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短債基金緣何火了?

一邊是短期理財基金面臨整改大限,資管規模明顯回落,另一邊卻是短債基金火得一塌糊塗,資管規模連上新高峰。兩類基金僅數字之差,為何差異如此之大?投資者又該如何選擇兩類基金產品?

儘管在2017年下半年以來,短期理財基金規模出現爆發式增長,規模從2000億元左右增至6000億元以上,但2018年三季度增速已經出現明顯下滑。據好買基金依據2018年基金年報統計,截至2018年底,中銀基金、廣發基金、匯添富基金等25家公募公司的短期理財基金規模合計5739.85億元,其中,博時基金、興銀基金、海富通、華安基金等4家基金已經將麾下短期理財基金“清零”。目前這類基金持有規模最大的3家公司分別為廣發基金(750億元)、中銀基金(約680億元)、匯添富基金(680億元)。

相比較來說,短債基金在2018年一路順風順水。從新發基金情況看,2019年新成立的短債基金“吸金”已達100億元,成為2019年最火的基金品類之一。從存量基金看,截至2018年末,嘉實超短債、平安短債及廣發安澤短債等基金規模已躍升至100億元以上。嘉實超短債基金2018年底存量規模達到250.95億元,進入2018年單隻公募基金(除去貨幣及短期理財)規模前十;平安短債基金也以167.36億元規模進入30強,廣發安澤短債基金四季度末規模115.93億元,名列2018年單隻公募基金前50強。

為什麽會出現冰火兩重天的情況?有產品自身的因素。短期理財基金與傳統貨幣基金一樣,均屬於國內貨幣基金的兩個品類之一。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龔麗蔚認為,傳統貨幣基金流動性強,基本可以做到T+0、T+1到账,而短期理財產品則流動性相對較差,產品存續期內一般不可以贖回並且申購門檻較高。

在投資標的上,2012年下半年開始才陸續發行的短期理財基金,在進入市場的前2年裡,投資標的集中在現金類資產,2012年和2013年持倉佔比均超過70%,債券類資產的投資比例僅20%左右。2014至2017年間,現金和債券類資產的佔比不分伯仲,投資佔比均在40%以上。2018年,貨幣政策實質性寬鬆,資金利率下行,加上監管對投資範圍和比例的限定,債券資產投資比重明顯增加。截至2018年9月末,短期理財資金投資債券資產比重達到72.82%,現金類資產投資佔比大幅降至27.89%。

而短債基金屬於債券類基金,投資標的主要集中於債券資產。近年來由於債市走強,債券配置比例上升,截至2018年9月末,短債基金資產配置中債券佔資產總值比重達到91.51%。從具體投資情況來看,短融券配置比例最高,達到45.11%;其次為同業存單,佔比18.03%;中期票據居第三,佔比為12.21%;金融債和企業佔比分別為6.68%和5.12%,其余資產配置比例則均在5%以下。

從定義可以看出,兩者雖然名字很像,但投資標的、申贖風格、工具性特點有很大差別,收益情況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另一大因素來自監管影響。繼2017年12月份基金業協會和基金評價機構取消貨幣基金規模排名後,2018年12月基金業協會召開基金評價業務座談會上,提出基金評價機構應淡化對公司管理規模的關注,不再公布包含短期理財基金規模和排名數據,基金管理公司也應不再通過各類管道宣傳短期理財債券基金的排名及收益率,延續了此前監管層貨幣基金控規模的思路。.

針對短期理財基金,監管部門已下發《關於規範理財債券基金業務的通知》,要求短期理財債基整改分為固定組合類理財債券基金和短期理財債券基金兩種,每半年需至少下降20%。

龔麗蔚表示,之所以短債基金規模暴增,一方面是由部分短期理財及基金轉型而來。短期理財基金受到監管影響,相關產品將加速轉型。未來短期理財基金預計將向短債基金分流或退出,最終將逐步淡出金融市場。

2018年12月底,興銀基金上報的興銀雙月理財債券基金變更注冊已經獲得證監會批複,這是業內首隻獲批的短期理財基金轉型為債券基金案例。隨著整改大限到來,未來更多的轉型案例將會誕生。

另一方面,從業績看,短債基金業遠好於短期理財基金,也是“吸金”手段。Wind資訊顯示,2018年全市場短債基金平均年化回報5.11%,短期理財基金平均收益僅為4.7%左右,貨幣基金平均年化回報為3.57%。金牛理財網分析師宮曼琳表示,綜合來看,短債基金受益於債市走牛業績優勢明顯,這是其規模和發行持續向好的重要原因。投資者在選擇短期理財基金時要注意其轉型期限和整改方式,盡量避免在其壓縮規模過程中大規模申購,帶來難贖回等不利結果。而選擇短期債基則要更多考慮債市本身和資金面等影響。

(經濟日報 記者:周琳 見習編輯:覃皓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