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年落地1000億產業項目,哪些企業在掘金上海臨港新片區?

隨著總體方案的發布,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變得炙手可熱。企業聞風而動,期望能在這片“新熱土”上率先掘金。

近日,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首批13家企業獲頒了最新的營業執照,這13家企業的投資額達到300多億元的規模。接下來,臨港新片區的招商引資節奏是在今年落地1000億元產業項目的基礎上,持續引進國內外高能級項目,努力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長

不同於上海自貿試驗區打造“國際高標準自由貿易園區”,新片區有了更高的定位——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也因此,新片區要對標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選擇國家戰略需要、國際市場需求大、對開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區尚不具備實施條件的重點領域,實施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加大開放型經濟的風險壓力測試。

其中,所謂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在新片區集中體現為“6+2”:“6”是指投資經營便利、貨物自由進出、資金流動便利、運輸高度開放、人員自由執業、信息快捷聯通,“2”是指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制度和全面風險管理制度。

這個“6+2”可能在很長的時間裡,都讓臨港新片區能夠具有其他區域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家招商機構負責人表示,臨港新片區的推出,對不少企業的心理影響很大,所以最近谘詢新片區的企業比以往明顯多了,大家主要的問題是新片區有什麽政策,能節省什麽成本。

但由於相關細則還未頒布,所以他回復,得等細則才能精準判斷新片區到底能給具體的企業帶來哪些利好,帶來多大的成本節省空間。當然,如果企業實在著急,也不妨先把公司在新片區注冊下來。

無可比擬的政策優勢

“很多朋友都在問,臨港有什麽新政策,我也給他們發了新的背景信息。”上海新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CEO邱慈雲說,新片區在稅收政策、人才集聚、辦事效率、進出口等方面非常有競爭力,所以許多半導體企業正在考慮進入臨港。

企業的熱情,一方面源於新片區高水準開放的制度體系所帶來的新業務空間,或通過投資貿易自由化舉措提升效率;一方面是臨港會有配套的優惠政策。

君實生物-B(01877.HK)是第一家獲得抗PD-1單克隆抗體NMPA上市批準的中國公司,也是國內首家就抗PCSK9單克隆抗體和抗BLyS單克隆抗體取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申請批準的公司。公司投資15億元,在臨港地區成立了上海君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君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馮輝對記者表示,作為港股上市公司,特別希望在香港融資的出入境方式得到簡化,同時在進口高端設備以及出口產品上獲得很大的便利。

上海清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國有控股衛星互聯網公司,致力於建設並運營全球移動衛星通信網絡 “智慧天網”,在臨港投資4.9億元。公司副總經理孫滌清說,既然是運營一個全球的移動衛星通信網絡,就需要落戶在服務貿易進出口比較方便的區域。

“我們還需要建地面站,臨港的土地資源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目前數據落地碼頭正在規劃設計中。”孫滌清說。

在政策支持方面,除了總體方案,上海也已經在地方事權範圍內,制定了支持新片區建設的50條特殊政策,主要聚焦於管理權限、資金支持、人才吸引、土地規劃、住房保障等方面。

比如,賦予新片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原則上上海的重大改革舉措優先在新片區試點,上海支持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政策舉措,在新片區全部適用。今後,上海頒布的同類政策,對於企業和人才的支持力度優於這次政策,新片區按照“政策從優”的原則,普遍適用。

又比如,為了吸引國內外人才,新片區獲得了12條政策,包括人才“居轉戶”(居住證轉戶籍)年限從7年縮短到5年,核心人才進一步縮短到3年;非本市戶籍人才購房的資格,由居民家庭調整為個人,購房需繳納個稅或社保年限從5年縮短到3年。

在資金方面,上海將設立新片區專項發展資金,5年出資總規模不少於1000億元,重點是要支持新片區內的高端人才、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朱芝松說,上海市政府將召開發布會,發布支持新片區建設的50條特殊政策。“整體細則推出的速度也會加快。”

不僅如此,上海還提出要提高特殊支持政策的落地效率,辦事流程能縮短的要盡量縮短,提交材料能簡化,要盡量簡化,政策舉措能細化,要進一步細化,讓企業及時全面地享受政策紅利。

誰在掘金新片區

在新片區揭牌當天,上述招商機構負責人帶了一家汽車平台公司到新片區對接,這家公司想找一個既能做總部又能做研發,還能做生產製造的地方,目前正在選址。

“企業需要土地建充電樁,需要港口實現二手車的出口便利,希望得到稅收優惠,也希望降低物業成本。”該負責人說,幾方面盤算下來,企業覺得新片區是符合需求的。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在積極前往臨港新片區謀求機會的企業中,貿易類企業比較多,另外就是總體方案中提及的重點產業,以及對土地有需求的企業、“前店後廠”型的企業。

之所以吸引這些產業,與新片區的功能定位、規劃布局以及基礎條件緊密相關。

從產業布局來看,新片區要重點打造四大開放型產業體系——前沿科技產業、新型國際貿易、高能級航運服務、跨境金融服務。

其中,前沿科技產業主要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天航空等重點產業,突出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突出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突出全球創新協同。

新型國際貿易主要是聚焦服務貿易、數字貿易、離岸貿易等,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擴大服務異塵餘生半徑。

高能級航運服務是依托區位優勢和港口機場基礎設施,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加快發展高端航運服務。

跨境金融服務則是圍繞拓展人民幣跨境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促進跨境業務創新發展。

而從區位來看,“臨江臨海大上海,海港空港自由港”,可以清晰描述臨港新片區不可多得的優勢:新片區位於上海東南,地處長江口和杭州灣的交匯處,是長江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兩大國家戰略的重要區域。。

上海市常務副市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主任陳寅曾解釋,新片區的選址考慮能夠承載國家戰略和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國際運輸條件完善,便於實施風險防控措施等要求。

產業投資將保持20%高增長

臨港集團是臨港新片區的開發主體之一,董事長劉家平認為,2003年上海做出臨港開發重大決策到2019年的16年,是臨港平地興產、灘塗造城的“上半場”,而從2019年到2035年的16年,則是臨港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的“下半場”。

在接下來的這16年裡,要實現2035年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的目標,臨港新片區需要完成一系列發展指標:畝均產出從700多萬元提高到1500萬元;在今年落地1000億產業項目的基礎上,持續引進國內外高能級項目,努力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長;大力發展“跨境”、“離岸”的高附加值現代服務業,確保2035年實現區域生產總值超過1兆元的目標……

為此,臨港新片區需要在堅持“四個論英雄”(以畝產論英雄、以效益論英雄、以能耗論英雄、以環境論英雄)的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更多的產業項目和產業投資,加快重大項目優先在新片區布局。

統計顯示,2003年~2018年,臨港地區引進產業項目近700個,涉及總投資約2000億元。2019年的目標則是落地1000億元的產業項目。

從15年引進2000億元到1年落地1000億元,產業投資目標的快速增長一方面需要臨港新片區充分發揮吸引力,園區開發主體招商引資力度加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相較於規劃面積343平方公里的臨港地區,新片區範圍擴大到了800多平方公里,包括大治河以南、金匯港以東以及小洋山島、浦東國際機場南側區域,涉及現有的浦東、奉賢、閔行三區的部分區域。

上述招商機構負責人認為,這些產業投資和產業項目,應該更多分布在面積為119.5平方公里的先行啟動區,也就是南匯新城、臨港裝備產業區、小洋山島、浦東機場南側等區域。

引資的同時,新片區也提出要提高產業項目的落地效率。

這方面,特斯拉成為一個標杆性的案例。臨港新片區正在謀劃讓特斯拉的“特例”變成普遍情況,接下來在其他項目落地中適用。

8月19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正式拿到首張綜合驗收許可證。目前,工廠的基建工程已經接近尾聲,內部生產設備的安裝調試也在按照預定計劃順利進行。目標是年底竣工、具備生產能力。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建設相當迅速,從2018年7月工廠落戶臨港地區到2019年1月7日破土動工僅花了數月時間。

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說,無論在生產製造技術,還是相關政策環境上,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都做了很多突破性嘗試,在這個過程中各級政府部門幫助特斯拉把夢想變成現實。

8月13日,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內的產業園區率先試點項目環評審批簡化措施》,臨港新片區內的臨港重裝備產業區、臨港奉賢園區、洋山保稅區納入上海市首批實施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區域的名單,率先試點產業園區內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簡化措施。聯動措施實施後,預計園區內約80%項目可簡化或豁免環評手續,將有力促進建設項目更快落地增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