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周一膳|苦夏開胃健脾祛濕的「雙瓜燒豆腐」

--點擊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訂閱號 查看往期內容--

推薦

張晉醫生

苦夏也有好食慾。清熱開胃的炒雙瓜,苦瓜如何處理減少苦味?養陰潤燥的蛋液裹住健脾祛濕的豆腐蘸茯苓粉,煎製多長時間適宜?一起來學習吧!

雙瓜燒豆腐

食 材

黃瓜、苦瓜、肉末、豆豉、豆瓣醬、豆腐、茯苓、雞蛋、麵粉、鹽、蔥、薑、料酒、老抽。

做 法

1) 鍋中煸炒肉末,加入豆瓣醬、豆豉調味;

2) 苦瓜先去瓤,再用冰雪碧浸泡處理,苦瓜遇涼苦性減少,最後加入黃瓜,倒入鍋中翻炒;

3) 豆腐蘸茯苓粉、麵粉、蛋液雙面中火約30秒煎至金黃;

4) 將雙瓜倒入鍋中,加料酒去豆腥味兒,加蔥、薑熗鍋,加水沒過豆腐燒製收汁兒至剩三分之一,加老抽調色。

功 效

苦瓜:異名涼瓜。味苦、性寒。歸胃、心、肝經。清熱解暑,明目,解毒。主治熱病煩渴引飲,中暑,痢疾,目赤疼痛,癰腫瘡毒。現也用於糖尿病食療。做菜,或煎湯,絞汁服。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苦瓜漿汁或苦瓜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黃瓜:異名胡瓜。味甘,性涼。歸肺、脾、胃、膀胱經。清熱解毒,除煩止渴,利水消腫。主治煩渴,咽喉腫痛,目赤腫痛,湯火灼傷。生食,涼拌,煎湯或煮食。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滇南本草》:「動寒痰,胃冷者食之,腹痛吐瀉。」黃瓜中的葫蘆素C有抗腫瘤作用;黃瓜中豐富的維生素E有抗衰老的作用;黃瓜中的黃瓜酶,有效地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黃瓜中的丙醇二酸,可抑製糖類物質轉變為脂肪;黃瓜中的纖維素對促進人體腸道內腐敗物質的排除和降低膽固醇有一定作用;黃瓜中的綠原酸、咖啡酸有抗炎作用。

豆腐:味甘,性涼。歸脾、胃、大腸經。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主治赤眼,消渴,休息痢等症。燒、燴和做湯。注意:豆腐含嘌呤較多,痛風病人及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慎食。黃豆經過加工製成豆腐,蛋白質含量及吸收率增加。

茯苓:異名雲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強精益髓。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煎湯,10~15g。注意:忌米醋;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茯苓多糖、茯苓素有抑製腫瘤作用;茯苓多糖、茯苓三萜化合物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茯苓三萜化合物有抗炎、止吐、增強胰島素活性作用;茯苓中的鉀鹽有降血壓、利尿作用。

科普來源:《中醫食療學》

圖片來源:《養生廚房》 整理:胡洪

專家介紹

治未病中心/體檢科主任 張晉

張晉簡介,張晉,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傳承博士後,全國第四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周文泉教授學術繼承人,全國第四批優秀臨床人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青年名中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治未病中心/體檢科主任。中國葯膳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健康管理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常務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理事;北京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候任主任委員;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普巡講專家, 2015年健康中國被評為「十大健康風尚人物」獲得2017年敬佑生命科普影響力獎。

專長:老年病心腦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骨質疏鬆症、糖尿病等內分泌、亞健康、慢性疲勞、老年便秘、多汗、腰腿痛、眩暈等內科雜病。

出診時間: 周二下午、周四下午。

美編 / 宋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