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居會館之十二經絡合香

從單品香料演進到多種香料的複合使用,這是香品的一個重要發展。

根據所用香料的性質劃分香品:

天然香料類香品:以天然香料(動植物香料或其萃取物)或中藥材製作的香品。除氣味芳香之外,更有安神、養生、祛病等功效。古代的香,所用都是天然香料。

天然香主要有兩類:

第一類是使用單一香料的"單品香"。

第二類是調和多種香料製成的合香。

傳統合香的製造,不僅要有天然香料作原料,更要有合理的配方,嚴格的炮製方法和製作工藝。

這裡講的是李居館內的台灣福香沉香世家製作的十二經絡合香,有哪些香養小知識,也可以說是香的功能:

十二經絡香養《神農本草經疏》雲:「凡邪氣之中,人必從口鼻而入。口鼻為陽明之竅,陽明虛則惡氣易入。得芬芳清陽之氣則惡氣除,而脾胃安矣。「中國文化能長期興盛,廣行於儒,釋道,都是得益於香品修身養性,香養同源的傳統養生觀念。

十二經絡: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對應的經絡都有自己的主管部位,同時也有對應的香養法。

宣妙香

對應經絡:肺經香法:肺朝百脈,對應著人體的呼吸系統與皮膚毛髮,若想顏潤,膚好,氣色足,養護肺經是至要。香養:咽喉炎、咳喘、胸悶煩心、肩背冷痛、氣短心慌、面色暗焦、皮膚無光等。材料:臘梅、沒藥、沉香、無患子、香茅草、香楠、月桂、密蒙花、相思子、龍涎香等。香意:如清菊回甜入肺腑,明神悠幽於一呼一吸之間,口舌生津養源本。百濟香

對應經絡:大腸經香法:大腸經對應著排濁瀉毒的作用,若想身輕體泰,養護大腸經是至要。香養:腹寒脹痛、面暗肌黃、痤瘡生痘、便秘、便溏、腹瀉、腸道蠕動功能弱等等。材料:側柏葉、五倍子、松蘿、五加皮、柏子仁、青木香、金櫻子、白檀、沉香、龍涎香等。香意:清陽醇甜緩行氣,上下復還來。濁陰濕泄疏糟粕,身安體輕盈。元俞香

對應:胃經香法:胃經為十二經絡之長,氣盛陽旺,通過調節氣機,化生氣血來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行。香養:胃酸胃疼。胃寒脹氣,眼袋浮腫,痰濕體質、食之無味、消化不良、顏面浮腫、腹瀉反胃等。材料:木槿花、山茱萸、沉香、龍涎香、太行崖柏、香楠、木芙蓉、靈香草、楓香脂等。香意:緩氣微溫上行,辛香醇鬱聚而不散,舒胃溫脾,舌甘回暢意芳醪。竺溫香

對應:脾經香法:脾是人體的氣血生化之源,主管人體的消化吸收,排泄運行於氣血充盈。香養:唇暗無色、脹氣打嗝、膝關節酸冷、虛汗虛胖、易失眠、易疲勞、浮腫等。材料:牡丹皮、沉香、龍涎香、零陵香、廣藿香、熏陸香、合歡花、老山檀、女貞子、陳皮、都念子等。香意:馨馨香身如蕙蘭,微甘有利脾化濕,提氣舒活脾胃暖。安養香

對應:心經香法:心主神明氣安,其推動著一身氣血的順暢運行,使之養神、養氣、養筋、心經安養則身心舒暢無礙。香養:胸悶煩躁、心悸絞痛、四肢沉重、面朝發熱、情志低落、鬱結不安、失眠多夢等。材料:冷杉、零陵香、老山檀、沉香、龍涎香、安息香、香櫞、丁香、紅景天、香附子等。香意:意合甜融氣血行,安逸沁心潤中腑,鬱深馥馥萸房舒,安養怡志。素然香

對應:小腸經香法: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上輸於脾。是人體營養輸送分配的至要。香養:調理消化、吸收、分泌功能不佳、乾咳、腹脹無法排氣、口舌生瘡、腹痛心焦等。香料:沉香、龍涎香、白芷、白豆蔻、瑞香、蘭草、鬱金香、仙茅、廣木香、金絲草、檀香等。香意:漸涼微甘疏密有節,層層深潛滌糟粕氣息。

剩下的六種我們下次再更,對你有幫助的話給小編加個雞腿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