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唐薛家將薛仁貴有哪些功績?除了他,薛家將還有誰?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說起家將,大家自然想起宋朝的楊家將、嶽家將,甚至呼家將和高家將等,至於唐朝則相形見絀。那麽名將如雲的大唐究竟有沒有可與楊家將等相比的家將?答案當然是有。就是赫赫有名的薛家將。不過你會說,薛家將都是演義上說的,比如《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征西》、《薛剛反唐》、《薛雷掃北》等,其中的薛家將除了薛仁貴歷史上實有其人外,其余的,比如他的兒子薛丁山,孫子薛剛,五世孫薛雷等都是虛構的,子虛烏有的。也就是說,薛家將可能是不存在的,或者只有薛仁貴一人在撐門面,是這樣嗎?薛仁貴的子孫真的不行嗎?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其實薛家將並非只有薛仁貴一人,他的子孫後代也是很厲害的,即便不像演義上說的薛丁山、薛剛那麽誇張,也絕非等閑之輩。咱們先來看看薛家將的第一代人物,一代戰神薛仁貴。薛仁貴於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絕對是大唐戰神級別的勇將。綜其一生,大概有以下三大戰績:即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等。

(一)薛仁貴三戰高句麗

薛仁貴(614-683),名禮,字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今山西河津)人。薛仁貴本也出生於官宦世家,但因早年喪父,致使變得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但有幸的是,他娶了個有眼光能勵志的老婆,在他老婆的督促下,他才走向歷史舞台,成為國之棟梁。史載他一次準備遷葬先輩的墳墓時,其妻柳氏說:“人光有出眾的才乾不行,必須要有機遇才能發展。如今皇上(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遼東,正招募將領,這是難得的時機,你何不爭取立功揚名?等你富貴之後,回來再遷葬祖墳不遲!”薛仁貴深受鼓舞,於是就應征入伍,從此開始了他戎馬倥傯的一生。

薛仁貴首戰高句麗。貞觀十八年(644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勣分別率領水、陸兩軍,進攻高句麗。次年,李世民親征。645年三月,在遼東安地戰場上,薛仁貴首次展現了他的神勇。當時郎將劉君邛被高句麗軍團團圍困,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就像當年的傳奇英雄秦叔寶一樣,直取高句麗一大將人頭,並將其首級懸掛於馬上。敵軍望而生畏,觀之膽寒,於是紛紛撤軍,劉君邛也因此獲救。此役過後,薛仁貴立馬名揚軍中。

同年六月,唐軍至安市城(今遼寧海城東南營城子),高句麗大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大軍25萬抗拒唐軍。李世民視察地形後,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此戰薛仁貴身著白盔銀甲,手持長槍,腰挎雙弓,衝鋒陷陣,所向無敵。唐軍士氣大振,大舉進攻,斬敵首兩萬餘級,大敗高句麗軍。安市城之戰後,高句麗舉國震驚,後黃城、銀城等地軍民皆棄城而逃,數百裡內斷絕人煙。戰後,李世民特意召見當時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貴,對之大加賞賜,並升其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

後來天降大雪,唐軍糧草不濟,只得撤退。回師途中,李世民又對薛仁貴大加讚賞,“朕不高興於得到遼東,但高興得到將軍也!”並提拔薛仁貴為右領軍中郎將,鎮守玄武門。

薛仁貴再戰高句麗。658年,唐高宗李治命程名振遠征高句麗,以薛仁貴為其副將。薛仁貴於貴端城擊敗高句麗軍,斬敵首三千余級;659年,薛仁貴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與高句麗大將溫沙門戰於橫山。當時,薛仁貴手持弓箭,一馬當先,衝入敵陣,射殺敵軍無數。接著,又與高麗軍戰於石城,突遇一善射敵將,殺唐軍十餘人,無人敢當。薛仁貴見狀大怒,再次展現於萬軍之中直取敵酋首級之威力,生擒此將。當年十二月,薛仁貴又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將士,戰後他因功拜左武衛將軍。

薛仁貴三戰高句麗。此役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薛仁貴東征。666年,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病死,其子泉男生繼掌國事。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泉男產趁機發難,驅逐泉男生。泉男生投奔唐朝,懇求唐朝發兵相助。十二月,李治任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出任遼東前線最高指揮官。薛仁貴也參與了此次征高句麗之役。

667年九月,李勣首先攻拔稱為“高麗西邊要害”的新城,並趁勢揮軍進擊,連陷十六座城。泉男建派兵襲擊尚在新城的龐同善、高侃等將,薛仁貴聞訊後,率軍及時救援,擊敗高句麗軍,斬敵首數百級。高侃進軍至金山,交戰不利,高句麗軍趁勝進攻,薛仁貴引兵迎擊,將高句麗軍截為兩段,大破敵軍,斬首五萬餘級,並乘勝攻陷南蘇、木底、蒼岩三城。此戰後來受到高宗李治的高度評價。

668年二月,薛仁貴率三千人進攻高句麗重鎮扶余城。這時,部將都以兵少為由,勸他不要輕進。薛仁貴說:“兵在於會用,不在人多。”於是率軍出征。這次戰役,他身先士卒,共殺死、俘虜高句麗軍一萬餘人,攻拔扶余城。唐軍一時聲威大震,扶余川四十餘城紛紛降服。

之後薛仁貴一路凱歌,與李勣大軍會師於高句麗都城平壤城外,一舉攻陷平壤,擒獲泉男建。至此,高句麗滅亡。此戰,唐朝共獲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萬七千戶口,將其劃分九個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設安東都護府統管整個高句麗舊地。薛仁貴以功授右威衛大將軍,封平陽郡公,率兵二萬人與劉仁軌共同留守平壤。薛仁貴移至新城,撫恤百姓,治理盜賊,提拔任用高句麗的人才,把當地治理的很好。

(二)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大敗九姓鐵勒

661年,一向與唐友好的回紇首領婆閏去世,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唐高宗李治派右屯衛大將軍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領兵赴天山攻伐回紇九姓鐵勒。臨行,李治在內殿賜宴,在席間對薛仁貴說:“古代有善於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層鎧甲,你射五層讓朕看看。”薛仁貴聽罷,張弓搭箭,只聽弓弦響過,箭已穿五甲而過!皇帝大讚。

此戰九姓鐵勒派出十餘萬人兵馬對抗唐軍。他們先令數十騎驍勇騎將前來挑戰。薛仁貴再次施展其神射手威力,陣前嗖嗖嗖連發三箭,箭箭中的,敵軍瞬間被滅三大猛將,士氣大衰。其余騎士都下馬請降。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過去,大敗敵軍。接著,薛仁貴又越過磧北追擊鐵勒敗軍,擒其葉護(首領)兄弟三人。薛仁貴收兵後,軍中傳唱說:“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從此,九姓鐵勒衰敗,不再為邊患。這就是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傳奇。此戰薛仁貴殲敵十餘萬眾。不過有個爭議點是,薛仁貴此役大勝後坑殺了不少降卒,被人詬病。

(三)薛仁貴雲州之戰大敗突厥

682年,單於都護府檢校降戶部落官阿史德元珍,投奔了自稱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骨篤祿。阿史德元珍進犯並州(今山西太原)與單於都護府北境,又入侵雲州。69歲的老將薛仁貴奉命征討之。當時突厥人早已經聽說過薛仁貴的大名。當薛仁貴脫掉頭盔去見他們的首領時,突厥人一見他便大驚失色,無力再戰,紛紛潰逃。薛仁貴乘勢追擊,大敗突厥軍,斬殺其上萬人,俘虜兩萬餘人,奪取駝馬牛羊三萬餘頭,取得雲州大捷。

但一代戰神薛仁貴也並非常勝將軍,薛仁貴也曾打過敗仗,即大非川之戰。670年,唐朝為了打擊吐蕃和光複吐谷渾,出動五萬大軍護送吐谷渾王回青海,當時薛仁貴為總統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統帥。但由於郭待封是名將郭孝恪之子,此人比較傲慢,不甘心屈居薛仁貴之下,違背薛仁貴命令,導致兵敗。此戰失敗還有另一因素是,唐軍對吐蕃軍太低估了,薛仁貴總共帶兵5萬,而對方卻兩次出擊,第一次派出20餘萬大軍,第二次又出洞40餘萬大軍,導致唐軍慘敗。此役也讓薛仁貴一度被削職為民。

薛仁貴於683年去世,終年七十歲,在古時也算高壽了。

薛仁貴固然厲害,但如果薛家隻他一個英雄的話,也斷不敢稱薛家將的。一家至少要有兩代為將才能號稱家將。那麽薛家將中除薛仁貴外,其他著名的戰將有誰呢?當然不是演義裡虛構的薛丁山、薛剛等人了。史載薛仁貴共有五個兒子,分別是薛訥、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此五子中長子薛訥和五子薛楚玉比較著名,堪稱薛家將第二代的代表人物。

(四)薛家將第二代的代表戰將,有周亞夫之風的薛訥

薛訥(649年-720年),字慎言,薛仁貴長子,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出生。薛訥名如其人,不善言笑,但他性情沉穩而勇悍,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

他早年曾當過藍田縣令等職,他性格剛直,在其任期內曾拒絕同武則天寵臣來俊臣的合作而聞名於世。當時有一倪姓富商在禦史台整理私人債務,賄賂中丞來俊臣。來俊臣欲私自拿出義倉米糧數千石給倪富商,但薛訥不懼來俊臣權勢,堅決反對道:“義倉本備水旱,以為儲蓄,安敢絕眾人之命,以資一家之產?”致使來俊臣沒有辦成此事。

698年,突厥阿史那默啜入侵河北,薛訥以將門之子被武則天提拔為左武威衛將軍,不久又拜其為幽州都督兼安東都護、檢校左衛大將軍等職,他鎮守邊疆多年,屢立戰功。

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玄宗皇帝在新豐講武,薛訥當時為左軍節度。唐軍軍容不整,皇帝大怒,流放兵部尚書郭元振,斬殺給事中、知禮儀事唐紹。各路軍馬驚慌失措,隊形散亂,只有薛訥和朔方道大總管解琬二人所領兵馬巋然不動,軍容威嚴。玄宗派遣輕型機車宣召薛訥,企圖進入薛訥軍營。但薛訥治軍嚴整,嚴禁使者隨意進入軍營。玄宗得知後大加讚賞,特意慰勉,盛讚薛訥治軍有周亞夫之風。

714年,契丹和突厥聯合犯邊唐朝。七月,唐玄宗派遣薛訥與左監門將軍杜賓客等率兵二萬人出檀州(今河北密雲)進擊契丹。杜賓客認為正值酷夏,氣象炎熱,將士們披甲執戈,攜帶糧草深入敵境,恐怕很難獲勝。中書令姚元崇也讚同杜賓客的意見。然而薛訥卻說:“夏月草茂,羔犢生息之際,不費糧儲,亦可漸進。一舉振國威靈,不可失也。”群臣商議,都認為不宜出兵。但當時玄宗即位之初,躊躇滿志,欲威服四夷,遂采納薛訥意見,令唐軍馬上進兵。

結果薛訥率軍行至灤水山峽中,遭契丹伏兵襲擊,唐軍大敗,死者十分之八九,薛訥與數十騎突圍才逃出險境。薛訥因戰敗被削官為民。

同年八月,吐蕃大將坌達延、乞力徐等率眾十萬進攻臨洮、蘭州等地,為對抗吐蕃,玄宗再度起用薛訥,以平民攝左羽林將軍、隴右防禦使,與太仆少卿王晙等率兵征伐吐蕃。

十月,吐蕃再次進攻謂州的渭源縣。唐玄宗發兵十多萬人迎擊吐蕃,準備禦駕親征。薛訥在武階驛(今甘肅臨洮東)對抗吐蕃軍;王晙則率兩千兵馬奔襲二十裡外的大來谷口,配合薛訥作戰。二將前後夾攻,大敗吐蕃軍。敵將坌達延率殘部向洮水逃竄,薛訥指揮唐軍緊追不捨,雙方激戰於長城堡(今甘肅臨洮境),再次大敗吐蕃軍,斬首17000余級,繳獲牛羊120萬頭。

之後吐蕃軍欲背水一戰,誓死抗爭。薛訥軍先鋒王海賓陷入重圍,唐軍諸將嫉妒其戰功,遲遲不發兵增援,致使王海賓力戰而死。後薛訥率主力趕到,大舉猛攻,致吐蕃軍死傷數萬,橫屍遍野,洮水為之斷流。此戰,薛訥生擒吐蕃將領六指鄉彌洪等,並繳獲羊馬器械無數。唐朝取得了十幾年來對吐蕃作戰的最大勝利。玄宗聽聞薛訥大獲全勝後大悅,於是停止親征。戰後,薛訥以功拜左羽林軍大將軍,複封平陽郡公。

薛訥一生戰功赫赫,他跟其父薛仁貴一樣長壽,年七十二歲善終。唐玄宗李隆基對薛訥評價很高:家代名將,國朝元臣,智湧泉源,氣橫雷電。廟堂之上,則寬而有謀,旗鼓之間,則勇而無撓。

除了薛訥外,薛家將第二代還有一人值得一提,就是薛訥的五弟薛楚玉,他也是勇武過人,官至平盧節度使(又稱為范陽節度使)。後來,他隨同哥哥薛訥進行軍事改革,遭到保守派排擠;開元二十一年,薛楚玉派遣郭英傑攻打奚和契丹,為可突乾大敗於都山,薛楚玉坐罪免官,由兵馬使張守珪取代。薛訥的離職,加快了安史之亂的爆發,因為安祿山正是張守珪的養子。

(五)薛家將第三代的代表戰將薛嵩

薛嵩本名薛尹,字嵩,他即薛仁貴五子薛楚玉之子。薛嵩也是自幼習武,臂力超群,善於騎射,性格豪放,但不喜讀書,也不事生產,故不懂天下局勢。所以在安史之亂爆發後,薛嵩就因為對朝廷不滿,稀裡糊塗地加入了安史叛軍。

由於薛嵩作戰勇敢,後來被安史叛軍首領史朝義提拔為相州刺史。後來唐朝將領仆固懷恩打敗史朝義,薛嵩遂歸降仆固懷恩。

仆固懷恩平定河朔後,上奏朝廷要求封賞歸降的安史叛將,朝廷遂下詔封薛嵩為檢校刑部尚書、昭義節度使等職。薛嵩雖然不讀書,但感念朝廷恩義,奉職謹慎,頗有政績。後來朝廷又加封薛嵩為高平郡王,薛嵩的官爵遠遠超過了他的父祖。

薛嵩的兒子薛平也很有作為,歷任平盧、河中節度使,也是為出將入相的人物,曾為李唐王朝對抗地方藩鎮立下赫赫功勳。

總之,薛家將自第一代薛仁貴始,又有第二代薛訥和薛楚玉,以及第三代薛嵩、第四代薛平等,都是對大唐曾經立下功勳之人。薛家將並非只有薛仁貴一人撐門面,其子孫也相當優秀,同宋朝的楊家將等家將相比,也毫不遜色。(文/說歷史的女人·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