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人應「兼收並蓄」,不斷提高

電視劇《老中醫》中的很多故事情節,對於中醫人而言都是有學習和借鑒價值的。

劇中翁泉海在聽說趙閔堂給胎死腹中的患者服藥起到了作用後,主動向趙閔堂學慣用藥方法,這在舊社會門戶規矩嚴格的時代很難能可貴。雖然最終趙閔堂治療失敗,但是翁泉海卻從趙閔堂的失敗裡吸取了教訓,最終獲得了成功。而翁泉海在給居民講學中醫知識的時候,聽聞趙閔堂也在講學,主動邀請趙閔堂來講學,為的是讓患者受益。因為他認為趙閔堂擅長的技術是自己不具備的,不能因為自己有了名氣就排斥他的特長,而是應該互相合作發揚中醫,為患者造福。這是擯棄了門戶之見,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是一名真中醫應有的胸懷。 反觀當今時代,一些中醫學術門派仍然是規矩森嚴,一旦入到自己門下,就不準發表與本門派無關的言論。在一些中醫學術流派的微信群或者QQ群裡看到,一旦有人發表與該門派無關的醫學知識,就要受到懲罰,輕則禁言,重則踢出群。再好的學術流派都不是完美的,如果一家學術可以一統天下,也就不會存在多種學術流派了。正所謂寸有所長尺有所短,能夠學習其他學術流派的知識可以讓自己的知識更加全面。好中醫不應該隻重自己而輕視他人。 劇中翁泉海本是一名傳統中醫,對中醫治療任何疾病都是信心滿滿。但是在一次和西醫治療傷寒的擂台賽中,雖然最終中醫取得了勝利,但他卻從這次經歷裡認識了西醫的長處,並認可了西醫在一些方面確實有優勢,進而認為中醫人士不應該對西醫存在偏見,在治療疾病時候可以中西醫結合,發揮各自所長,一切以患者的健康為中心。 如果在現代,一個中醫說出這種言論是很正常的,但是在舊社會,在以中醫為主要治療手段的年代能夠有這種觀點是很了不起的。實際上,即使是在當今年代,筆者仍然看到一些純中醫眼裡容不下西醫,認為沒有中醫治不好的病,或者覺得中醫治不好的病,西醫肯定也治不好。但是醫學知識的傳播不是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醫學發展到現在,在我國中醫和西醫並存將是一個長期的局面。而且善於學習者,更應該是能中會西、中西醫結合的優秀醫學人才。 如今的中醫,如果眼裡容不下西醫,且不說對人民健康不利,實際上也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表現。有的中醫甚至固執地認為現代檢查儀器設備都是西醫那一套,中醫不需要學習,中醫就靠三根手指就能診斷疾病。筆者認為,這種想法是站不住腳的。那些檢驗儀器設備只是一個手段而已,西醫從來沒認為就是自己的東西,中醫為什麼卻非要認為是西醫的呢?中醫也完全可以拿來診斷和用於治療後的複查,比如一個胃潰瘍患者,經胃鏡確診後,採用中醫治療,癥狀消失,也可以再用胃鏡證實潰瘍已經痊癒;再比如輸尿管結石患者,經超音波確診後,採用中醫治療,最後再通過超音波確認結石是否排出。這樣既能證實中醫的療效也可以增加中醫的說服力,讓患者更加信賴中醫。

劇中翁泉海面對祖傳秘方,覺得有欠缺,但是限於自己能力有限,無法找出問題所在,敢於將秘方和盤托出,讓趙閔堂指出問題。這種做法尤其難能可貴,在很多人將祖傳秘方視為至寶,不會輕易示人的時候,翁泉海卻為了中醫更加完善,造福患者,主動讓外人來探討祖傳秘方。這種能夠正視自己缺點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而在他的老父親病重的時候,自知腦部疾病非自己所長,又主動邀請擅長該疾病的趙閔堂醫生來診療,這種做法對中醫人也具有教育意義。由於門派之見,不少人都只是覺得自己所學的是「正宗」「最好」的中醫,不肯承認自己所學有欠缺,也不願承認別的門派或者他人的能力比自己強,長期處於故步自封的狀態,長期以往,既不利於自己的提高,也不利於患者的治療,更不利於中醫的傳承和發展。所以阿虎醫考覺得一名好中醫就應該正視自己的短處,客觀對待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有欠缺這個事實。 總之,一個好中醫只有兼收並蓄,才能不斷提高並完善自己,才能有利於中醫藥的傳承發展。 (本文部分內容摘錄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