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負債成本難下行 銀行搶發同業存單、結構性存款

  負債成本難下行,銀行搶發同業存單、結構性存款

  佘慶琪

  在貸款需求旺盛、存款和同業理財增速回落的背景下,銀行負債壓力已逐漸顯現。2018年一季度以來,同業存單供給量再度上行,尤其是國有大行的發行量出現了明顯的抬升。

  據第一財經統計,3月以來,商業銀行同業存單發行量已經達到16749億元,其中僅3月首周發行量就高達8504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事實上,在資管新規頒布在即、表外理財難以為繼的情況下,銀行的結構性存款也成為了重要的負債工具。截至2018年2月末,結構性存款存量達到了8.4兆元。有機構表示,結構性存款發行成本不低,目前整體的體量已與同業存單市場餘額相當。

  大行集中發行存單

  記者注意到,2018年一季度流動性明顯有所轉暖,貨幣市場利率出現明顯回落,但3月以來,同業存單發行量卻顯著上升。

  第一財經統計發現,3月以來,商業銀行同業存單發行量已經達到16749億元,為年內新高。其中,僅3月首周同業存單發行量就高達8504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興業研究何津津認為,這樣的變化與季末提前吸收跨季資金有關,疊加發行利率一直維持在低位,各家機構都抓緊該時間視窗發行同業存單。但她認為,真正應該關注的是發行機構的變化,2018年以來,同業存單一級市場最大的邊際變化是國有大行。

  根據第一財經統計,3月以來,交通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同業存單發行量分別達到725億、356.9億和295.7億元。其中,交通銀行今年的累計發行量已經達到了1742.1億元,而去年全年其同業存單備案額僅1000億元。

  除了發行量明顯上升之外,交通銀行的同業存單備案額度也從去年的1000億上升至3500億元,同比增長2.5倍。

  何津津認為,無論是發行計劃還是實際發行量,2018年以來大行都在“抓搶”同業存單市場,這可能與其負債端壓力逐步增大有一定關係,並開始尋求同業存單的發行來支撐負債。

  “從監管的角度看,國有大行的存單規模遠低於監管指標的要求。與股份行和城商行不同的是,國有大行的負債端壓力不是來自監管而是來自其自身的資產負債表的結構變化。”興業證券稱。

  銀行負債成本難下行

  雖然近期市場流動性超預期平穩,但何津津發現,從不同期限資金利率預期分化、中長期資金可得性受限、結構性存款競爭以及貸款需求指數進一步走強等角度來看,短期之內銀行中長期限負債端成本下行太空有限。

  銀行負債成本為何難以下行?她認為,這可能與旺盛增長的貸款需求有關。央行公布的最新一個季度銀行家問卷調查顯示,貸款需求指數從前期的65.7%快速上行至70.9%,達到了2014年6月以來的最高位。

  “由於貸款需求指數與3個月期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之間的相關關係,要看到中長期資金利率趨勢性下行,至少需要先看到貸款需求的明顯萎縮才能完全確認。”她稱。

  除了貸款需求以外,銀行資產的結構性變化也是原因之一。興業證券認為,以前國有大行的負債主要依靠存款和理財,當前理財增長困難,加上存款增速回落,國有大行亦需要通過存單來彌補負債缺口。2017年下半年開始,國有大行在存單市場的角色也由投資方轉為融資方之一。從這個角度看,國有大行的負債端壓力是上升的。

  中金公司固收團隊也提到,在今年嚴監管的背景下,非標和通道業務受到較大的打擊,規模萎縮,不少表外融資需求只能轉回到表內貸款。

  中金認為,貨幣政策中性偏鬆、“一行三會”《規範債券市場參與者債券交易業務的通知(銀發[2017]302號)》限制杠杆,導致資金利率年初以來走低。而存款爭奪激烈,“長錢”仍稀缺,同業存單作為銀行主動負債工具利率居高難下。

  結構性存款驟增

  除了同業存單發行量明顯抬升,銀行的結構性存款也成為了重要的負債工具。人民銀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末,結構性存款存量達到了8.4兆元,同比增幅高達45%。事實上,結構性存款已經成為銀行攬儲的新工具。

  記者發現,在存款細分來源上,大型銀行與中小銀行也呈現出不同特點。中小型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餘額已達5.35兆元,其中部門存款佔主導,截至2月底餘額為3.61兆元;大型銀行結構性存款餘額則以個人存款為主導。

  何津津分析稱,市場搶奪結構性存款,負債成本不低。目前結構性存款存量已與同業存單市場相當,同時增量明顯放大。由於競爭激烈,整體吸收成本也不低。

  為何近期結構性存款市場增長如此迅速?華創證券認為,去年年底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下發,關於“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的規定對保本理財業務形成衝擊,各大銀行已經開始未雨綢繆,為表內理財業務謀求轉型,結構性存款作為替代品再次受到廣泛關注。

  華創證券進一步分析稱,結構性存款並不是一定保證本金,具體視衍生品交易合約規定而定,如果只是把存款未來收益或是未來收益其中一部分掛鉤投資衍生品,則本金沒有損失風險。

  另外,華創證券認為,結構性存款產品仍然具有理財產品登記編碼,在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前,仍然歸類於“理財產品”進行管理,而非“存款”。由於結構性存款此前監管不夠明確,各銀行對其的會計計量和統計口徑也存在偏差,部分銀行在銷售這一產品時也沒有說明產品性質和具體掛鉤標的。

  華創證券認為,在資管新規頒布後,表內保本理財可通過結構性存款這一途徑來替代,但並不意味著結構性存款是監管留出的口子。“我們預計,資管新規正式下發後,在目前嚴監管背景下,結構性存款的業務管理規則也將很快落地。”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