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尋短見:日本當年為什麽要偷襲珍珠港?

文|鬼子六(沒上過學的專欄作者)

今天是日本偷襲珍珠港76周年的紀念日。

許多人聽說過珍珠港事件,卻沒怎麽把它當做一回事。畢竟,損失4艘戰列艦、2艘驅逐艦、188架飛機,死亡2400名美國人……這些數據在死傷超過3500萬人的中國面前,有些小兒科了。

珍珠港真正的意義不在死傷多少人,而在於它揭開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戰序幕。空襲之後,日本正式對美國宣戰。次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了對日本帝國的正式宣戰聲明。幾日之內,納粹德國與意大利向美國宣戰,美國回應宣戰。

剛知道珍珠港事件的時候,許多人覺得這事兒不可思議,日本人難道不知道自己打不過強大的美國軍隊嗎?本來美國人可能也沒想著要去打日本,日本為什麽犯賤式地去主動挑釁美國?活生生把美國拖下水,然後被美國一頓暴打,連天皇都差點被逼退位……

讓我們從日本人的角度來分析下,為什麽當時日本非要偷襲珍珠港不可。這樣一個看似不可理喻的行為背後,隱藏著一個軍事天才的無奈。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軍太平洋海軍基地珍珠港後,美國戰艦亞利桑那號沉沒

膨脹的日本:總覺得自己受欺負

美國的“黑船”叩開了日本的國門,日本人對於美國卻一直心存憂慮。

一戰後,建立起華盛頓體系,在遠東地區確立了新的國際政治格局 。但這一體系從一開始就為日本所不滿 ,因為它的主要目的是抑製日本。《九國公約》拆散了《英日同盟》,使日本獨佔中國的夢想遭受重創。《五國海軍條約》把日本海軍限制在比英美低一等的二流海軍“強國” 的地位上 ,一心想要爭奪世界霸權,尤其是海上霸權的日本,怎麽會善罷甘休?

因此,日本對華盛頓體系即極為不滿,一心想要衝破枷鎖 。再加上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日本迅速佔領大面積的中國領土,自身的軍事實力大為增加,野心也迅速膨脹,想要采取“南進政策”,在海上拓展日本的生存圈。這就必然要與美國的利益發生衝突,日美海軍必有一戰。

打就打吧!驕傲的日本人難道不能跟美國海軍拉開陣勢,來一場轟轟烈烈的艦船大戰?為什麽要采取偷偷摸摸、極不光彩的偷襲?

要知道,一戰以後世界海戰的主要對決模式還是戰列艦VS戰列艦,雙方的艦艇擺好陣勢後開會對轟。這種模式對戰艦的要求是船堅、炮利、跑得快,所以,日本海軍對於戰列艦有一種迷之瘋狂,甚至建造了有史以來最大噸位的“巨無霸戰列艦”——大和號——號稱有6.9萬噸排水量。

采取航母編隊長距離奔襲,再用艦載飛機集中進行空襲的方式在當時非常大膽。這種海戰思路本身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導演“珍珠港空襲”的人正是一位日本軍界的怪胎——山本五十六

許多人都知道山本五十六發動了“珍珠港偷襲”。實際上,指揮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的前線指揮官是南雲忠一中將,山本五十六只是“偷襲珍珠港”的幕後策劃者,他本人並不在一線指揮。

山本五十六能夠被歷史銘記,就在於他敢於孤注一擲。要知道,如果這支艦隊被美軍發現,則可能遭受到圍殲,導致全軍覆沒。自己的戰略意圖沒能實現,還極有可能帶來毀滅性打擊。

山本五十六的策劃,不可謂不大膽。

說來奇怪,山本五十六此人本來是日本軍隊內部反戰派的代表,與海軍大臣米內光政、海軍省軍務局長井上成美並稱為反戰的“三駕馬車”。按道理來說,山本五十六這個反戰派怎麽會策劃對美國海軍的空襲?

其實,山本五十六不願意與美國開戰只是基於現實的理性判斷。

山本五十六曾參加過日俄戰爭,1914年進入日本海軍大學學習,此後多次到美國進行考察交流,並擔任駐美國的武官,他尤其關心美國海軍力量的發展,是日本國內少有的具有國際性軍事眼光的軍方高層。

1939年8月,山本升任聯合艦隊司令,1940年獲得海軍大將軍銜。作為日本海軍的高層,他對於日美雙方的海軍力量一清二楚,他既知道美國綜合實力的強大,也知道日本海軍的強項。雖然心裡一萬個不願意開戰,但如果戰爭無可避免,作為職業軍人,他還是能夠發揮自己的專長,找出美軍的軟肋實施攻擊。

在當時的西太平洋地區,日本的海軍較之於美國更佔優勢。二十世紀三年代,美國的主要敵人是德國,所以把主要的軍事力量調集到大西洋地區,太平洋尤其是西側的海軍力量相對薄弱。日本還在此能形成局部優勢。

其次,山本考慮的是既然要戰爭不可避免,就要在一擊之下盡可能摧毀美國的作戰力量。他放棄了以戰列艦為主的“大炮巨艦”策略,這種傷敵1000自損800的招數,日本海軍玩不起。他想要盡可能打擊美國的作戰力量的同時,保護日本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海軍家底(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腦洞大開的事情來了,山本偷襲珍珠港的靈感來源於一本小說。1926年,山本任駐美武官的時候閱讀了一本《太平洋戰爭》的書,書裡就有以艦載機襲擊珍珠港的情節。

這事其實並不是天方夜談,後來還真有人把這種作戰模式變成了現實。1940年11月,英國海軍在突襲意大利塔蘭托軍港時,真就利用艦載機搞突襲。這個教科書般的案例,給山本五十六極大的信心,他這才敢醞釀“偷襲珍珠港”的計劃。

那麽,為什麽日本利用航母編隊來偷襲呢?要知道,日本其實現代航母的誕生地。1922年底,日本建成了世界第一艘現代航母“鳳翔號”,排水量7000多噸,可搭載21架飛機。之後,日本又陸續建成了“赤城”、“加賀”、“蒼龍”、“飛龍”等大型航母,建立起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航母艦隊。反觀美國,他們對於航母重要性認識不夠,一直將它視為一種輔助性(運送飛機)的水面艦艇,在航母這個單項武器方面,日本也佔據優勢。

如此,在進行了敵我優勢的對比之後,山本五十六才孤注一擲,讓日本的航母主力長途奔襲3000多海裡去美國海軍的主要軍港搞偷襲。

不得不說,戰爭有時還有運氣的成分在。

日本知道美國航母不在港內

這次偷襲已經近乎完美了。參加這次襲擊赤城號(旗艦)、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和瑞鶴號六艘航空母艦,一共441架戰鬥機、魚雷轟炸機、俯衝轟炸機和水準轟炸機飛機,把珍珠港轟炸個稀巴爛,美國海軍毫無防備、毫無招架之力。

日軍航空母艦甲板上的戰鬥機群

珍珠港偷襲勝利的消息傳到日本,舉國沸騰。只是山本五十六作為總策劃人卻也有一點遺憾,這點遺憾為日本海軍最後的失敗買下了伏筆。

日本海軍自己如此重視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當然希望摧毀美國的航空母艦。美軍太平洋艦隊的“企業”號和“列克星敦” 號航空母艦就成為了重點打擊對象。而偷襲前一天,日本海軍突然收到消息,“企業”號和“列克星敦” 號不在港內。兩艘航空母艦被美國海軍當做運輸船,去各個島嶼送飛機了,12月7日都還沒有回港。

來都來了,不能不打吧!12月7日,艦隊指揮官南雲忠一仍然決定按照原計劃實施攻擊 。最後,這次偷襲雖然取得了輝煌戰果,但山本五十六仍對未能把美軍航母擊沉在珍珠港內深感遺憾 。因為這無異於“放虎歸山” ,美國太平洋艦隊依然可以圍繞兩艘航母,迅速組建反擊力量 。

美國是否知道要偷襲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留下了一個大疑團,許多人懷疑美國政府在此之前已經知道了日本要偷襲珍珠港的消息。以美國當時強大的軍事情報系統,對於日本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竟然絲毫未察覺,誰信?

事實上,美國軍方早已掌握了日本的密碼。1940年9月,美國科學家研製成功了可以破譯日本密碼的密碼機———“魔術”。使用“魔術”對日本駐美使館進行嚴密的監視,美國情報部門對於日本的許多行動了如指掌。

1941年7月1日-12月7日,日本外務省與駐美使館之間有多達217份電報被破譯。1941年12月2日,就在偷襲珍珠港前夕,美國情報部門破譯,東京方面電令野村大使銷毀使館內的密碼機和密碼本。12月5日,又電令大使要在兩日內令使館大部分人員乘飛機離開華盛頓。非常明顯,日本方面決心要跟美國開戰了。

其次,美國對於日本攻擊的目標是珍珠港也預估到了。1941年後,各種各樣的資訊傳到美國政府那裡,紛紛表達日本攻擊美國的目標是珍珠港的意思。美國政府卻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人認為,這是羅斯福總統故意漠視日本對於珍珠港的作戰計劃,留下機會給日本讓他們能夠偷襲得逞,從而找到打破國內“中立主義”思潮,讓美國得以參加二戰的陰謀。

羅斯福真的有這麽大膽子,冒著犧牲掉美國太平洋艦隊珍珠港基地的威脅,冒著死傷3000多名美國士兵的風險,來成全日本海軍的空襲?

更合理的解釋是,美國當時確實已經判斷到日本極可能對珍珠港發動襲擊。但是,美國認為使用大型戰艦攻擊容易被發現,日本將會用潛艇進行攻擊。航空母艦是水面的活靶子,日本的航空母艦要奔襲3000多海裡偷襲珍珠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中間出現任何一點閃失,日本航母戰鬥群就會被發現,休想活著回到日本本土。日本人有這麽大膽子執行這麽大膽的行動嗎?

美國人認為,日本海軍要發動襲擊也只可能是潛艇來偷襲。但美國有嚴密的反潛網,日軍要突破非常困難。即便能僥幸突破,潛艇對於太平洋艦隊能造成的威脅也有限,這還會給美國開戰非常好的借口。

然而,珍珠港偷襲的結果大大超出了美國人的意料。

對世界海軍軍事思想的影響

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珍珠港偷襲引起了海上戰場的革命,它的影響力不亞於德國的“閃電戰”。在珍珠港事件前,全球的海軍還籠罩在“大炮巨艦”的作戰模式下,對於製空權的認識不夠充分。

珍珠港偷襲的成功,讓美國、日本的海軍將領都認識到製空權對於海上作戰的重要性。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內的艦艇實力已經算強大了,但是面對日本航空母艦戰鬥群上飛來的數百架飛機,美國沒有空中力量進行抗衡,只能讓艦艇淪為日本飛機的活靶子。

什麽是海軍最有效的力量?傳統的海軍認為是以戰列艦為代表有大口徑、大噸位的戰列艦,而到了二戰後期,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尼米茲上將認為,快速的航母突擊部隊才是最有效的一種海軍兵力。

航母是現代海戰中最強大的武器。航母通過艦載機,極大範圍地拓展了作戰半徑。在這點上,美國比日本的反應還要快。美國人作為挨打的一方,立即發現了航母對於現代海軍作戰的重要性,認識到了航母的可怕威力。

1942年5月末,夏威夷珍珠港,美國航母企業號(Enterprise)準備啟程趕赴中途島大戰。

到了中途島海戰時,美國人“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採用航母突襲的作戰方式全殲了日本海軍的主力航母,扭轉了戰局。

美軍充分意識到航母對於現代海軍作戰的重要作用,大力發展航空母艦,把一些已經建成的戰列艦也重新改裝成了航母。美國的工業實力顯示出驚人的潛力。戰爭初期的災難使得美國只剩下3艘第一線的航空母艦,而珍珠港兩年後,美國航空母艦的數量陡然增加到50艘。到了二戰結束時,美國建造的各種航母多達100多艘,而日本在戰爭中期後隻建成5艘。

美國的“超級工廠”一旦啟動軍工生產,當時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拚,更別提資源匱乏的日本了。如此龐大的航母戰鬥群,也就為美國稱霸海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直到今天,航母依然是體現一個國家海軍綜合軍事實力最顯著的標誌。

可惜,山本五十六看不到了。1943年4月18日,59歲的山本五十六在視察部隊途中座機被美軍飛機擊落而斃命。

如果不偷襲珍珠港,歷史又會怎樣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