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女性科學擇偶指南

女孩們的敵人不是其他女孩,而是男人的事業需求。

升值計

簡介:今天明玥給大家推薦我最崇拜的公號:升值計。他這裡有你要的一切人生攀爬乾貨,掃描二維碼趕緊上車。

《女性科學擇偶指南》

儘管單身成為很多女孩子的選擇,很多女性也會宣稱,獨身主義是自己終身的選擇。

但根據很多婚戀中介機構的數據,男女註冊會員比例大概是1:10,付費會員比例達到1:5。

婚介市場還有個不成文的潛規則,針對男性經常收費隻收幾十幾百,而對女性會員動輒收費幾千上萬。

饒是如此,還是難脫女多男少的困境。

更要命的是,這些在婚介機構註冊的男人中,優質的選擇微乎其微。

儘管婚介機構的資料不能反映婚戀市場的全部情況,但也至少部分揭示了婚戀市場的真相。

很多女孩子被「3000w男光棍」的社會專家和媒體報導給騙了。

中國確實存在男多女少的情況,但是那些所謂的「3000w男光棍」大多存在於社會底層。

那些人本來也不會進入城市女青年的視野,成為擇偶選擇。

你要選擇成為終身伴侶的那個人,本來就很稀缺。

女孩子真正到了找對象的環節,就會發現其實這也並非易事,常常是一顆真心拋給負心漢,事後還要追悔莫及。

能夠找到一個優質對象,找到相伴一生的伴侶,依然是人生一大幸事。

今天,「伴侶是你人生最大的合夥人,結婚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一筆投資」這個觀念依然適用,尤其對於女青年而言,「女怕嫁錯郎」依然是社會的常態。

但是,去向婚戀中介機構,還有婚戀博主、感情專家諮詢,其實是緣木求魚,根本就是找錯了方向。

為什麼這麼說?

作為自媒體從業者,我太清楚這個行業的水準了。

我有個朋友吐槽,說情感博主寫得好的,都是20來歲的小姑娘,她們戀愛談過,所以討論起感情來,滿是對感情的玫瑰色憧憬,滿足了很多渴望愛情的的女孩的心理。

但她們提供的服務其實不是情感諮詢,是情感垃圾宣洩和情感故事,是一種心理按摩。

更有很多垃圾情感諮詢,根本就是原來教男生把妹的pua學導師,鬥小三的情感教主,還有ayawawa這樣的智商稅收割專家。

最重要的是,大多數情感專家,都是女性。

她們其實對於男性心理並不了解,不知道適婚男人尤其是優秀適婚男人的心理。

她們完全是從女性的角度出發,去考慮男性需求,這樣的情感諮詢,可以說毫無價值。

01

男性需求心理

首先你要搞清楚,男人在想什麼?男人在婚戀中的需求是什麼?

很多女孩子會想當然的說,男人啊,我太了解了,他們想要的無非是膚白貌美大長腿。

男人都是大豬蹄子,都是看臉的,要麼就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溫柔賢淑,能伺候他。

錯,全錯。

這確實是男人的需求,但是,這並不是男人的核心需求,尤其不是二三十歲,中產階級男性的首要需求。

請注意一點,你要找的對象不是農村的底層男性,這裡沒有任何歧視農民兄弟的意思,僅僅陳述一個事實:

你要找的是二三十歲,中產階級男性,而這種人最大的需求絕對不是趕緊找個妹子追求起來。

他們最大的需求或者說最大的焦慮是什麼?

是找到自己的事業並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要知道,我們的社會還是一個男權社會,這在一方面對女性有諸多不平等的同時,也對這些年輕男人有很多歧視。

如果他們不能在這個年齡階段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業,並取得一定成功,那麼社會對他們的評價會急劇下降。

有句話說得好:

男人的青春只有在16到18之間,這段時間你長得帥有女人喜歡,你寫字好有女人喜歡,你會踢球有女人喜歡。

一旦過了這個年紀,只要你沒有錢,女人就不會喜歡你。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優質的男孩越來越不會追求女孩的原因。

很多人搬出日本「低慾望社會」來解釋中國男人不願意追求女性的狀況,其實大謬不然。

中國與日本的情況截然不同,中國還是一個上升的社會,所以這些男性,孜孜以求的是儘快地出人頭地。

女孩們的敵人不是其他女孩,而是這些年輕男人的事業需求。

多說一句,男人要追女孩這件事,在中國,不超過30年。

確切地說,就是我們父母這一代人,才真正開始,去追求女孩子。

再往前的時代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追求這件事,只在古代才子佳人小說裡才會有,而且這種才子佳人小說,都是生產出來給看客意淫的,並不是真實情況。

男人不追女孩子,才是歷史的常態。

好了,扯得有點遠了,我們來進入正題:怎麼有層次地找對象?

02

經典的馬斯洛需求分為分別是: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中產階級的男青年和女青年們對婚姻的需求,其實也不脫這五種需求。

只不過考慮到婚戀的特殊性,生理需求是基本需求,而要求尊重的需求常常和自我實現需求結合在一起。

所以根據不同的人在婚姻中能夠提供的價值,可以把他們分成三種人。我喜歡打撲克,就用撲克牌裡的JQK來代替他們。

J型:騎士

他們提供情緒價值,一般是指經濟和長相都相對平凡的男性和女性。

他們並不出眾,但是相對忠誠,有良好的宜人性,能夠提供安全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長相出眾和經濟狀況良好的人,沒有太多事業野心,也沒有對愛情和性親密過高的需求的人也屬於騎士型。

Q型:王后

他們提供魅力價值,一般是長相出眾,或者社交能力出眾,具有魅力的男青年和女青年。

他們對異性有天然的吸引力,能夠提供較高的愛情和性親密價值。

K型:國王

他們為伴侶提供自我實現價值,這種人一般具有較優越的家庭背景,能夠為伴侶提供權力、財力或者影響力的保障。

他們幫助對方提供事業提升和自我實現價值,滿足社會尊重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具有比較強的事業企圖心,同時又具有比較強的個人能力者,也屬於king,國王型伴侶。

但必須解釋的有幾點:

1、所有這三種類型,都是流動的。

比如對於一個前台小妹來說,可能一個年薪幾十萬的碼農就是她的K,而對於自己就有年薪幾十萬的女孩,一個京滬有兩三套房產的土著家庭男孩,可能只是她的J型伴侶。

同樣,顏值和魅力也是相對的,打個比方,對當年的王寶強而言,馬蓉這種校花對他而言就是當之無愧的Q。

2、JQK三種類型沒有高下之分,只有是否契合的區分。

並不是說,對所有人而言,對所有人而言,K型伴侶是最佳選擇,因為三種不同的人的最優選擇是不同的。

3、所有JQK型伴侶默認具備基本生理價值能力。

具體實操就是很簡單的一張表,簡單解釋一下:

最左邊一列就是代表女性的類型,對於K型女孩而言,最佳選擇是選擇J(騎士型)伴侶。

通常家庭和社會選擇是K型伴侶,強強聯合,其實這並非最優選擇,但也不壞,是可以接受的選擇。

最差的是選擇魅力型對象。

因為對於自身家族背景比較強大,而且本身有強烈的事業企圖心的女性而言,找到忠誠的騎士型伴侶,對於組建家庭其實遠比尋求援助的KK型聯合要更有眼光得多。

有一本老書叫《亞洲教父:香港、東南亞的金錢和權力》,裡面講述的是香港東南亞大亨的發家史。

有意思的是,這裡面大多數大亨,也就是我們這個模型中的K型伴侶,很多都靠娶有錢人家的女兒發家。

但他們在迅速上升以後,都選擇了拋棄髮妻,這些有錢人家的女兒在為這些大佬提供完自我實現價值以後,無一例外都是悲劇。

至於不選魅力型對象Q,則很明確,對於有一定家庭背景或者有強烈事業慾望的女性而言,Q型伴侶的不穩定性無疑是個定時炸彈。

Q這一欄也很好理解,選擇嫁入豪門QK型並非優選,因為Q型伴侶很難為國王型伴侶提供事業價值。

而對於K型男人而言,通常並不缺少Q型選擇,嫁給老實人的QJ型多屬於無奈選擇,最佳選擇是QQ型,與同為魅力型的男性結合。

J這一欄則稍微複雜一些,由於良好的宜人性,騎士型的女孩其實是完全可以嫁入所謂豪門的。

相比起有野心有實力的K型女孩,和魅力超群的Q型女孩,她們嫁入豪門反而會更容易得到幸福。

當然這種女孩,選擇同樣是騎士型的伴侶,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選擇,這也是通常社會常見的夫妻類型。

可以說,只要不選擇Q型這種魅力型男人,選擇都是不錯的。

參考文獻:

戴維·格倫斯基《社會分層》

馬斯洛 《人類激勵理論》

《2017年中國人婚戀觀調查報告》

榮格 《未發現的自我》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