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救市打響第一槍 A股的春天真的不遠了

見習記者 邸凌月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韓永先 深圳報導

10月15日早盤,深圳本地股大幅高開,茂碩電源、全新好、科陸電子、英唐智控、索菱股份等十餘隻個股一字漲停。

周末利好消息頻出,先是有消息稱深圳設立專項工作小組,安排數百億元資金,從債權和股權兩方面入手,構建風險共濟機制,負責統籌協調化解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股票質押風險事宜,改善上市公司流動性;後有劉士余在投資者座談會喊話,“春天已經不遠了”。

股權質押爆倉 董事長上演離職潮

“如果大盤每天跌3個點,那麽每天可能會有100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變更。”深圳某上市公司證券事務代表稱。

近日,美股暴跌引發全球股市巨震,成為擊破滬指2638點的巨石,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董事長辭職潮、債務危機愈演愈烈。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以來共有368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離職,其中滬深兩市董事長188位,新三板董事長180位,9月20日以來,已經有32家公司董事長辭職。

董事長離職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因工作調整、有的因年齡退休、有的因業績壓力大、有的因股東變更,但最值得關注的是董事長常常是控股股東。今年以來,控股股東股票質押觸及平倉線的不在少數,甚至有些上市公司大股東因此轉讓控股權。

據Wind資訊統計,注冊地在深圳的上市公司共284家,其中266家存在股權質押現象。截至10月12日,深圳284家上市公司中,大股東股票質押比例在20%以上的共有142家。其中,有107家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質押比例超過50%,即總股本的一半以上已被質押;大股東質押比例超過80%的上市公司有55家;甚至有8家上市公司大股東質押比例已達100%,分別是神州長城、*ST康達、東旭藍天、華控賽格、特爾佳、全新好、同洲電子和迪威迅。

同洲電子2018年半年報稱,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袁明將其持有的公司1.23億股股份質押給深圳市小牛龍行量化投資企業(簡稱“小牛龍行”),佔其所持公司股票總數的比例為100%,佔公司總股本7.46億股的16.50%。2017年10月,袁明將其持有的公司股份1.23億股全部轉讓給小牛龍行,轉讓款用於歸還對小牛龍行的借款,總結步驟為:質押、爆倉、易主。

全新好公告稱,大股東通過券商質押的全新好股份遭遇平倉導致被動減持。

深圳市政府率先開啟救市模式

為化解股權質押這一流動性風險,10月13日,據媒體報導,深圳市政府近日頒布了促進上市公司健康穩定發展的若乾措施,已安排數百億的專項資金,創新性地提出“建立上市公司債權融資支持機制”和“設立優質上市公司股權投資專項基金”,從債權和股權兩個方面入手,通過股債組合拳方式,多管道構建風險共濟機制,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改善上市公司流動性。

具體來看,改善上市公司流動性的“風險共濟”資金已經到位,首批逾20家獲“救助”企業也已敲定。

按照市場化運作的原則進行,方式包括過橋貸款、委託貸款、債權收購、股權收購等,向上市公司或實際控制人提供流動性支持化解平倉困難。

債權方式方面,由深圳市國資委旗下的高新投、深圳市中小企業信用融資擔保集團等作為管理機構來執行,政府對相關利率的“指導價”為不超過9%。

股權方式方面,由深圳國資委旗下的鯤鵬基金等國資投資平台來執行,發起設立優質上市公司股權投資專項基金,以股權收購方式緩解實際控制人資金流動性壓力。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為深圳市政府點讚,不愧為勇為天下先的優良傳統,對化解金融風險有重要意義,對經濟穩定和股市穩定有重要影響,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重大利好政策,其成功經驗值得大力推廣。若能推而廣之,何愁股市不好?

《華夏時報》記者向深圳市一家電子行業龍頭公司內部人員求證,該人員告訴記者,“我們的資訊量與市場同步,目前尚未收到有關通知。20家公司具體是否確定還未知,不過政府是會有這個實際操作的。”

密集釋放利好 股市的“春天不遠了”

2016年股市大跌至2638.3點,國家隊紛紛被號召入市;2018年短而快的擊破2536.67點,除了深圳市政府在緩解上市公司流動性,監管部門亦開始密集釋放“利好”。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10月14日下午與股民座談,聽取大家對資本市場發展的意見。他在現場表示,部分意見可以吸收到政策中去。他還表示,春天已經不遠了。

“劉主席講話很中肯,有力提升市場信心。股市的‘春天’已經不遠,當前股市最低迷的時候,正是寒冬要過去的時候,抓住歷史大底的機會,重塑信心至關重要。” 前海開源基金執行總經理楊德龍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一位具有20多年炒股經驗的老股民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我已經滿倉了,劉主席的話很給力。96年實體經濟環境差,但股市依舊熱度不減,這次政策到位的話,很可能也這樣。”

10月8日晚間,證監會發布公告稱,近日已正式推出“小額快速”並購重組審核機制。針對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的小額交易,推出“小額快速”並購重組審核機制,直接由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審議,簡化行政許可,壓縮審核時間。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有助於緩解股市資金壓力,緩解中小企業資金流動性問題。

10月12日,證監會發布了一份最新問題解答,對《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同時募集配套資金的相關問題與解答》進行了修訂。其中最具重磅意義的一條修訂是:募集配套資金可部分用於補充上市公司和標的資產流動資金、償還債務。

而此次證監會“鬆綁”並購重組融資用途,允許上市公司將所募集的部分配套資金用於補充資金、償還債務,無疑是在今年市場流動性緊縮且又適逢弱市的大環境下給上市公司雪中送炭。

同時,證監會還表示,為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擬集中組織發審委委員就積極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資相關事宜開展調研,下周沒有IPO發審會安排。

編輯:韓永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