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種趣味對聯:讀點有趣的對聯,做個有趣之人

01

析字聯:柳剝皮掛燈謎自取其辱

對聯創作中有一種析字法,將某些漢字的形體拆分或合並,借以巧妙地表達作者意圖。好的析字聯,語言曲折有致,耐人咀嚼,如同謎語一般,富於趣味性。

清朝同治年間,四川有個縣官姓柳名儒卿,為官不正,慣於搜刮民脂,大夥兒背地裡都叫他柳剝皮。有一年元宵節,縣裡要掛花燈製燈謎,柳剝皮自己不會,便請人代製一副。那人也沒有推辭,當天就給他送上了一副謎聯:

本非正人,裝作雷公模樣,卻少三分面目

慣開私卯,會打銀子主意,絕無一點良心

(上下聯各猜一字)

柳剝皮也不細看,便叫人掛在門口。來猜燈謎的人很多,不少人看出其中奧妙,不由捧腹大笑,連連稱讚:“這個謎聯做得好!”

這就是一副巧妙的析字聯,謎底到底是什麽呢?且看:“非正人”是“亻”,“裝作雷公模樣,卻少三分面目”是“需”(需和雷字形相似,面字少三橫為而),上聯合而為“儒”字。“慣開私卯”,就是將“卯”分開在兩邊,“會打銀子主意,絕無一點良心”,良字去掉頭上一點,是“艮”,下聯合而為“卿”字。

上下聯的謎底“儒卿”,正是柳剝皮的大名。聯作者用析字法辛辣地諷刺了他的貪婪和不公正,人們當然要笑了!

02

偏旁聯: 煙鎖池塘柳

漢字的偏旁結構,千姿百態,也被古今聯家以獨特的構思方法,用到對聯之中,別具趣味。

有同偏旁聯,如“守宰宿寒家,窮窗寂寞;客官寓安宅,富室寬宏。”也有不同偏旁聯,如“大木森森,松柏梧桐楊柳;碧水淼淼,江河湖海汪洋。

最著名的,則是一副五行偏旁聯,精妙絕倫,有天下絕對之稱,那就是:煙鎖池塘柳

此句最早見於明代陳子升的《中洲草堂遺集》,描繪了一幅幽靜的池塘煙柳圖,意境優美。但短短五個字用了五個偏旁,正合金木水火土五行,因此要對好極難。陳子升絞盡腦汁,作了三個對句:燈垂錦檻波/烽銷極塞鴻/鍾沉胚榭燈。後人被這一巧對吸引,各展才華,又貢獻了一些巧妙的對句,如:桃燃錦江堤/燈深村寺鍾

以上諸對句,雖然在文字流暢優美上遜於出句,但意境上均力求相稱。然而奇怪的是,目前流傳最廣的一個對句卻是“炮鎮海城樓”,來自於清代梁章钜編的《巧對續錄》。這個對句無論意境還是格律上,都不能與上聯搭配。還可一提的是,現代有搞怪機靈的聯手,對以“鏽堵油煙機”,雖然不甚工整,卻頗為巧妙,令人捧腹。

03

諧音聯:遇農夫,唐伯虎一時無對

諧音,是利用漢語同音或近音的條件,用同音或近音字來代替本字的一種修辭手法,可以造成一種詼諧、委婉的效果,以含蓄委婉的方式傳情達意。自古以來,諧音就廣泛運用在文學藝術之中,從詩歌到小說甚至到剪紙等民俗文化,都有著諧音的身影。而對聯中的諧音聯,也非常值得一看。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唐伯虎出門去田埂上賞景,見到一個農夫挑著擔泥迎面走來,由於田埂窄,只有一人讓開路,另一人才能通過。那麽誰來讓路呢?

農夫說,你要是能對出我的上聯,我就給你讓路,不然就你給我讓路。上聯是“一擔重泥攔子路”,意思極為明白,我擔了一擔泥攔住了您的去路,然而“重泥”諧音“仲尼”,即孔子,子路是孔子的學生。因子路性情魯莽,孔子經常提點敲打他,可見上聯中還暗含這一層意思。

唐伯虎一時對不上,只好讓路。後來唐伯虎外出訪友,遇見一群纖夫說說笑笑回家,突發靈感,遂對出下聯“兩岸夫子笑顏回”。仍用諧音雙關,夫子可指纖夫,因此表面說纖夫們笑逐顏開回家,但夫子也可指孔子,顏回亦是孔子弟子,孔子對顏回多有稱讚,下聯還隱含這一意思。

這一副對聯中,既有同音同形諧音的“子路”“顏回”“夫子”,也有同音(或近音)異形諧音的“重泥”。含義雙關,頗有樂趣。

這樣的對聯還有很多,如:兩艇並行,櫓速不如帆快;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這副對聯,表面上是在說行舟、奏樂,但其中卻暗含了四位歷史人物:櫓速諧音魯肅,帆快諧音樊噲,笛清諧音狄青,簫和諧音蕭何。

04

擬聲聯:樂器店巧聯慶春節

擬聲是對聯的寫作技巧之一,與一般的諧音聯不同,它通過模擬人物、動物、器物等事物的聲音,來取得別有奇趣的藝術效果。

曾有這樣一副聯語:獨攬梅花掃臘雪,宜量山勢舞流溪。

看上去這是一副詩味濃鬱的寫景聯。然而,細心品讀不難發現,上聯是由簡譜1234567的諧音而來;下聯則是阿拉伯數字1234567的江浙地區方言諧音化出,巧妙之極。

某年春節將至,有一家樂器店張燈結彩,鑼鼓陣陣,吸引了眾多顧客。老闆很高興,對敲鑼打鼓的兩個年輕夥計說:“店門口還少一副春聯,你們幫我想想,要有行業特色,也要有春聯的喜慶味道。”兩個夥計也是聰明伶俐,其中一個望著手中的樂器,靈機一動,念道:普天同慶, 當慶當慶當當慶。

另一位夥計受了啟發,也瞧瞧手中的樂器,脫口而出:舉國若狂, 且狂且狂且且狂。

此聯巧用諧音,上聯“當慶”擬鐃鈸聲,下聯的“且狂”擬鑼鼓聲。讀來如聞樂聲迭起,製造出濃濃的節慶氣氛,字面上也對仗工整,令人擊掌稱妙。

05

嵌字聯:袁少枚“半閑園”七次嵌入“半閑”

嵌字聯是以嵌字為主要特點的對聯,在符合上下聯句式相同、字數相等、音韻和諧、對仗工整、意義相關或相對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將選定的字通過與其他字詞的搭配組合而專門嵌在聯中合適的位置上,給人一種新的藝術享受,其中大多是將人名、地名、寺廟景物、公司行號等名號字眼嵌入聯句之中,鋪設潤飾成對聯。

《世說新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陸雲(字士龍)和荀隱(字鳴鶴)兩人還不認識的時候,有一天兩人一起在張華(字茂先)家,張華因為兩人都有大才,就讓他們不要說平常的話,於是陸雲先介紹自己說“雲間陸士龍”,荀隱便答“日下荀鳴鶴”。

風從虎,雲從龍,因此陸雲自稱“雲間陸士龍”。而荀隱是洛陽人,洛陽是西晉都城,古代日下指京都,故荀隱自稱“日下荀鳴鶴”。

清末民初文人袁少枚,曾給自己的庭院起名為“半閑園”,並作了一副嵌字聯:半市半鄉,半讀半耕,半士半醫,世界本少全才,故名曰半;閑吟閑詠,閑彈閑唱,閑斟閑酌,人間盡多忙客,而我獨閑。這副對聯在上下聯相對的位置七次嵌入“半閑”,讀來有跌宕起伏的音韻感,富有節奏,同時又有信筆揮灑的瀟灑感,充滿閑情逸致。

06

隱嵌聯:真名士“打臉”假名醫

隱嵌聯由嵌字聯演化而來。嵌字聯是把人名、地名或其他事物名字嵌入對聯,使上下聯相互對應,增加對聯的趣味性和感染力。隱嵌聯則相反,是通過巧妙的省去上下聯中的某些字,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

相傳以前有個叫吉生的醫生,水準低下,卻很喜歡自吹自擂,動不動就說自己有起死回生之能。

有一次,他給一個病人治病,結果把人給治死了。面對哭鬧的病人家屬,他哪能承認是自己水準不濟呢?硬說成是病人自己重病發作,太過迅猛,和他下的藥沒有一文錢關係。並且花錢買通了官府,撤了那家人的訴狀。

有一個文人聽說了這件事情,大為氣憤。正好,當天醫生在大擺去晦宴,於是文人寫了一副賀聯,雇人送到了他的府上。文人在當地很有名氣,醫生意外收到賀聯,非常高興,就在眾賓客面前,把賀聯打開,先是疑惑了一下,隨後臉都氣綠了。而看懂的賓客都哈哈大笑起來。賀聯是這樣寫的: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這副聯極含蓄而又極巧妙,運用了嵌字聯中的“隱嵌法”。上下聯分別用了兩個醫界常用的成語:逢凶化吉、起死回生,卻都故意漏掉了最後一字,以諷刺醫生的醫術不足以做到起死回生、逢凶化吉。更妙的是漏掉的兩字恰好是醫生的姓名。藝術效果、諷刺效果,無不令人拍案叫絕。

07

添字聯:蘇東坡改聯苦讀書

所謂“添字聯”,是指在原對聯的前面或後面增添字詞變成的一種變體聯。這種變體聯在內容和意境上與原聯有極大反差,頗具意趣,使人讀後忍俊不禁。

據傳,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自幼聰慧過人,讀書過目能誦。早在少年時代,就博覽群書,經綸滿腹,因此也有些驕傲自負。一天,他在書房門口貼一對聯曰: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這對聯被一位老鄰居發現了,他想:東坡年輕學博,實在可喜,但從此自滿則難成大器。於是,他拿來一本小書,上門找東坡說:老朽近得一書,多有不識,特來請教。東坡接書一看,不禁大驚失色。不但此書從未讀過,而且許多字都不認識,頓時面紅耳赤,羞愧萬分。當即向老人長揖謝道:小生一時狂興,多虧尊翁指點,五內銘感不盡。老翁走後,他立即撕下原聯,各加上兩字,改成一副新聯: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明朝江盈科《雪濤諧史》記載:浙江嘉興有一位老朝奉(舊時對富人或土豪的稱呼),自命清高,家門上貼一副對聯:“心中無半點事,眼前有十二孫。

然而他的作為卻有些名不副實,知道他底細的鄰居,將上下聯各續添六個字,則成為:“心中無半點事,兩年不曾完糧;眼前有十二孫,一半未經出痘。”添字聯抓住他家的兩件事進行調侃,幽默俏皮,使一副頗為豁達的對聯成為笑料,弄得老朝奉啼笑皆非,只好撕去。

08

問答聯:張之洞與梁啟超,問答之中顯智慧

問答,是對聯常用的一種修辭方式。它可以將平板的陳述變為或直白或含蓄的提問,對聯形式活潑,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據說,有一次唐伯虎和陳白陽出去遊玩,兩人決定對對聯,並提出以前面酒館為界,到了酒館還沒對出便是輸。唐伯虎隨即出上聯道:“眼前一簇園林,誰家莊子?”陳白陽一聽,發現這個上聯是個問句,他不知道答案,不好答,不如避開不答,反問回去。然後再一琢磨,發現上聯中的“莊子”既指村莊,又可指書,語帶雙關。於是他邊走邊想,走到酒館處還沒有想出恰當的下聯。

陳白陽只好認輸,兩人便進了酒館,打算休息一二。誰知剛坐下,陳白陽便見酒館牆壁上寫著兩行大字:“杜康傳技,太白遺風”,靈感頓起,馬上對唐伯虎道:“壁上兩行文字,哪個漢書?”“漢書”也是書名,但又十分應景,是 “哪個人寫的”之意。這副對聯生動活潑,極具畫面感,並且上下聯都是問題,下聯對上聯避而不答卻再次提問,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

《評釋巧對》中有這樣一副對聯:“細雨密如絲,何機可織?明霞紅似錦,無剪堪裁。

有一位學館的老師,在微雨時分有感而發,出上聯,將細雨比喻為絲,因此發出疑問:是什麽樣的織布機可以織出細雨呢?當時學生不在,正好有位客人在場,聽到了這樣精妙構思的對聯,也興起對道:明霞紅似錦,無剪堪裁。將明霞比作錦緞,歎恐怕沒有剪刀能夠剪裁出來。這一下聯看似沒有對上聯做出回應,實際上卻也暗示了細雨和明霞一樣,明霞是沒有剪刀能夠剪裁,細雨則是沒有織布機可以織出。答句之中暗含上聯的回答,並且同樣構思精巧、設想佳妙。

除了以上舉例的這些對聯,問答聯其實還有很多,如明代楊一清與當時尚書及國公的對聯:

兩手並持文武酒,飲文乎?飲武乎?

一心勤讀聖賢書,希聖也,希賢也。

問答之中見高遠立志、敏慧為人。再如張之洞和梁啟超的一副對聯: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豈敢在前,豈敢在後。

對聯不卑不亢,才思敏捷。

09

數字聯:構思精妙,對聯中運用數學運算

在對聯中出現數字,算是對聯的一種重要手法。尤其是數字運用起來極為靈活,在對聯中使用數字頗有趣味。

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晉時期有一位高僧慧遠,在廬山的東林寺中潛修佛法,為表決心,就以寺前的虎溪為界,立誓送客不過此。有一天陶淵明和陸修靜來拜訪,三人相談甚歡。等回去時,慧遠出門相送,邊走邊談,不知不覺竟越過虎溪了。三人於是相視大笑,執禮作別。後人就在他們分手處修建“三笑亭”,還有人寫有一聯: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這副對聯,上聯用數字“三”,下聯用數字“一”,以一對三,構思合理,工整獨到,與故事裡的情景十分相合。

而運用數學運算的,在對聯中也不算罕見,如“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這副對聯為賀壽之用,對仗工整不說,裡面還暗含著數學運算。上聯中,花甲是六十歲,花甲重開即60*2,三七歲月,即21,於是上聯中暗含了數字60*2+21=141。下聯中,古稀是七十歲,古稀雙慶即70*2,一個春秋即1年,於是下聯數字為70*2+1=141。對聯堪稱絕妙。

如此類似的還有“七鴨遊湖,數數三雙一隻;尺蛇出洞,量量九寸十分”,三雙一隻即3*2+1,正好是七隻鴨子;在古代,十寸為尺,十分為寸,因此九寸十分正好就是一尺。這樣的對聯不僅工整對仗,符合對聯要求,更是暗含數學運算,有著精妙構思,數字在這裡的用法可謂妙矣。

10

回文聯:首尾回環,趣味盎然

有這樣一副對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山西懸空寺空懸西山。

可以看到,在這副對聯裡,上下聯各聯從前往後讀與從後往前讀都是一句話、一個意思,以“水”“寺”為中心下半句為上半句的倒序。這樣的對聯形式,被稱為回文對或回文聯。

回文,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修辭方法,它將相同的詞語或句子在下文中調換位置或者顛倒順序,由此產生首尾回環的意趣,也被稱為回環。而回文對,正是運用回文手法的一種對聯形式。回文對有較為簡單的,如: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僧遊雲隱寺,寺隱雲遊僧

這些對聯,下聯由上聯顛倒語序構成,而語義上又有連貫,獨有匠心。還有較為複雜的回文聯,如: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上下聯分別是內含回環體,上聯以“頭”分界,下聯以“尾”為分界,且後半句均為前半句的倒序。更為難得的是“頭”“尾”呼應,對仗工整,情景相似,意境悠遠。

再如“畫上荷花和尚畫,書臨漢帖翰林書”,則是同音不同字,用諧音字造成回文對,頗有畫面感。

◎本文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