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院子裡的“媽媽樹”,郭沫若最喜歡的樹

郭沫若,現代文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是融史學、文學、書法、翻譯於一身的“大家”。

其故居——前海西街18號曾是清乾隆寵臣和珅的花園,後歸屬恭親王府。民國初年,為同仁堂的支脈——達仁堂創辦人樂達仁所購買,將其修建成中西合璧式庭院,新中國誕生之初獻給國家。

1963年11月,郭沫若與家人遷居此處,並在這裡渡過了他生命中最後的15個春秋。

作為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先生一生著作眾多。其1942年發表在《新華日報》上的“銀杏”一文,描繪出了銀杏的堅毅與無私,他稱讚銀杏是“東方的聖者”、“中國人文的有生命的紀念塔”,而且認為銀杏應該稱為“中國的國樹”。

銀杏樹,是郭沫若最喜歡的樹。

同樣在他故居的院子裡也有一顆他親手種的漂亮的銀杏樹,那便是郭沫若最喜歡的“媽媽樹”。

郭沫若故居——前海西街18號是一座四合院。

宅門面東,入門為大型磚砌照壁,照壁後有兩座土山,山上樹木很繁茂。住宅部分居於北側,是個兩進院。垂花門、正房與東西廂房之間由回廊相接。院中牡丹叢生、海棠高大。就是在這裡,院門左轉,便是郭沫若先生親手種下的“媽媽樹”。

“媽媽樹”有著什麽樣的故事呢?

那是1954年的春天,郭夫人於立群患了重病需要去外地治療,在她離開北京的第二天,郭老帶著孩子們從西郊大覺寺移回一棵只有手腕粗細的銀杏樹苗,種在當時居所大院胡同5號院裡,郭老為她起了“媽媽樹”這個名字,寓有“孩子們少不了媽媽”的深意,希望妻子早些回到孩子們和自己身邊來。

後來搬到此處,他把這株銀杏樹移植過來,後院正房中間三間為郭老夫人於立群的畫室和臥室,被孩子叫做“媽媽屋”,夫妻倆人經常在這裡觀摩碑帖,切磋書法。

最令人驚奇的是這棵銀杏樹的靈性。

1979年2月,郭老逝世未滿一年,身體一直虛弱的於立群老人不幸也相繼病故。第二年,“媽媽樹”仿佛知道主人去世,決心要隨他們而去一般,大病一場,瀕臨枯槁,樹皮整片整片地暴裂,後又漸漸生出新樹皮。可是10年後又遭劫難,在一場暴風雨裡被刮斷了主枝,但她依然頑強活下來,也許是因為郭老的青銅座像在銀杏樹下,一直微笑地看著她。

一棵銀杏見證一段歷史,一座院子陪伴一個家庭。

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曾赴美拜訪建築大師賴特想要學習建築理論,賴特卻說

“回去吧,最好的建築理論在中國”。而其中最美的,是中國人的院子。

——

院子裡,

有那顆最漂亮的樹,那是對媽媽最美好的祝願。

院子裡,

有媽媽溫暖的笑,那笑容滋養了一整個童年。

院子裡,

藏著中國人最難割捨的情結。

中海和院,

願每一位母親都能擁有一個屬於她們的庭院。

院子裡,

有媽媽和阿姨們在鋼筋水泥裡覓不到的寒暄。

院子裡,

有媽媽每逢節日都翹首以盼的團圓。

院子裡,

有每一位子女對媽媽深深的祝願——

母親節快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