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房貸很高的人消費一定會少嗎?

·關注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568篇原創首發文章

先針對咱們的題目,大家憑直觀感受或印象來回答一下:

金錢永不眠,借貸無孔不入

每天,總有騷擾電話打來問,“先生/小姐,您有資金需求嗎?您要貸款嗎?”終於有一天,你看見陌生電話再也不接了。但是你以為這樣你就能避免了嗎?

你乘地鐵、進電梯,“一成首付乾個啥”等等之類的首付類廣告撲面而來,你開車,電台和音頻app廣告亦是如此……

你買電影票進電影院,龍標出來前全是廣告,其中不乏現金貸款產品的廣告;

你在視頻網站買了會員,以為再也見不到那些廣告,殊不知,電視劇開頭有了劇中演員的強力推銷,中間有演員的場景定製廣告,任何時間都有貼片廣告,消費類和貸款類廣告依然時不時蹦出來……

甚至你在看新聞、打遊戲等時候,彈窗類廣告就出來了。

你在工作的時候,一旁的同事喊起來,最近接到朋友欠P2P的信息好多呀!然後你默默地查了查好久沒看的短信……

每個場景,除了你自己的家裡,都在盯著你的口袋,不對,《都挺好》播出後,你知道,家裡人之間也相互盯著彼此的口袋,子女啃老,老人花樣作……最後一想,房子本身不就是吞噬你口袋的“罪魁”嗎?

這個時代的特性,消費領域不全是升升降降,而是品類擴容、場景擴張以及無孔不入。

把想不到的地方都佔了!去藍海!去圈地!去農村!去拓荒!錢的流動性越來越高,它出現的場景越來越細密,你處處被它包圍,警惕它、逃避它也沒有用。生活是立體多場景的,你在社會上活得越豐富,花錢的內容和形式會越多。

房貸會必然擠佔其他消費嗎?

筆者身邊的朋友們,大多不是上海本地人,畢業之後在上海工作,家境有較富的也有較貧的,都是要結婚了先從小房子買起來,然後因為要生孩子,換大一點的房子,很多都是在懷孕期間開始做的決策,房貸的負擔肯定是越來越高,隨著孩子生出來,孩子的一切都要慢慢添置,並且注重消費品質,社區變了,相應的生活條件會自然提高上去,那是一種非常自覺的行為,也並非純粹因為攀比,而是潛移默化的,“住著1000萬的房子,過著1000塊的日子”,還是少數。隨著二胎出生,房子住不下了,車子塞不下了,於是只能再次根據自己的實力,換房換車,這中間也慢慢挑戰自己,工作能力和機遇都要上升。所以,至少在筆者的直觀感受裡,房貸越高的人,似乎並不會擠佔消費,反而是在逐級匹配的。這還都是理性消費的場景,何況還有如今極其不理性的教育消費。

朋友們感慨,都說數據上說,消費越來越少了,怎麽感覺連在菜場的消費都變多了呢,房貸很高也得好好活著啊!一旦走上這條路,要停下來,似乎挺難的,再難也要往前走,人是被時代推著的。

很多人的生活都是隨著自己生命階段的變化而出現變化的,結婚、生孩子是兩個重要的資源組合、匹配與發展的時期。所以,並不是一線城市的特殊例子,三四線城市也一樣。況且,研究還表明,當前三四線居民的債務壓力其實仍遠低於一二線。

不從直觀感受,我們看專業的研究結論:根據BIS、Wind的數據,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測算,我國杠杆率增速較快的地區,其消費並不低迷。消費或更受經濟增長等順周期因素影響,現階段居民杠杆抬升對消費的“帶動”效應或大於“擠出”效應。

對於消費的諸多誤解與重新認識

廣義的消費指標,意義重大,已經是GDP增長的絕對主導力量。2018年全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9.7%,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比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高於資本形成總額43.8個百分點。

狹義的消費指標,國內一般討論較多的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裡有必要重新認識下這個指標,特別說明一下。不知道為什麽,人們特別重視這個數據,老拿它說事,增速降一點都受不了。其實,這個數據僅僅包括了吃、穿、用(日用、醫用、農用)、燒(燃料)等四項,反映的是非常傳統的物質消費項目,而總的消費遠遠不止這些,從世界經驗來看,生活質量越高,這些消費佔比越低。

以上海為例,2018年全年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2668.69億元,比去年增長7.9%,而根據銀聯統計的數據,上海地區的消費總額為29086億元,比去年增長16.1%,增速迅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消費總額的43.6%。而美國這一數據則為30%左右。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消費總額的數據,並不是說越低越好,但如今這個低的趨勢是好的,是符合世界經濟發展規律的。

另外你知道嗎?全國四分之一的化妝品、五分之一的服裝、七分之一的手機都是上海銷售出去的。上海就是一個“貿易中心”,這跟你越來越接受的“下沉”、“降級”思想是不是有點差別啊?

跟一位長期研究和監測零售的領導請教,上海150個被監測的購物中心,一月份的銷售數據還比去年12月增長17%。一線城市依然有旺盛的消費能力,而且越來越旺盛,不受經濟周期性因素影響。此外,上海的機場免稅店全球排名第三,去年實現110億元銷售額,奧特萊斯銷售額實現兩位數增長,銷售額突破80億元。上海常住人口境外消費金額下降9%,越來越多的居民願意在本地消費,機場免稅店和奧特萊斯功不可沒。

上周末筆者去參加上海家化2019品牌盛典,這家有121年歷史的百年企業擁有佰草集、六神、美加淨、啟初等品牌,其掌門人張東方女士說的一些話,筆者印象深刻,她說,通常輿論或理論會認為,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口紅經濟”會發展。其實不然,像日用品這樣的快消行業,行業特點就是抗風險,經濟好的時候,它增長是10%,相比較而言,好像增長得慢,但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它依然增長10%,倒顯得很好了。

80、90後的借貸觀和消費觀已經形成

財新去年10月的一篇特稿《全民欠錢時代》提及,截至2018年8月,金融機構個人消費貸款已達35.64兆元,其中房貸超過20兆;短期消費貸規模7.6兆元,為2014年末的2倍多。截至當時,信用卡未償還貸款餘額規模6兆元,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貸款餘額近0.5兆元,現金貸頭部公司貸款餘額約0.5兆元,這幾部分的貸款規模約為15兆元。

消費貸款規模慢慢趨近房貸規模了!這裡面80、90後的力量佔了主導。信用卡未償還貸款餘額規模也是近十年來累積的,據稱十年漲了至少十倍。這十年,也是80、90後最重要的青春期、成長髮展期。

但80、90後也有不同特徵。80後主要偏向房貸。貝殼研究院發布了《2018年全國購房者調查報告》:2018年首次置業購房者貸款成交佔比為90%,全國購房者平均年齡為29.5歲,80後佔比達到47.8%。80後在貸款購房的比例在各年齡段相對最高,達到90.7%,90後為85.2%,80前為71.5%。80後在購房時對包括商業貸、公積金貸和組合貸等各種名目的房貸依賴比較大,佔比高達71%。

90後主要偏向消費貸。互聯網平台貸款是近五年崛起的,初期平台用戶的比例,90後佔6成,80後不足3成。融360也曾發布針對消費貸款使用情況調查顯示,90後已經佔據了消費貸款用戶的半壁江山,90後與95後加起來的佔比高達49.31%,排名第二的是80後,佔比為31.46%。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消費金融課題組發布了《2018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報告,它指出,消費金融呈現普惠性和草根性的特點,在貸款群體分布上,90後佔比最高,隨後是80後和70後,60後和50後佔比非常少。

身負貸款是80、90後的新常態。2017年,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了一份《中國“80、90後”生存現狀報告》,戶均資產達124萬元,超46%背負銀行貸款。在這個房屋貸款都可以貸到80周歲的時代,貸得到款、還得上款都視為資格、健康和能力的象徵。

這是一個貸款和消費相輔相成、彼此依賴彼此促進的時代。沒有誰擠佔了誰,也沒有誰能遏製誰。人們會衝動消費、衝動投資、衝動創業,衝動炒股、衝動買房買幣買車,也會理性適度健康地消費、投資、創業、置業和生活。總之,這是一個演練的時代,伴隨著金錢的無孔不入與永不眠,人們擁有各種不同的形態和選擇,但是最終還是希望,人們不要忘了最後的目標——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