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8兆結構性存款將迎來強監管 類理財包裝時日不多

  8.8兆結構性存款即將迎來強監管 類理財包裝時日不多

  隨著資管新規正式下發,保本理財規模被極大壓降。表外負債需求轉移至表內,令結構性存款迎來了規模的井噴。

  根據央行披露的最新《2018年金融機構信貸收支統計》,截至今年3月末,中資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達8.8兆元,僅前三個月新增結構性存款1.84兆元,已超2017年1.8兆元的全年新增規模。

  這增勢或在4月繼續保持,但增速有所放緩。根據5月15日央行上海分行發布的《2018年4月上海市貨幣信貸運行情況》,4月上海非金融企業結構性存款新增301.88億元,同比多增18.45億,個人結構性存款減少8.08億元,同比少減207.32億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小銀行是結構性存款的發行主力,一季度發行結構性存款超兆,佔比超50%。但中小銀行,尤其是農商行,因缺乏衍生品交易資質和足夠的投研能力,發行結構性存款的難度和風險更大。近期,已有一些小銀行跟風發行名為“結構性存款”,實為類理財的“假結構”產品,已被地方監管部門叫停。

  一位接近監管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相關結構性存款的監管規則正在討論,或將很快頒布,規範現有市場。

  假結構面臨強監管

  華南某股份行業務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其實行業已經有了很多討論,所謂真結構性存款即“存款+期權”,部分存款還是作為一般性存款,可以保本,但銀行將存款利息和部分本金拿出來買期權產品,收益可能出現浮動。而一般宣稱保收益的結構性存款都是假結構性存款,或者雖然沒有宣稱保收益,但在實際兌付時銀行還是通過多種手段自掏腰包支付了比較高的利息,本質上是提高了吸儲的成本。

  該人士認為,假結構性產品不少主要出現在中小銀行,尤其是一些區域性小銀行。本質上結構性存款還是存款,為了擴充表記憶體款加上目前監管規則還處於真空,“掛羊頭賣狗肉”屢屢出現。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Wind查詢2018年內到期的多款結構性理財產品(在理財登記系統的口徑下,結構性存款並未單獨列示,而是以結構性理財的形式歸類為保本理財)發現,實際年化收益率與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非常接近甚至等於最高預期年化收益率,這類產品佔到多數,這是變相保本保收益,相當於實際的高利率存款。

  一位接近監管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從對銀行的屬性來看,結構性存款需要納入銀行表內核算,繳納存款準備金和保險金,其負債屬性類似存款。但當前銀行吸收結構性存款的方式,主要以發行結構性理財來實現,發行方式類似理財,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帶。

  “而結構性存款目前尚未納入資管新規進行管理,但是近期其規模的迅速擴張,和假結構理財產品的不規範行為亦需要盡快重視。未來可能在規模、結構、標的、資訊披露等多方面進行詳細的規範。”他指出。

  真結構“保本”仍有收益風險

  華北某城商行業務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實際業務中,選擇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的多為追求一定收益,但同時對風險偏好要求相對較低的人群。他稱,“客戶觀念中認為銀行的理財和存款產品更為專業和安全,安全、穩定是選擇銀行存款類產品的核心原因,所以相對收益較為固定的產品更得青睞。真正收益浮動的存款產品,銷售上反而較為困難。”

  但真正的結構性存款產品是存在收益風險的,甚至某些產品的本金也可能出現實際損失,需要消費者仔細甄別。

  前述城商行業務人士表示,在客戶看來結構性存款和保本理財可能差不多,但這兩者的產品設計根本不同。有些結構性存款可能主要是購買債券和進行同業拆借,收益相對穩定,有一些產品則是對應股票、黃金、匯率等不同標的,客戶的收益浮動可能會很大。

  他舉例道:“之前有客戶投資了外資行的某款掛鉤匯率期權的結構性存款,對外標示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很高,就根據合約按照美元購買,但最後兌付時使用歐元兌付,因為歐元貶值的關係,雖然拿到了利息,但是也因為匯率損失最終虧損了本金。”

  銀行負債端壓力難解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央行公布的4月金融統計數據中發現,4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5352億元,但住戶存款減少1.32兆元。雖然結構性存款迎來了規模的爆發,但是存款流失尤其是住戶存款流失的趨勢卻並未得到逆轉。

  對於銀行來說,自資管新規頒布後,表內保本理財可通過結構性存款這一途徑來替代,但並不意味著結構性存款是監管留出的空子,且這一目前暫時的監管空白,或將很快得到填補。

  即使在結構性存款對表內負債有所補充情況下,銀行的負債壓力仍難緩解。某券商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一方面現有結構性存款大多成本較高。他認為之所以大部分能實現接近最高預期收益的回報,是銀行長期將理財產品作為與貨基競爭的高息攬儲工具並給予剛兌導致的。投資者也將其視為存款的替代品,風險上視同存款,但收益上卻看齊貨基。而這一情況短期內難以轉變。

  另一方面,低成本存款增量萎縮不可逆轉,結構性存款幾乎是當前銀行從非銀機構和居民部門獲取表內資金實現負債高增長的唯一途徑,高成本負債增量佔比上升已形成明顯趨勢。且這一管道如果面臨強監管的製止,後續銀行可能面臨更大的負債壓力。

  “這一趨勢很難逆轉。”他直言。

  (編輯:曾芳,如有意見或建議,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