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綠豆的吃法有很多種,但是你知道嗎,綠豆還是一種優質飼料呢

大家好,我是農農,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綠豆的栽培技術,文章閱讀時間大概需要4分鐘,感謝讀者們的耐心閱讀。

綠豆

學名:Vigna radiatus(L.) Wilczek

英文名:Green Gram

別名:青小豆、綠豆、植豆

1.起源與分布。一般認為綠豆起源於印度,也有人認為起源於中國。我國學者在廣西、雲南發現了野生的綠豆,並有不同的變異類型。因此,現在普遍認為我國也是一個起源中心。綠豆是溫帶、亞熱帶廣泛種植的豆類,在世界範圍內以亞洲栽培最多,其中中國、印度、菲律賓等國家栽培最為廣泛。在我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有分布,主要產區集中在黃河流域及淮河流域的平原地區,湖北各地也有栽培。

2.植物學特徵。綠豆為豆科豇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直根系,主根不發達,側根多而細長,根上著生根瘤。莖直立或半蔓生、蔓生,高30~120厘米,幼莖呈紫色或綠色,分枝1~5個,頂端有卷鬚。三出複葉互生,具稍長葉柄,小葉闊卵形至菱狀卵形,兩面被毛。總狀花序腋生和頂生,總花梗密被長毛,蝶形花。莢果黑色、褐色或褐黃色,莢長4~12厘米,每莢有種子6~15粒。種子圓柱形或球形,通常為綠色,也有黃、棕褐色、青藍等色,千粒重20~80克。

3.生物學特性。綠豆為短日照植物,但對光的反應不敏感。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範圍較廣,從溫帶到熱帶均可種植。種子在8~12℃發芽,最適生長溫度25~30℃。生育後期怕霜,氣溫降到0℃時即會凍死。耐高溫,日平均溫度30~36℃生長旺盛,但溫度再高對開花結莢不利,落花落莢嚴重。綠豆耐旱性較好,但生育期間仍需要適宜的水分,苗期需水較少,開花期前後需水較多。不耐澇,發生澇害時易倒伏或死亡,造成減產。對土壤要求不嚴,輕度鹽鹼地及酸性土壤都能生長,但產量不高,而以疏鬆肥沃的中性土壤生長最好,適宜的土壤pH值一般不能低於5.5。

4.栽培技術。播前整平土地,最好土壤有墒情,以保證出苗。播種期不嚴格,有春播、夏播,春播為4月底至5月初。單條播時播種量每畝1.5~2千克,播深4~7厘米,行距約30厘米,株距10~15厘米。撒播時可適當加大播種量。如青飼可適當增加播量,每畝2~2.5千克。綠豆可單作,也可與玉米、高粱、棉花、甘薯、穀子等作物間作,還可在果樹、林木苗圃行間、田埂、隙地種植。近年來,綠豆作為填閑作物,面積不斷增加。如以收種子為目的的綠豆,要及時中耕除草,培土防倒伏,乾旱時應灌水,澇時要排水,並適時施肥,特別是磷鉀肥尤為重要。綠豆的病蟲害較多,如葉斑病、根莖腐病、鏽病、白粉病;大豆蚜、菜蚜、紅蜘蛛、綠豆象等,要及時防治。

5.營養價值和利用方式。綠豆的種子是重要食品,莢殼、豆餅、秸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元素,是各種牲畜的優良飼料。其中籽粒含蛋白質鋼彈23.1%,可作精料利用。綠豆作為青飼料栽培時,可在現蕾至開花期收割,或曬製成青乾草,供牛羊兔等到冬季補飼。調製青貯料時,綠豆秧可與禾本科草或玉米秸等混貯,效果較好。綠豆成熟期不一致,而且成熟後的莢果容易開裂。因此,應分批收穫,隨熟隨收,如一次收穫,應在70%莢果變褐色時進行。

6.品種和品系。綠豆是長期栽培的農作物,在不同地區形成了許多地方品種,也培育了一些優良的栽培品種,各地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和栽培利用方式選用適宜的品種。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講到這裡,喜歡小編的文章的朋友歡迎轉發、評論和分享,我們下期見,拜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