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媒:奧密克戎可能加快新冠疫情的終結

如果沒有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美國似乎走在明年結束疫情的軌道上——這是科學家們此前一段時間的預測。然而,奧密克戎洶洶來襲,感染病例數已升至美國新增病例的73%,樂觀情緒已被掀翻。

不過,美媒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奧密克戎毒株快速蔓延,可能加快新冠疫情從全球性流行病(pandemic)向地方病(endemic)的轉變;美國及其他多國政府的有限應對,標誌著疫情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正走向終結。

“自然免疫”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22日報導稱,研究人員認為,由於奧密克戎毒株具有高傳播性,未接種疫苗或加強針的群體感染風險上升,未來幾周和幾個月內,美國可能再次陷入“疫情風暴”,住院病例和潛在死亡病例可能會顯著增加。但是,幸存者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自然免疫(natural immunity)”,這可能有助於抵禦新冠病毒的下一次變異。

“一場大火可能會快速燒穿建築,但隨後就會自行走向熄滅。”世界知名病毒學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大衛·何(David Ho)說,這是一種推測性結論,基於大多數病毒的典型行為。新冠病毒在過去兩年裡確實發生一些不可預測的變化,但一段時間以來,傳染病專家一直在討論這一趨勢的可能性。

“這是一種最佳場景。”紐約諾斯韋爾健康中心傳染病科主任布魯斯·法伯(Bruce Farber)說,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變異毒株不會使大多數感染者出現特別嚴重的症狀,但可以在美國創造一定程度的短期“基線免疫(baseline immunity)”。這肯定有助於結束伴隨著住院高峰而來的死亡高峰。

目前的大部分研究表明,奧密克戎毒株引發的感染症狀相對較輕,其對住院率和死亡率的影響尚未得到證實。在上月首次報告該毒株的南非,儘管病例數急劇增加,但住院和死亡人數仍相對較低。此外,南非多名醫生和研究人員22日指出,近期新增病例數顯著下降,可能意味著當地奧密克戎毒株的感染高峰已經過去。

不過,研究人員普遍認為,新冠病毒很難完全消失。“人們不得不學會接受它的存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教授蒂莫西·布魯爾(Timothy Brewer)稱,定期接種疫苗、服用抗病毒藥物,再與感染後產生的免疫力相結合,有望在未來幾年顯著減輕疫情發生的嚴重程度。這與醫生們每年處理地方性、季節性流行病——流感的方式沒有什麽不同。

“習以為常”

跳出醫學視角,有分析指出,面對奧密克戎毒株引發的新疫情,美國及其他多國對采取限制措施“三心二意”“習以為常”,這意味著疫情在社會科學語境下開始落幕。

美國《大西洋月刊》22日稱,自疫情伊始,美國的醫學專家、政界人士、普通民眾一直圍繞防疫限制措施爭論不休。一些人想采取更激進的封鎖,另一些人則擔心此類乾預的成本和弊端。時至今日,圍繞口罩和疫苗授權的對立仍然存在。但是,儘管各地近來疫情回潮,部分地區醫療系統再次承壓,美國輿論場上的氣氛已發生明顯變化。

比如,很少有權威人士或政界大佬提出嚴格封鎖的主張;又如,多家美媒發布“如果確診該怎麽辦”的科普文章,指導患者居家隔離;再如,拜登政府對停工或其他大規模社會乾預意興闌珊。白宮日前推出最新防疫計劃,包括派軍隊幫助醫院應對疫情潮、增加呼吸機的供給、援引戰時法律加速生產測試包、下月向民眾免費發放測試包、開設更多疫苗接種診所等。

這些變化似乎表明,美國政府主要防疫目標已轉為幫助應對病例激增,而不是從一開始就阻止病例出現或拉平增長曲線。如果奧密克戎毒株沒有引發數以萬計患者擠滿重症病房、醫院再度瀕臨崩潰等緊急情況,估計白宮不會加碼更嚴格的限制措施。

“醫學專家有自己的方法來判斷疫情起始。而社會科學的標誌是,人們已習慣某種特定病原體的持續存在。根據這一定義,當奧密克戎毒株蔓延,並沒有引發美國等發達國家政府更專心的回應,就標誌著新冠疫情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正走向終結。”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副教授雅沙·蒙克(Yascha Mounk)稱。

尚無定論

不過,上述“新常態”究竟意味著什麽,是病毒造成的風險下降了?還是人們忽視了可能發生的另一場“海嘯”?目前尚無定論。

另有研究人員指出,疫情是否真的會演變成一種地方病和潛在季節性疾病,走向仍不明朗。

一來,奧密克戎感染者獲得的免疫力可能非常短暫或微弱。未來其他變異毒株可能仍會像奧密克戎一樣具有傳染性,或者像德爾塔一樣致命。

二來,自然免疫遠不如疫苗免疫那麽可靠。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截至12月22日,約62%的美國人已接種疫苗,其中約30%接種了加強針。但仍有一小半美國人尚未棲身於疫苗保護之下。

三來,只要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仍未實現疫苗覆蓋,新冠病毒就會繼續傳播和變異。

“但無論變異毒株在不久的將來會造成怎樣的破壞,我們估計都不會回到去年那樣的大規模封鎖了。”《大西洋月刊》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