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至來了,這裡有一份養生秘笈送給你!

「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夏至之後大自然的景象又將迎來一些新的變化。6月21日18時07分,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你準備好了嗎?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

●夏至來了,這些事情不宜做

冷水洗浴是很多人最喜歡的消暑方式,但是夏季氣象炎熱,人的汗孔肌腠均處於開泄狀態,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冷水澡易致陽氣暗損。時間久了會出現手足發冷、小腿轉筋、雙目視物不清等癥狀。

夏季多悶熱懶散,提倡適量運動以振奮陽氣,提升精神。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是傍晚氣象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會導致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損陽氣。

在運動鍛煉後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容易得病。

夏季夜短,年事稍長之人,或體質稍弱者,應禁食不易消化食物。夜間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粘膩之物,否則易引發腹脹、吐瀉交作等病症。此外,夏季飲茶應在餐後飲二到三杯為宜,有飢餓感則立刻停飲。

夏天出汗較多,因此不少人偏愛露背裝、露臍裝,認為這樣更加的涼爽。但這樣很容易讓人體受涼,影響到脾胃,出現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等癥狀,更可能引起痛經、月經紊亂及宮寒不孕等疾病。

夏天的衣服最好選擇棉質,睡覺時最好穿上睡衣,這樣既可以吸汗,同時還可以防止受涼。

●夏至這些養生要點要記牢

夏季炎熱,起居調養,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運行。此時氣象是晝長夜短,中午午休一會兒,對恢復體力消除疲勞有一定好處。

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熱性食物和冷食瓜果都不宜過量。除了清淡飲食,還可多吃苦菜類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這些消暑食物有你中意的嗎?

夏至雖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但表示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人們從夏至開始改變飲食,以熱量低、便於製作、清涼的食品為主要飲食,麵條通常為一般家庭的首選。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除了好吃的麵條,下面這些食物也是不錯的選擇。

1、五豆粥

中醫認為,五色入五臟,五豆粥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1、B2、B6和維生素A等物質。黃豆可加速腸胃蠕動防止便秘,綠豆清暑熱生津,赤小豆消腫利水,炒扁豆健脾止瀉,黑豆除煩解毒。五豆粥具有清熱解毒、健脾和胃等功效。

材料:黃豆25g,綠豆25g,赤小豆25g,黑豆25g,炒扁豆25g,紫米50g,大米100g。

2、紫薯百合銀耳羹

百合具有潤肺、止咳、平喘,清熱、養心、安神等功效。因此,百合對於夏日燥熱引起的心煩失眠、咽乾喉痛、鼻出血以及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低熱失眠、心煩口渴等癥狀均具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材料:紫薯1個、百合2個、銀耳1把、冰糖10克、水適量。

3、素炒馬齒莧

馬齒莧在民間也叫長壽菜。此菜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散血涼血之功效;適應於目翳、心血管疾病、腎炎水腫、熱毒瀉痢、便血、痔瘡出血等。

材料:馬齒莧、沙拉油、鹽、薑、大蒜(白皮)、香油。

4、蝦仁炒絲瓜

絲瓜性味甘平,有清暑涼血、解毒通便、通經絡、行血脈、下乳汁等功效。蝦中蛋白質含量很高,而且還含有豐富的鉀、碘、鎂、磷等礦物質及維生素A、氨茶鹼等成分,且其肉質鬆軟,易消化。

材料:絲瓜100克、蝦200克、食用油20毫升、鹽2克、料酒少許、生抽少許、水澱粉適量、薑絲適量、蒜片適量。

(河北新聞網綜合,編輯高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