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90後小夥放棄北漂返鄉賣米線 傳承老手藝如今年入百萬

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又都有自己最獨特的美食。提起雲南大家會想到它令人如癡如醉的風景,對於吃貨們來說雲南米線可能比風景更誘人了。提起雲南米線,那不得不提的就是墨江紅米線,墨江紅米線可謂是名冠東西。畫面中這個瘦小的老人名叫張德生,今年已經80歲,他的家住在雲南省墨江縣聯珠鎮大章差村,而他對於當地最傳統的紅米線製作流程可謂了如指掌,到現在為止他做這行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如今他年事已高,他心心念念的傳統紅米線製作手藝也已經傳到他的外孫蔡溪手裡,到了蔡溪這裡已經傳到第三代,可張德生老人還想一直做下去,他沒有退休的打算。他總說還是忙一點好,啥煩心事一乾活就忘了。

在雲南墨江當地大大小小有很多的製作墨江紅米線的家庭式作坊,張大爺家的作坊也在其中。從 16歲開始張德生老人就開始做紅米線,到了現在他已經是80歲的高齡了,他的一生幾乎都在和製作紅米線打交道,對於他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個營生,而是一輩子的寄托。“米線對於我們這些當地人來講就是我們平常不能缺的食物,我也是從小就受我父輩的影響,學著加工米線,也沒啥其他本事,這一做就是一輩子了。”張德生老人一說起米線就像打開了話匣子,對於做米線的熱愛溢於言表。

老人一輩子都行走在山間崎嶇的小路上擔水磨新鮮的米漿,為人們製作最傳統的墨江紅米線。經年累月的辛苦勞作讓老人患上了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一到下雨、入冬的季節,就讓老人疼的無法行走,他就必須得放下手裡的活。如今,80歲的張德生老人還一直努力的去做鄉鄰們最喜愛的傳統紅米線。張德生老人的村子裡有很多和他年紀相仿的老一輩的米線手藝人,他們大多和張大爺一樣做了一輩子米線,身體落下了很多疾病,現在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製作起米線來也更加力不從心。

張德生老人說,他最傷心的不是身體上這些疾病的煎熬,沒有年輕一輩的人來繼承製作米線的傳統手藝讓他最心痛不已。他最怕的就是製作傳統紅米線的手藝在墨江這塊土地上消失不見。

墨糯米線享譽全國,除了它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做紅米線提供了高品質的原材料之外,還有著墨江人祖祖輩輩所一直堅持的最傳統的製作手法。碧溪的風景極其優美,是個依山傍水的小鎮子,但因為它的位置比較偏僻,交通又不便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選擇走出鎮子在外謀生,沒有誰想留在這裡繼續傳承父輩的做米線的技藝。

相對於村裡的其他年輕人,張德生老人的外孫子蔡溪就顯得如此格格不入。蔡溪在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在北京工作,由於外公的風濕病越來越嚴重,飲食起居都需要人來照料,權衡再三他就從北京回到家鄉繼承了外公的米線作坊。他一直都認為,傳統製作米線的手藝需要繼承,而且不能只是單純的繼承還要借助於更先進的生產技術發展的更好更長久除此之外,他的童年記憶也在不斷召喚著他回到家鄉,在他的記憶中外公做的紅米線總是他回味無窮,一碗碗可口的紅米線陪著他從孩童到青年。他明白外公的堅持——有些東西總要有人去堅守。

製作最傳統的紅米線必須要選用上好的山谷紅米,然後經過除雜、水洗、浸泡、碾磨、糊化、成型、冷卻等十多道工序,才能製作完成。製作紅米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材料就是古井水,從淘米到磨成米漿,張大爺用的都是從山裡一擔擔挑來的古井水。用大自然中最純淨的源頭之水去浸泡原材料,才能夠製作出最地道的紅米線。

“淘過的紅米還得再泡段時間,適度晾乾之後再碾磨成米粉,把碾好的米粉倒入盆中,加入剛剛挑回的新鮮古井水。張大爺一邊說著一邊就開始揉撚米粉。

就這樣一直揉捏,米粉團就化作了米糊,然後再經過持續的攪拌使其變成米漿,光這簡單的操作就需要耗費大半天。接著就是將最新鮮的米漿進行一層一層的過濾,這樣才能使其達到做米線的要求。“這些製作工序必須一道一道來不能急於求成,不然米線就不夠柔韌爽滑。”蔡溪不斷的向我們介紹。

“我做的紅米線好吃,吃一碗你一輩子都忘不了!”張大爺對自己的米線很是自豪。速熟,耐煮,煮後湯水清亮,比較好消化,所以鎮子上的米線鋪子都喜歡從張德生老人這裡定購米線。

張大爺用最傳統手藝製作完成的米線澆熬了整整一夜的豬骨高湯,香氣四溢,方圓500米都使人垂涎欲滴。再搭配上美味的輔料,腸旺、炸醬、牛肉、豆花……越發使人難以忘懷。

“我要謝謝我的外孫子,他解決了我的擔心,他不但繼承了我的技藝,還把他們進行改進,使其工藝更加精湛。他把廠子不斷的進行擴大,帶著貧困鄉鄰一起致富,他自己富裕了也不忘這些老鄉親老鄉們,他讓我感到驕傲!”張大爺每當談起外孫子就很激動。

幾年時間裡,蔡溪不僅沒有讓自家的米線作坊消失不見,反而把作坊做成了集採購原材料、加工、線上線下銷售一條龍企業,還帶動了當地的20余戶鄉鄰走上致富之路,年收入都比之前增長了5萬多塊,自家的米線廠也年入百萬。

千百年以來,食物就是這樣追隨著人們前進的腳步不斷變換。儘管人漂泊在外,可心心念念的仍是故鄉的那抹最熟悉的味道。蔡溪在外打拚數年以後,毅然回到家鄉,帶著對家人的關愛和記憶中的熟悉味道,繼承祖輩的事業。

一碗香噴噴的墨江紅米線,不但包含了哈尼人無盡的智慧,為人處事的道理,更是後輩人對父輩的一份孝心和責任,它是數百位手藝人不斷傳承保存的家鄉味道。

消費即是幫扶,購買也為公益。掃描二維碼,把祖孫堅守傳統手藝製作的墨糯米線帶回家,就可以品嚐到更為純正的墨糯米線。

《特產中國》是騰訊企鵝號、騰訊圖片、京東眾籌聯合發起的公益助農項目,每個項目都經過多層審核,確保真實可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