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5億老人的晚年誰來照看 養老行業為什麽留不住人才?

人口老齡化還在加速。眼下,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達2.5億人。

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卻亟須提速。“人才荒”已成為養老行業發展的一大瓶頸,而這或許會關乎著你我將如何度過晚年,甚至人生最後的時光。

據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中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情況報告》顯示,全國失能、半失能老人約有4063萬,若按照國際上失能老人與護理員3∶1的配置標準推算,我國至少需要1300萬護理員。而目前各類養老服務設施服務人員不足50萬人,持證人員不足2萬人,全國養老服務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我們不僅缺人,最缺的是專業高素質人才。”每年年底,重慶宏善實業有限公司-康樂源康養中心院長朱丹所在的眾多養老微信群裡,幾乎要被招聘信息淹沒。在她看來,如果說專業的一線護理人員是百裡挑一,那專業素養的綜合型人才就是大海撈針。“一線護理人員的短缺尚可通過培訓‘4050’人員的方式來進行緩解,綜合型人才的培養就真的需要在年輕人身上下功夫”。

然而,養老在我國作為一新興產業,相關人才儲備較少。天津職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丁建石告訴記者,開辦養老專業的高職院校也就100多所,中職更少,且每年招生人數較少,以丁建石所在的學校為例,從2010年專業開辦以來,報考該專業的人數有所增長,但並不明顯,最少時60人,最多時能有120多人,這對於養老行業來說“杯水車薪”。

“養老專業沒有本科,學科基礎、師資力量就比較薄弱。我們開這個專業找老師時都很難,比如要開中醫護理就去中醫院校請老師,營養膳食課就得另聘一位,基本上是一門專業課程要一名教師,沒有人學習過養老的全部課程,造成師資隊伍建設困難。”丁建石也一直在想辦法改變這一局面。

而另一方面,在養老相關專業畢業生中,真正從事養老行業的更是鳳毛麟角。天津職業大學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2016年以前畢業的學生,在養老機構工作的不到1/4。重慶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養老護理技能賽項裁判長、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康復醫院社工科科長付春梅告訴記者,她曾參與過重慶市相關調研,調研結果顯示,近3年重慶市老年服務等相關專業平均每年畢業人數在1500人左右,但畢業後真正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的比例不足10%。

養老行業為什麽留不住人才?

“首先是社會認可度低,可能你一說自己乾養老的,耍朋友都難耍。大家都覺得養老就是伺候老人,只是又髒又累的低級勞動力工作。”朱丹說,實際上養老工作要求的綜合能力非常高,首先是專業的照護操作能力是作為基礎護理員必須掌握的技能;其次是語言溝通能力、細致的觀察能力、現場應對能力、甚至廣闊善良的內心磨練,等等。

“經過這一系列的能力鍛煉,這還僅僅是一份不需要綜合素質的工作嗎?”朱丹坦言,大家對這個群體的認知是存在一定偏差的。

其次,工資待遇低也是個重要原因。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北京、天津、重慶等多位養老人員的到手月薪基本上為4000元~5000元左右。為什麽人才這麽緊缺,工資又如此低?付春梅分析,目前很多養老機構或企業是沒有按照市場化的供求關係來進行定價的,“也就是說不是完全根據從業者的工作量、服務質量、服務對象、服務水準來確定工資的,因為養老機構盈利的不多,微利甚至虧損的佔比很大。”

“養老本來就屬於社會民生行業,又是重資產運營,成本高、運營周期長、回收周期長、效益低,所以養老機構對人力資源的成本控制很嚴格。加上,這個產業處於初步發展的階段,還沒找到一個很好的模式來滿足老人的需求,同時還盈利。”丁建石補充。

此外,付春梅認為,養老行業的職業等級標準尚不明確,比如,從學校經過3年培養出來的人,可能和沒經過培訓的“4050”人員,做一樣的工作,享受同等待遇,這個職業發展渠道和空間在哪裡,學生是不清楚的。

朱丹也是深有同感,“很多畢業生是在實習結束後流失掉的,因為他隻接觸了一線工作,他們會比較有落差,也比較迷茫,他不知道自己能夠在養老行業能夠做什麽,能夠在這個行業中走多久,走多遠”。

如何培養養老人才?如何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加入養老行業?

在培養方面,丁建石發現,在該專業探索、實施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模式後,畢業生從事養老行業的意願和人數有明顯提升。所謂現代學徒製,“簡單來講就是讓學生到企業去實習、去實踐、去實戰”。

更具體地講,丁建石說,學校與養老企業進行聯合培養,並且要求學生在實習期間至少了解、體驗養老行業六大類工作崗位中的三類,同時企業必須要對學生進行實踐指導與培訓,“這樣一來,學生既體驗了真正的養老工作,又學到了技能,同時也能深入了解整個行業的運作機制,他的興致自然就有所提升。”據丁建石介紹,2016級以後的畢業生一多半現在仍在從事養老相關工作。

若想讓這些年輕人能夠在養老行業留得住,朱丹認為,企業或機構必須足夠重視對這些年輕人的培訓引導,進行個性、能力分析,篩選種子性人才,進行階梯性職業指導,提高年輕人的眼界,帶領他們全面認識養老產業,通過崗位提升培訓,讓他們看到行業遠景,更認識到自己無限的發展平台。

“讓年輕人清晰自己的職業規劃,雖然他們要從一線護理人員做起,但決不能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基礎崗位上,在充分吸收基礎崗位的營養後,就把下階段目標放在不斷提升自己的管理層或更適合自己能力發揮的崗位上去。僅著眼一個基礎崗位的待遇的年輕人,只會走向自己職業發展的死胡同。”朱丹想告訴年輕人的是,養老行業崗位、職位的多樣性,完全可以滿足有目標的年輕人實現自我價值和高薪資的需求。

在付春梅看來,要更多年輕人留下來最關鍵的是要發展養老服務業,“只有這個市場發展起來了,他們的待遇才會有更好的提升。當然,一個行業的初期發展需要國家給予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區應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後來人就有可期的未來。

未來可期。但付春梅認為眼下更為迫切的是,國家層面對養老從業人員的職業規劃要明晰,崗位邊界要清晰,崗位能力要明確,同時明確養老護理人員的職業化、專業化的職業發展路徑,“只有整個規劃明晰了,年輕人才能看到自己在這個行業的未來和希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