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漢代皇帝叫“帝”,唐、宋朝皇帝叫“宗”?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秦朝之前是稱為王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 認為自己的功績超過了三皇五帝,所以自稱始皇帝, 以後沿襲下來就都稱皇帝了,某某帝是諡號,某某宗某某祖是廟號 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諡號、尊號和年號。合於太廟祭祀稱之為“祧”,“祧”這件事情有實際上的作用。如果每個君王的廟都留下,數代之後為數眾多的家廟會有祭祀上的困難。而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另外,由於後世皇帝諡號字數膨脹,且幾乎只要是後人接位的皇帝子孫都會給父祖上美諡,故諡號實際上無法顯示皇帝評價,廟號反而取代了諡號起到蓋棺論定的功用。唐朝以前,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自唐朝始,每個皇帝死後方才都有廟號。

諡號是人死後後人給予評價的文字,相傳始創於西周成康時期,由周公旦所確立。唐朝以前,每個皇帝不一定都有廟號,但都有諡號,因此唐以前帝王多稱諡號,唐至元代皇帝多稱廟號。

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一般由皇帝發起。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號。始創年號為元狩,並追稱“元狩”以前年號為“建元”、“元光”、“元朔”。此後形成制度。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

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而明清時期,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明清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康熙皇帝等。這其中只有兩個例外:一是明英宗朱祁鎮,他即位之初取年號“正統”,後土木堡之變中這位皇帝被瓦剌軍俘虜,其弟郕王朱祁鈺繼位(明代宗),改元景泰。朱祁鎮於景泰八年複辟,改元天順,直至他死去。二是清太宗皇太極,他即位時仍為後金的大汗身份,建年號“天聰”,後於天聰十年(1636)稱帝,改國號“金”為“大清”,改“女真”為“滿洲”,改元“崇德”,這是清代唯一的一次君主在世時改元。至於清穆宗年號由“祺祥”改為“同治”,因為前者並未正式確立為年號,故不算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