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董少鵬:中國股市做好三件事就能走強

  董少鵬

  昨天,上證綜指下跌2.52%,深證成指下跌2.13%,滬深300指數下跌2.93%,創業板指下跌1.14%,均創出近期市場新低。從2018年1月29日盤中高點3587點算起,上證綜指下跌幅度已達22.6%。股市不振,與一些階段性市場因素有關,其中包括中美貿易戰所形成的心理衝擊和實體衝擊。

  相對美國股市而言,中國股市顯得更加脆弱。自3月22日中美貿易爭端爆發到6月22日,中國股市損失市值70643億元,同期美國股市增加2兆美元,折合139400億元人民幣。不少人問:不是說打貿易戰兩敗俱傷嗎?為什麽美國股市那麽堅挺、中國股市一跌再跌呢?

  筆者認為,近期中國股市連續下跌是非理性的,是對利空因素的過度反應。

  中美貿易戰持續下去,對雙方經濟發展都不利,這已經成為多數專家的共識。其中的道理並不複雜,全球貿易格局是長期演進的結果,全球產業鏈是緊密聯繫的整體,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是相互促進的關係,川普要破壞既有的國際貿易秩序,當然損害包括中美兩個大國在內的各國利益。

  中國股市對貿易戰的利空因素過度反應,與自身市場結構缺陷有關,即機構投資者仍然不夠強大,市場資金布局相對分散。這一市場結構容易導致單邊市。而美國股市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並且機構投資者相互博弈的機制比較健全,市場資金布局相對集中。這種資金格局下決定了市場的穩定性較強。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華爾街大鱷們集體維護其股市市值,已經接近走到了盡頭。

  從金融危機中2009年3月9日的最低點6440點至2018年7月2日,道瓊斯指數已經翻了兩番。其中,從川普上任後到2018年7月2日,道瓊斯指數的漲幅達22.6%左右。需要指出的是,美股出現如此暴漲,是美國過度使用美元化的金融體系的結果。美股上漲的“前半場”,靠美聯儲量化寬鬆對外轉嫁危機,“穩定”內部經濟,製造虛假繁榮;“後半場”則靠率先加息,從全球抽離資金,維持自身繁榮。

  川普上任後,更是以“美國優先”為旗,不斷“退群”,向各方討要利益。他的這些舉措,在短期內為華爾街大鱷們維持市值利益創造了條件。

  但是,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天下哪有隻對自己有利的單邊政策?美銀美林經濟學家安娜·哈裡斯近日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川普貿易政策是美國上世紀80年代糟糕政策的重演,和30年前一樣,美國消費者將成為貿易戰的最大輸家。從上世紀80年代汲取的一些主要經驗教訓直到今天也沒有過時。他指出,首先,設定貿易壁壘並不一定能減少貿易逆差。 其次,美國消費者付出了代價,關稅和貿易壁壘帶來的商品成本上升佔據了美國人平均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美國消費者最終為貿易政策買單。 第三,本應受到保護的行業幾乎得不到什麽幫助,對進口汽車的限制確實使日本汽車在美國的市場份額縮水了,但隻縮小了不到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由於價格大幅上漲,進入美國的日本汽車的美元總值也有所上升。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鋼鐵和半導體行業,一些小的勝利給美國消費者和美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我們並不希望美國經濟和股市搞糟,我們從來沒有以鄰為壑的傳統,合作共贏是我們持續的理念。但川普執意推動單邊主義政策,不斷“退群”“毀群”,也必將自食其果。

  我們還可以換一個角度想一想,如果真的如一些人所描述的那樣,美國經濟好得不得了,川普政府為什麽不趁機乾一些更能給美國聚集資源、壯大實力的事,而偏偏要與貿易夥伴為敵、損害自身利益呢?至少說明,在川普心裡美國經濟並沒有那麽好。所以,他要把工廠搬回美國,把就業崗位挪回美國,把失去的美國利益奪回去。

  美國股市連續上漲9年多了,道瓊斯和標準普爾500的市盈率都達到了25倍左右。無論與一般新興市場比較,還是與美國股市的歷史比較,都處於高水準,下跌是必然的。再加上美元已進入加息通道,加息效果在不斷累積,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可能不期而至,暴跌的一刻正在來臨。

  隨著貿易戰開打,已有多國對美實施反製措施。而從股市來看,美國大型跨國公司幾乎都是上市公司,標準普爾500指數公司40%的收入來自美國以外的地區。如果貿易戰向縱深推進,這些公司的利潤必然受到衝擊,美國股市的堅挺將難以維系。

  對中國股市來說,需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準確說明貿易戰可能帶來的影響,減少投資市場的盲從盲動;第三,及時化解金融政策和資本市場政策方面的疑慮和疑點,近期針對整體流動性和股票質押問題,已經釋放了明確政策,推出了有效措施;第三,要發揮好已有的機構投資者的作用,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境內機構投資者應該按照價值投資理念,做價值投資典範。(作者為證券日報副總編輯)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