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媽們注意啦!嬰兒期的口腔保健

嬰兒期乳牙萌出之前,汙物不易在口腔停留,主要應防止汙物進口,注意手、衣服及玩具的清潔,特別要注意奶頭及食具的清潔。乳母要勤洗澡、勤更衣。在嬰兒的牙齒萌出前,最好在哺乳後或每天晚上由母親或保育員用手指纏上紗布或用乳膠指套牙刷,放人兒童口腔擦洗牙齦和齶部,使其適應清潔口腔。

牙齒將要突破牙齦期間,壓迫牙齦的末梢神經,會引起牙齦的瘙癢感。 嬰兒會把示指、玩具等塞到嘴裡咬,並不一定是想要吃東西,而是想讓牙服舒服。為了減少感染的機會,可以使用牙膠 。另外,牙齒突破牙齦的過程中,有一定的疼痛不適感,疼痛可使嬰兒情緒不安,會用哭鬧來表達不適感。家長可花多些時間陪他玩耍,讓嬰兒專註遊戲中,以減輕不安。

乳牙長出後,用棉花棒為嬰兒擦洗乳牙,也可繼續用手指編上炒布或散乳膠指套牙副對剛萌出的乳牙從唇面到舌面輕輕擦洗揉搓。並注意進食後給孩子喂溫開水或漱口,,起到沖洗口腔的作用。隨著嬰兒逐漸長大及對外界好奇心增加,應把牙刷介紹給兒童,即使此時不會刷牙,也起到讓其熟悉牙刷的適應作用。

母乳是嬰兒最好的天然食品它熱量高,各種營養索適合小兒需要還有較多的酶與抗體,有利嬰兒消化、吸收和抵抗疾病。直接哺乳既方便又衛生、經濟,母乳餵養因關係到兒童領面的生長髮育,應注意哺乳姿勢。餵奶經常偏於一側, 則該側面部受壓使該側唇頰活動受限,導致雙側發育不對稱。人工餵養時,橡皮奶頭應有足夠的硬度和彈性,開孔不宜過大,否則因吮吸過度容易使唇、頰、舌的肌肉缺乏必要的生理性刺激,影響發育。奶瓶位置要適當,不能緊壓下領前影響其發育;亦不能將奶瓶過分拾起,致下領過分向前移動,造成下領前突畸形。

用牛乳人工餵養時,還應考慮到牛奶內含礦物質較多,鈣磷比例不適當,不利於鈣的吸收,牛奶加熱會破壞其中的維生素C。

常用奶瓶盛含糖的牛奶、果汁等喂嬰兒,特別是在午睡或夜間給予,可導致其上前牙發生奶瓶齲。未加控制可很快損及上前牙全部牙冠,導致牙冠病理性折斷,破壞美觀,還可造成牙頜畸形,影響發育及全身健康。應告誡家長不要讓兒童含奶瓶睡覺,必須安慰孩子時不要用含糖飲料,用白開水即可。最好用杯子喂水,1歲以後停止使用奶瓶,開始使用杯子喝奶。

兒童營養學家建議5-6個月起應補充各種半固體食物,一方面滿足 嬰兒生長需要,另一方面培養嬰兒咀嚼能力,為過渡到斷乳做準備。添加輔食應遵循「由少到多.由粗到細,由一種到多種」 的原則,輔食的添加有助於增加牙領正常生理刺激,有助於促進發育和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嬰兒補氟以氟滴劑為宜,也可每天將氟滴劑加到兒童的食物中或將氟片溶於飲水中加以補充。

此外,嬰兒出生後及時檢查口腔,以後每半年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注意觀察牙的萌出情況,牙列和咬合情況,齲患和軟組織情況等。並建立嬰兒的醫療、餵養史、口腔健康等記錄。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