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胡適和郭沫若這些大師級人物,對待中醫態度的180度轉彎

關於中醫這件事情,很多有骨氣的國人表示,我們不需要名人月台。

我卻不是這樣認為的,之所以把這些名人對中醫的態度展示出來。

不是需要他們月台,而是說明,每個人的人生歷程都有自己短視的地方,世界觀的盲點。

尤其是那些所謂的知識分子,科學精英,在某一個領域有所突破,就以為自己認識了全宇宙的所有真理一般。

其實,有可能這種想法,就已經錯得很離譜了,保持謙卑,保持對世界的敬畏之心,才可長久,才可以剋製有才華如你一樣的人,不會偏激的誤會這個世界。

胡適:從中醫不科學到中醫讓他「起死回生」

胡適是五四新文化時期的風雲人物,是20世紀初期反對中醫的重量級人物。他充滿激情地提倡新文化,態度強硬地認為中醫是不科學的,他認為「敘述的西洋醫學每一個方面的演變過程,我們也可以明白我們現在尊為『國醫』的知識與技術究竟可比人家第幾世紀的進步。」「回頭想想我們家裡的陰陽五行的『國醫學』,在這個科學的醫學史上能夠佔一個什麼地位。」

然而後來發生的事情卻讓胡適極為尷尬。1920年11月,胡適罹患糖尿病與腎炎,在北京協和醫院採用西醫療法久治不愈,被宣判死刑。後來朋友建議去採用中醫方法治療,胡適勉強應允,不料反而治療痊癒。他一方面反對中醫,一方面卻是中醫治好了他的重病,胡適被推入到一個很尷尬的境地。

1921年,胡適在翻譯家林紓為感謝陸仲安治癒家人而贈送的《秋室研經圖》上了題了長跋,詳細敘述自己的事情,披露了自己的真實心聲:「我自去年秋間得病,我的朋友學西醫的,或說是心臟病,或說是腎炎……總不能完全治好。後來給陸仲安先生為我診看……現在竟全好了,頗引起西醫的注意……能使世界的醫藥學者逐漸了解中國醫與葯的真價值,這豈不是陸先生的大貢獻嗎?」從中不難看出,表面一直對中醫非常敵視的胡適既承認了中醫藥治癒自己疾病的事實,也對中醫藥的真實價值有了領悟。

郭沫若:從「寧死不請教中醫」到對中醫興趣濃厚

郭沫若早年也是一個堅定的中醫反對論者,他在《獨立評論》發表評論提到:「我是寧死不請教中醫的,因為我覺得若不如此便對不住我所受的教育。」提及「至於對付中醫,似應取得逐步廢止之政策。」

而1945年3月19日,郭沫若在《新華日報》發表文章,改變了以前認為中醫只能治「自己會好的病」的觀點,說「胡適之先生的糖尿病被黃芪治好了,大約是事實」,「腎臟病,戈寶權先生曾患此病服此中醫之葯而愈。」同時郭沫若也承認,「對於這個問題,我自己要來討論,實在還不夠格。我自己雖然學過幾年的近代醫學,但我並未繼續鑽研,而且已經拋棄了多年。至於對中國的舊式醫術,我更沒有什麼獨到的研究。」他原先非常堅定地反對中醫的態度開始鬆動,對於中醫不再採取極為敵視的態度。

十分有趣的是,郭沫若和魯迅一樣,在晚年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新的認識。他曾給安徽中醫學院題寫了校名,並為《簡明中醫辭典》等中醫類書籍題寫書名,還曾服用老中醫鄭卓人的桑葉酒治癒半側肢體活動不利。

對中醫,對國學,對那些能夠獨立思考的成年人,這裡就算提了醒,這些名人的心路歷程,將會代表很多人的心態變化。

所有年輕時候的信誓旦旦,就像青春期的激情一樣,澎湃激昂,卻不持久。

世界是平平淡淡的,真理不是喊口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確確實實的親身體驗,更能夠說明問題。

關注國學文化,關注中醫文化,關注隱士申子源更多文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