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史上最高齡!97歲科學家摘下諾貝爾化學獎桂冠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三位獲獎者(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當地時間10月9日11點45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出爐,由三位科學家共同獲獎,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開發上的傑出貢獻,他們分別是97歲高齡的“鋰電池之父”、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名古屋大學的日裔科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 。

值得注意的是,約翰·古迪納夫成為了諾貝爾獎史上年紀最大的獲獎者。

三位獲獎者的鋰離子電池模型。(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鋰離子電池的基礎是在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期間奠定的。斯坦利當時就致力於開發這種新型能源技術,開始研究超導體,並發現了一種能量非常豐富的材料,這種由二硫化鈦製成的材料可以用於在鋰電池中創建新的陰極,因為二硫化鈦在分子水準上具有可以容納(嵌入)鋰離子的空間。

而電池的陽極部分由金屬鋰製成,金屬鋰具有強烈的釋放電子的能力。但是這種電池由於金屬鋰的活躍性質,有爆炸的危險,難以被使用。

古迪納夫預測,如果使用金屬氧化物而不是金屬硫化物製成陰極,將具有更大的潛力。經過系統性的搜索,他在1980年證明了嵌入了鋰離子的氧化鈷可以產生多達4伏的電壓。這一項重要的突破創造出了更強大的電池。

吉野彰以古迪納夫的陰極為基礎,於1985年創建了首個商業上可行的鋰離子電池。他沒有在陽極中使用鋰,而是使用了石油焦炭,這種碳材料像陰極的氧化鈷一樣可以嵌入鋰離子。

其結果就產生了重量輕、堅固耐用、可以充電數百次的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的優點還在於,它們不是基於分解電極的化學反應,而是基於鋰離子在陽極和陰極之間來回流動。

自從1991年首次進入市場以來,鋰離子電池就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並為未來無線的、無化石燃料的社會奠定了基礎。

近三年化學諾獎概況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美國科學家弗朗西絲·阿諾德,美國科學家喬治·史密斯和英國科學家格裡戈裡·溫特,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進化和噬菌體展示技術上的突破。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瑞士科學家雅克•杜波謝,德裔科學家阿希姆•弗蘭克和蘇格蘭科學家理查德·亨德森,以表彰他們在發展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對溶液中的生物分子進行高分辨率結構測定上所做出的貢獻。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法國科學家讓•皮埃爾·索維奇、英裔美籍科學家弗雷澤•斯托達特和荷蘭科學家伯納德•費林加,以表彰他們在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上的突出成就。

接下來的諾獎公布時間如下:

諾貝爾文學獎將於台灣時間10月10日19點公布;(2018年因醜聞停發,今年將公布2018和2019兩屆獲獎者)

諾貝爾和平獎將於台灣時間10月11日17點公布;

諾貝爾經濟學獎將於台灣時間10月14日17點45公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