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擤鼻涕,掏耳朵,餵奶,簡單的幾個小動作很可能損傷寶寶聽力!丨全國愛耳日

人們常說:「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奶叔覺得這兩句話放在寶寶身上也是相當合適。

初來乍到,眼睛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門,耳朵是他們聆聽世界的窗。不管是門壞了還是窗壞了,都會影響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耳朵作為五官中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除了掌管聽覺外,還兼具保持身體平衡的職能。

今天是全國「愛耳日」,奶叔就跟寶爸寶媽們嘮嘮關於寶寶聽力的那些事兒~

奶叔這裡要提醒新手寶爸寶媽們,寶寶在出生後一定要做新生兒聽力篩查,如果發現問題,及早進行乾預治療。

畢竟這一時期的聽力障礙,會直接影響他們聽覺神經系統的發育。

如果是耳聾的患兒,他們在語言發育最關鍵的1~3歲內,還將不能建立正常的語言學習,可能導致語言障礙甚至聾啞、社會適應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等心理行為問題。

還沒來得及聽到這個動聽的世界,就要暫時跟它揮手告別了,寶爸寶媽和寶寶自己得多痛心啊,奶叔想想都覺得可怕!

所以,從小關注寶寶的聽力問題,時刻關注寶寶的聽覺發育,不做有損寶寶聽力健康的事兒,是每位寶爸寶媽的必修課。



一般來說,不同年齡段的寶寶,聽力反應是不一樣的:

  • 0~3個月

寶寶會對大的響聲出現反射性瞳孔放大、驚醒、由哭鬧變安靜或由安靜變哭鬧等現象。

如果寶爸或寶媽突然對寶寶大喊一聲,他們還會突然伸出手臂作擁抱狀,這個稱為「莫羅反射」,是寶寶聽力正常的反應之一;

  • 3 ~ 4 個月

寶寶會逐漸認識媽媽的聲音,對媽媽的聲音有特別的關注和反應,一叫名字也會慢慢轉過頭來;

  • 4 ~ 7 個月

寶寶會出現覓聲反應,即聽到響聲後,他們會轉頭尋找聲音的來源。

但是寶爸寶媽們也要注意,如果用擊掌發聲的方法測試,請不要離寶寶太近,避免聲波衝擊寶寶的皮膚引起觸覺,造成假象;

  • 8 ~ 9 個月

寶寶會從被動地聽聲音轉為去模仿大人發音。

這也是良好聽力反應的表現,因為他的語言能力也在逐步發育成長。

  • 1 ~2 歲

大多數寶寶會開始用單詞表達自己的願望。

如果寶寶在相應時間段沒有出現相應的表現,奶叔建議寶爸寶媽們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以免出現問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很多時候,寶寶的聽力受損,跟寶爸寶媽的錯誤行為也有關。

奶叔這裡總結了一些,奶粉們以後可千萬要杜絕!

餵奶姿勢不正確

雖然最舒服的餵奶姿勢莫過於躺喂,娃兒舒坦,寶媽也輕鬆。

但是躺著餵奶也有可能傷害寶寶的聽力。

因為寶寶平躺著吃奶,嘴巴裡溢出來的乳汁會順著嘴角流向臉頰,進入耳道,誘發中耳炎,損害寶寶的聽力。

正確的餵奶姿勢應該是寶媽坐著,把寶寶抱放在自己的腿上,餵奶的一條腿稍稍墊高些,把寶寶斜抱在懷中,頭高腳低;

如果側臥著喂,也要將寶寶的上身稍稍墊高一些。

然後不管採取哪種姿勢,喂完奶之後,都要將寶寶豎抱起來,輕輕拍拍嗝,以免寶寶吐奶流入中耳。

用力擤鼻涕

很多家長在幫寶寶擤鼻涕時都會同時壓住寶寶兩側的鼻孔,然後囑咐寶寶「使勁兒,使勁兒」。

其實,這樣容易使鼻腔內的病菌在壓力的作用下經耳咽管直接侵入鼓室,給耳朵帶來損傷。

狀況輕的會引起暫時性的耳堵塞感,嚴重的還可能發生耳痛、中耳積膿、甚至導致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等情況。

家長們可得引起注意!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兩側分頭進行。先壓迫一側鼻翼,輕輕擤出分泌物,然後再換另一側。

對於年齡偏小、還不會擤鼻涕的嬰幼兒,寶爸寶媽們也可以用專業的吸鼻器將鼻腔內的分泌物吸乾淨,家裡處理不了,也可以去醫院請醫生幫忙。

掏耳朵

有些家長會幫寶寶掏耵聹(大白話叫耳屎),但掏耳朵會使病菌進入中耳腔,引發感染、耳道流膿,嚴重的還會導致鼓膜穿孔。

而且如果棉花棒不小心將耵聹趕到鼓膜上,也會引起寶寶耳鳴或聽力減退,這些都是造成寶寶聽力受損的「兇手」。

其實耵聹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它平時會藉助咀嚼、張口等運動自行排出。

如果凝聚成團堵塞耳朵了,那就要帶娃去醫院的耳鼻喉科,請專業的醫生來幫娃取出。切忌家長自己用不乾凈的針、棍、髮夾等在寶寶耳朵裡盲目地攪來攪去。

濫用藥

有些藥物對於具有特殊過敏體質的寶寶來說,也會對他們耳朵的聽神經有毒害作用,例如萬古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抗生素藥物。

所以家長們用藥一定要遵醫囑,即使醫生在給寶寶注射時,家長也必須仔細觀察寶寶是否有耳鳴等不適情況。

一旦發生異常,馬上告訴醫生並停止治療。寶寶的耳朵很脆弱,可禁不起折騰。

游泳感染

游泳池裡的水質比較差,一旦刺激寶寶的耳膜,就容易引起中耳炎。

因此,家長們帶寶寶游泳玩水時,一定要加強對耳朵的保護,一旦有水進入寶寶耳朵,要及時將水倒出,以免誘發感染,損害寶寶聽力。

寶寶的聽力發展至關重要,家長們只有把好這一關,寶寶才能更好地在花花世界裡自由翱翔~

奶粉們,你們有什麼愛耳護耳的小方法嗎?

同時,作為成人的你們,平時也要保護好聽力,使用耳機有度,不亂掏耳朵,我們一起清楚地聆聽這個美妙的世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