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好的告別:我們獨自離開,奔向那光明的未來

1

幾年前,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篇名為《一個美國男孩的安樂死》的文章。這篇文章在國內引起過很大反響,很多文摘類刊物都刊登過。文章講的是一個美國男孩生命最後的時光,有痛苦,更有溫暖

10歲的美國男孩德裡克雖然生活在單親家庭之中,但是與母親、哥哥和妹妹在一起的生活還是讓他感到滿足和幸福。10歲那年,災難在某一天突然降臨。德裡克患了“成神經細胞瘤”,一種絕症。

雖然是絕症,但是醫生和德裡克的家人都沒有放棄,開始為他進行各種治療。

治療帶來的痛苦,深深地包圍著德裡克和他的母親辛迪。但是,面對生命一天天萎靡,所有人都無能為力,非常絕望。後來,德裡克開始抗拒治療,並對媽媽產生敵對情緒,甚至揚言報警,控告母親虐待他。10歲的德裡克要求媽媽立即結束他的生命,“媽媽,我愛你,請終止我的痛苦吧,讓我死吧!

後來,醫生宣布即便是德裡克配合治療,幹細胞移植也不一定能夠挽救這個孩子的生命。最終,無奈的辛迪簽定了安樂死協定書。

在兒子生命最後的時間裡,辛迪盡可能地帶給兒子最大的快樂和幸福。她帶他四處遊玩,她教他開車兜風,盡一切力量滿足兒子的願望,直到那一天到來。當醫生把藥劑注入德裡克的體內後,辛迪懷抱著德裡克,對大兒子說:“放第14首歌曲——《因為我們相信》。”然後,這位心力憔悴的母親隨著安德烈·波切利一起柔和地唱道:“每個人生命中,都有那麽一天,我們獨自離開,奔向那光明的未來……

在葬禮上,辛迪對兒子說:“你會永遠在媽媽心裡。”

2

這篇以圖片為主的特寫攝影報導震撼全世界,獲得2007年美國新聞最高獎普立茲獎。

我曾經反覆閱讀這篇報導,每次都忍不住地悲傷。我很感慨辛迪有勇氣為兒子實施安樂死,但更敬佩她在兒子生命的後期帶給他的溫暖與關懷。儘管這樣的溫暖與關懷並不能挽救兒子的生命,但卻讓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盡可能地生活得平靜。明明知道前路艱難,但依然要帶著希望前進,這才是生活的意義。

3

在《最好的告別》中,我寫了另外一個德裡克。他的名字叫小可,同樣是10歲,同樣是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10歲的小可與離異的媽媽相依為命,他遺憾沒有得到父親的關愛,他失望沒有同齡人那樣擁有美好的童年,他內疚因為生病給媽媽帶來負累和痛苦,但是他必須接受現實。但是,不幸的小可有一個偉大的媽媽,她竭盡全力地給了兒子最大的溫暖。但是,這個懂事的孩子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最終選擇了懷人居。

在懷人居裡,10歲的小可與66歲的老人凌先生,共同回憶過去,梳理人生中的點點滴滴;共同走向未來,用平靜面對死亡的步步緊逼。他們原諒了人生中所有的內疚和自責,他們寬恕了人生中所有的背叛和傷害;他們在“世外桃源”中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