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留住北京雨燕!這項研究建議古建築可以對雨燕開放

北京雨燕糞便為中性,對木質古建不構成腐蝕作用。這是北京正陽門管理處對“雨燕棲息與古建保護”課題研究的成果之一。

6月8日是中國文化與自然遺產日,正陽門管理處聯合京津冀30余家博物館、旅遊景區、大中小學校以及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舉辦了一場“正陽之夜——留住北京雨燕”活動。

北京雨燕作為全世界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鳥類,是北京的生態符號之一。1870年,英國博物學家在北京第一次采集到它的標本,並將其命名為“北京雨燕”。作為一種夏候鳥,每年四月初,雨燕從遙遠的南非飛抵北京,在頤和園、雍和宮、正陽門等高大的建築物上築巢繁衍。清晨日暮時分,眾燕齊飛,與古建相映成趣,已成為為北京中軸線上的活態文化。

近些年來,北京的古建築逐漸減少,一些文保部門在屋簷下、鬥拱間隙大量採用防護網,意在防止麻雀、雨燕等鳥類的糞便腐蝕木質古建築。而這對於喜歡以古建為家的雨燕來說,無異於把它們擋在了家門外。

“雨燕喜歡利用古建裡的孔洞產卵,它們在正陽門繁衍生息六百年,這裡是它的故鄉,為此我們沒有在屋簷下安裝防護網。”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副研究員袁學軍介紹。

去年,正陽門管理處給古建安上了攝影頭,開始對雨燕的數量、生活習性等進行調查。根據中科院木材研究所跟蹤取樣的化驗結果顯示,雨燕糞便對木質古建不構成腐蝕作用。此外,在北京雨燕棲息的周圍,應避免長時間、大面積的泛光照明,光源的設置,應避免橙色光的使用。

據悉,下一步,正陽門管理處將繼續開展有關雨燕糞便對古建油漆彩畫的影響調查。

為了進一步保護雨燕,京津冀三地博物館與文化企業還聯合簽署了《雨燕計劃——京津冀博物館研學合作協議》,將“北京雨燕”的故事融入博物館研學與社教工作中,助推博物館融入百姓生活。

此外,正陽門管理處聯合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建築學院共同簽署的“北京雨燕生態研究與文化保護倡議”,進一步推動北京雨燕的生態研究與文化保護工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