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短期理財債基規模猛增 卷土重來還是曇花一現?

  ⊙記者 王誠誠 ○編輯 於勇

  作為長期以來被市場邊緣化的一類產品,短期理財債基大有卷土重來之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短期理財產品的市場規模激增150%,吸金2700億元,成為公募基金中增勢最猛的產品。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出現上述現象,一方面是因為貨幣基金規模受限,短期理財產品取代貨幣基金,成為基金公司衝規模的重要利器。另一方面,去年四季度以來,股市較為震蕩,而債券市場,尤其是短期資金利率高企,短期理財產品相較其他產品包括貨幣基金,收益率也更有吸引力。

  不過,隨著後續資產新規的頒布,市場預期未來這類產品大概率將轉型為淨值型產品,基金公司依靠短期理財債基擴張規模的路徑可能難以為繼,目前產品繁榮景象或為“曇花一現”。

  多隻短理產品規模增幅超20倍

  一季度規模猛增2700億元,近半年共計吸金4200億元,短期理財債基悄然成為震蕩市中的吸金利器。

  基金一季報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短期理財債基規模平均增幅超過150%,過去半年規模增長超過180%,該類基金目前總規模超過6400億份。其中,個別基金增勢凶猛,規模增長超過15倍,如興銀雙月理財A、招商理財7天債券B、工銀7天理財債券B,一季度規模分別增長35.14倍、26.37倍及15.57倍。

  此外,民生加銀家盈理財7天A、嘉實理財寶7天債券B、工銀14天理財債券發起B等基金,規模增長也均在6倍以上。

  記者了解到,理財類產品規模激增,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貨幣基金規模受限,短期理財產品取代貨幣基金,成為基金公司衝規模的重要利器。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去年10月1日,監管層發布《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該項規定對貨幣基金進行了限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要求貨幣基金規模不得超風險準備金200倍。這使得很多資產規模較少、資本金實力不強的基金公司貨幣基金發行受限。

  此外,從2017年四季度末開始,公募基金的規模排名都採用非貨幣基金為標準,貨幣基金規模排名不納入年底和季度末規模排名,而理財債基可以納入排名,也使得該產品順理成章取代貨幣基金,成為基金公司衝規模的利器。

  未來或面臨轉型考驗

  除了貨幣基金受限外,短期理財產品大躍進式發展,也與過去半年的市場環境息息相關。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於近來股市震蕩,而債券市場,尤其是短期資金利率市場收益率高企,使得這類產品的收益率較有吸引力。

  此外,與貨幣基金相比,由於短期理財產品多為7天、14天等不同期限,有封閉期的產品,其收益相對貨幣基金也更高,能夠更好地滿足機構的配置需求。

  數據顯示,截至4月23日,全市場短期理財債基七日年化平均收益率為4.28%,小幅跑贏貨幣基金3.96%的七日年化平均收益率。

  隨著未來資管新規的發布實施,短期理財債基也面臨轉型考驗。據悉,在資管新規公布以後,所有的理財型基金按照頒布時點,規模只能減少,不能增加;短期理財基金不再沿用攤余成本法,全部改為淨值型產品。基金公司依靠短期理財債基擴張規模的路徑似乎也將難以為繼。

責任編輯:牛鵬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