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年人梅核氣從六鬱論治

導讀:提到梅核氣,你是否腦中瞬間浮現出半夏厚樸湯的字眼?那麼,真的只有肝氣鬱結,氣痰交阻這一種情況嗎?也真的只有半夏厚樸湯這一種方劑嗎?你一定還會覺得遠不止如此,希望通過本文,能夠擴充大家對梅核氣辨證論治上的認知。


老年人梅核氣從六鬱論治

作者/謝強


梅核氣,一般認為是由肝氣鬱結,氣痰交阻於咽喉所致,但老年人卻非僅止於此。


追溯老年人一生,坎坷艱辛,憂思過多,氣機鬱滯難免!至年老之時,又由於身體內外環境的不協調變化,使之心緒不寧,鬱思難解,故氣鬱日久,可進而產生濕、痰、熱、食、血等鬱證。


正如《醫學正傳》所說:「氣鬱而濕滯,濕滯而成熱,熱鬱而成痰,痰滯而血不行,血滯而食不消化,此六者皆相應而為病者也。」因而不可執一而論。茲將六鬱辨治心得略述如下:

一、肝氣鬱結、咽喉不利:

情志不遂,抑鬱傷肝,肝失條達,導致氣機鬱結,治宜琉肝理氣,選柴胡疏肝東加味,此為因鬱而病。


又可因體衰或久病,精血虧虛,木少滋榮而致肝氣鬱結,治宜益陰疏肝,選一貫煎加味,或養血疏肝,選逍遙散加味,此乃因病而鬱。

例一:胡某,男,63歲。一月來因家事煩惱,精神抑鬱,漸覺咽中不利,似有物阻,胸脅鬱悶不舒,苔薄白,脈小弦,咽喉檢查無異常。


證屬肝氣鬱結,治擬理氣解鬱,藥用柴胡疏肝東加玫瑰花、橘葉各6克。服六劑咽中暢利,改用:綠茶、玫瑰花、女貞子各3克,橘絡2克,泡水代茶飲,連飲半月余,咽阻感若失。

例二:金某,男,59歲。素體陰虛,盜汗遺精,半月前因鄰裡不和,曲意難伸,其後覺咽中物梗,心煩失眠,舌紅,脈弦細,檢查見咽粘膜輕度充血,他無異常。


證屬陰虛致鬱,擬滋陰解鬱,用一貫煎加綠梅、合歡花各3克。服10劑咽梗漸松,改用:綠茶、綠彎梅、合歡花各3克,枸杞子6克,泡水代茶飲,連飲20餘天,余恙盡除。

例三:黃某,女,53歲。素體血虧,近來月經漸斷,心煩目眩,脅痛不適,咽中似有物梗,舌淡紅,脈虛弦,咽喉檢查無異常。


證屬血虛肝鬱,治擬養血解鬱,藥用逍遙散加川楝子、合歡花各6克。服18劑咽梗漸消,改用:綠茶、合歡花、綠萼梅各3克,橘絡2克,枸杞子6克,泡水代茶飲,連飲半月余,咽梗全消。

二、氣鬱濕滯痰結、交阻咽喉

思慮不解,肝鬱及脾,脾失健運,蘊濕生痰,導致氣痰濕鬱結,交阻於咽喉。治宜理氣解鬱,燥濕化痰,選半夏厚樸東加味。

例四:徐某,女,56歲。素來多憂,咽梗不利多年,近來退休在家,寂寞難忍,情懷不暢,覺咽梗加重,恐患癌症,但咽食無妨,苔白微膩,脈弦滑,食道鋇劑透視無異常。


證屬肝氣鬱結,濕滯痰鬱,治擬理氣化痰解鬱,藥用半夏厚樸東加佛手花6克、橘絡2克。服12劑,咽梗漸松,改用:紅茶、橘絡、厚樸花各3克,黨參6克,泡水代茶飲,連服月余,咽梗盡失。

三、氣鬱化熱、痰熱互結咽喉

肝氣鬱結,痰濕鬱久化熱,痰熱互結咽喉,治宜清熱化痰解鬱,選溫膽東加味。

例五:楊某,男,62歲。素來多痰,鬱悶多怒,近來因子女不孝,鬱怒不暢,漸覺咽中梗梗不利,咳痰黃稠,痰出稍暢,旋即又梗,心煩口苦,苔黃,脈弦滑,檢見咽黏膜有慢性充血,它無異常。


證屬痰熱阻於咽喉,治擬清化痰熱,藥用溫膽東加全瓜蔞12克、梔子與綠萼梅各6克。服15劑,咽梗漸松,改用:綠茶、綠萼梅各3克,橘絡2克,女貞子6克,泡水代茶飲,連飲20餘天,諸恙頓失。

四、痰食積滯、氣鬱上遏咽喉

久鬱不解,肝鬱抑脾,濕滯痰鬱,進而導致食滯不化,氣機壅阻,上遏咽喉。治宜順氣化痰,消食化滯,選越鞠丸加味。

例六:陳某,女,58歲。素來情懷不暢,咽梗多年,近兩月覺咽梗加重,如有物在咽喉中上下竄動,但咽食無妨,胸脘脹滿,噯氣頻頻,納呆厭食,苔厚膩,脈滑,食道鋇劑透視無異常。


證屬痰食積滯,治擬順氣化痰,消食化滯,藥用:越鞠丸加蘇梗、黨參各6克,半夏、焦山楂各10克。服12劑咽梗漸松,改用:紅茶、厚樸花、佛手花各3克,橘絡2克,黨參、炒麥芽各6克,泡水代茶飲月余,諸恙全消。

五、氣鬱血滯、咽喉經氣痞塞

梅核氣日久,氣鬱則血行澀滯,氣血互阻,氣行結聚,致咽喉間經氣痞塞,上下不順,漸成久鬱之疾。治宜疏肝解鬱,活血化瘀,選越鞠丸加味。

例七:張某,女,52歲。患梅核氣有10餘年,形瘦黧黑,近來月經驟斷,煩躁易怒,少腹時有刺痛,咽喉梗阻不適,舌邊有瘀點,脈細澀,檢見咽黏膜慢性充血,它無異常。


證屬氣血鬱滯,治疏肝解鬱,活血化瘀,藥用用越鞠丸合失笑散加當歸、赤芍、丹參、懷牛膝各10克。服15劑,咽喉和少腹漸舒,改用:綠茶、月季花、玫瑰花各3克,桔梗、山茱萸各6克,泡水代茶飲,連飲兩月,諸恙全失。


六鬱證,以肝之氣鬱為先,「木鬱達之」,故治療以疏鬱利氣為主,但疏之不可太過。張景嶽曾告誠:「見肝之病者,盡以伐肝為事,愈疏而愈虛,病有不可勝言矣。」(《質疑錄》)

況且老年人肝腎精血已虛,肺脾氣血亦虛,疏肝之品大多辛香剛燥,易耗氣傷血,化燥傷陰,故宜據證相應配伍補腎健脾、養血滋陰柔肝之品。


一俟咽中稍舒,即可改用以花為主的香而不燥、疏而不伐之品泡水代茶飲,漸舒拂鬱,其功甚妙。此外,鬱證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臨證時,注重精神開導,鬱證易痊。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江西中醫藥1986年第2期,作者/謝強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