕邪,千年健偏於祛風氣(治風氣作痛)。

用量一般6~12克,重症也可能加至30克。本品苦辛溫燥,故陰虛、血虛、有燥熱之證慎用。


5、追地風

追地風味酸澀,性溫,主要有祛風濕作用,常用於風濕痹痛、筋骨酸疼、足膝酸軟麻木等症,可與獨活、桑寄生、細辛、威靈仙、製附片、紅花、透骨草、薏米等同用。

本品除入肝腎兩經外,兼能入大腸經,如風濕化熱侵及大腸經,上攻而致牙痛、咽喉痛者,可配元參、生地、地骨皮、丹參、山豆根等同用;下注而致下痢赤白、大便帶血者,可配地榆、槐花、黃連、木香、防風等同用。

用量一般6~12克,特殊情況可用到15~30克。


6、桑 枝

桑枝味苦,性平,主要有祛風除濕、利關節的作用,對風濕引起的肩臂膝足疼痛,全身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等症,可配片薑黃、防己、海桐皮、絡石藤、豨薟草、獨活、桑寄生、續斷、牛膝、威靈仙等同用。

桑枝善於通達四肢,舒筋活絡,其性平和,配寒則寒,配溫則溫,適用於四肢關節病。

對中風半身不遂、四肢拘攣不利等症,可以本品配防風、菊花、白蒺藜、半夏、陳皮、竹瀝、膽南星、紅花、桃仁、赤芍、地龍等同用。

桑枝配萆薢、茯苓、薏苡仁、牛膝、澤瀉、蒼朮、秦艽等,可用於濕熱下注的腳氣病。

桂枝辛溫,能通達四肢陽氣,偏用於風寒痹痛,而桑枝苦平,能利四肢關節、祛風氣,偏用於風邪化熱的四肢關節痹痛及中風半身不遂(有熱象者)。

用量一般為10~30克。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中醫老劉,個人微信:macskf,有問必答!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