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正軍:走近湘西

編草鞋的土家老人,2013年12月15日,永順縣長光村。

湘西,在戰國時屬於楚國,三國時屬於蜀國。因地勢險峻之因,歷來獨立邊隅,被稱為蠻夷之地。這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少數民族雲集,土匪出沒,充滿神秘的血色。這裡“八山一水一分田”,有古村落103個,百年老宅1947棟,特色民族民居10971棟。300萬湘西人民依武陵山傍沅水繁衍生息。這裡有頭戴銀冠的苗族姑娘的鼓舞;有純樸地道的土家族姑娘的哭嫁;有土家族、苗族兒女如夢如歌的風月往事;有沈從文、黃永玉魂牽夢縈的故土情思……

苗家婚事,2017年2月5日,鳳凰縣禾庫鎮。

上世紀90年代,我在印刷企業工作,因業務需要,我幾乎每個月都會去湘西,或經永順、龍山去黔江;或經沅陵、瀘溪去吉首。時至今日,那一滾當三鮮的土家“三下鍋”菜讓我回味無窮,那不醉不放碗的苗家“包谷燒”酒使我蕩氣回腸。

江湖神藥,2017年3月3日,鳳凰縣禾庫鎮。

2012年我開始玩攝影,當我背著相機再踏入湘西這塊神秘的土地時,青石板鋪就的巷道、宛如迷宮的布局、凝聚著苗族人民智慧的古村寨;土家族苗族百姓的飲食起居、婚喪嫁娶、傳統節慶、祭祀歌舞的民俗事象;始於“以物易物”緣延千年的苗族“趕場”習俗;絕美的山水、秀麗的村寨、奇異的人文歷史、濃鬱的民族風情,無不使我深感能有幸用影像搶救性記錄、搜集、整理湘西的民俗文化遺產,即是攝影人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我與湘西的緣分。

新愚公移山,2016年3月5日,吉首市小溪村。

於是,去湘西拍民俗成了我與湘西的不解之緣,每年我會分季節、節慶、習俗事象等分門別類去逐一拍攝。以表現形式的紀實性、生活邏輯的學術性,去記錄湘西民族遺風的古老滄桑。用無數個民間的“小瞬間”連貫成一個民族的“大瞬間”,來詮釋一個時代的思考,一類人群的關注,一種鄉土的情懷。

農合醫保進苗鄉,2017年5月13日,花垣縣麻力場鎮。

拍攝時,我銘記民俗攝影的核心是“人性”,始終把自己的視覺語言定格在苗族、土家族“人”身上,用誠意的尊重、真情的流淌與普通百姓交朋友。抓住共鳴的“感人”脈絡,讓自已與讀者一起在苖家漢子的汗臭味和呼吸中,喚起歲月記憶裡身臨其境和睹物思人的影像回放。把控獨特的“動人”故事,讓自已始終處於民俗攝影的無盡魅力和興奮中,在與讀者的“共鳴”中凸現湘西兒女有酸甜苦辣的味道,有蕩氣回腸的靈魂。

選春聯,2014年1月28日,鳳凰縣山江鎮。

雖然這樣堅守有時是孤獨的,但能夠用自我的影像見證湘西時代的發展、民俗的變遷,自然是幸福的。

苗巫巴狄扎,2014年8月12日,保靖縣呂洞山。

苗銀傳承人龍吉堂,2017年12月23日,鳳凰縣德榜村。

鋼火燒龍的火藥製作,2014年2月25日,吉首市馬頸坳鎮。

爆米花爺爺,2015年11月25日,龍山縣靛房鎮。

老手藝造紙,2017年8月19日,永順縣杓哈鎮。

古法榨油,2018年7月21日,永順縣吊井岩鄉。

篾匠傳承,2018年7月23日,永順縣毛壩鄉。

苗家老手藝,2018年8月20日,保靖縣呂洞山。

巴狄雄上刀梯,2019年5月18日,花垣縣吉衛鎮。

苗女婚嫁開臉,2015年10月23日,鳳凰縣山江鎮。

古寨新牧童,2016年7月15日,鳳凰縣老洞村。

古寨人家,2016年10月3日,吉首市齊心村。

石板寨的孩子,2015年8月5日,鳳凰縣老洞村。

苗鄉趕集,2018年9月7日,鳳凰縣麻衝鄉。

苗家人,2016年5月30日,吉首市齊心村。

丟失的老手藝,2018年10月5日,吉首市涼燈村。

蒸糯米飯,2019年1月21日,永順縣吊井岩鄉。

臘爾山人家,2017年3月21日,鳳凰縣所德村。

千年古寨齊心村,2019年7月16日,吉首市齊心村。

作者簡介

陳正軍,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國際攝影家聯盟會員,高級經濟師。

曾獲“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工業攝影”成就獎,“中華杯”郎靜山攝影獎,“國際民俗攝影”(聯合國教科文)人類貢獻獎,“人民攝影”(2018)明星攝影家,全球年度(2018)十佳攝影師,連續3年湖南省攝影家協會突出貢獻獎,連續3屆常德市人民政府原創文藝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