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環太平洋2》 太現實就丟了“機甲浪漫”


和《環太1》(圖)笨重的機甲相比,《環太2》的機甲明顯更靈活,更“變形金剛”化。


和《環太1》笨重的機甲相比,《環太2》(圖)的機甲明顯更靈活,更“變形金剛”化。

  【今日看片】

  

  和《環太1》所展現的科技樂觀主義精神相反,《環太2》的憂患主題折射的對科技、對未來無處釋放的憂慮。粗糲笨重的蒸朋機甲充溢的是樂觀氣質和二次元少年文化特需的“燃”感,而光滑鮮亮的無人機甲帶來的確是科技步入中年後憂慮陰影的籠罩,給“機甲浪漫”高舉的理想翅膀墜上了現實科技的沉重秤砣。

  1 機甲迷不認可續作機甲形象

  最近上映的好萊塢電影《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以下簡稱《環太2》),故事線接續在2013年《環太平洋1》十年之後,講述了前作中被擊退的外星怪獸卷土重來,又再次被人類操縱的機甲擊敗的故事。《環太1》雖然講述的依然是十分老舊的美國英雄——固然存在協助他的日、中、俄等大國夥伴,但美國仍然是最終主導——拯救世界的好萊塢舊故事。但在托羅導演標誌性的黑色電影美學烘托下,以及他作為資深“機甲迷”對二次元機甲文化愛好者的興奮點的精準把握,使得《環太1》在傳統好萊塢大製片閱聽人和二次元亞文化閱聽人中都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時隔五年,由好萊塢本土導演斯蒂文·S·迪奈特執導的《雷霆再起》上映後,在大眾還是在二次元機甲亞文化愛好者中的反饋卻都顯得並不盡如人意。平心而論,《環太2》和《環太1》相比,劇情完成度和人物塑造方面確有草率單薄之處,但影片也不乏優點和亮點,比如增加了人類內鬼設定和情節的意外反轉;較之《環太1》的機甲打怪獸單線劇情,《環太2》的機甲打機甲、機甲打怪獸、機甲打合體怪獸的三段推進顯得更為複雜跌宕;作為續作,《環太2》也相當忠實本分地履行了“挑明前作伏筆、擴展世界觀”的功能(與此形成對比的反例如今年春節檔的《捉妖記2》,對前作世界觀毫無擴展)。

  但這些優點尚且不足以挽救《環太2》的口碑。針對一和二觀感的落差,此中最有趣的評論或許就是某些機甲迷觀眾的評價:“導演不懂機甲的浪漫”、“機甲變形金剛化”、“拍成了最濫套的好萊塢故事”等等。

  2

  《環太1》

  “機甲浪漫”是末日氛圍的科技樂觀主義

  那麽,究竟什麽是機甲的浪漫?機甲的浪漫和“陳舊”好萊塢美學有何區別?有觀眾指出,比如《環太2》機甲運動太過靈活,缺乏重大機械移動時的笨重感;比如從以對機甲的高山仰止的仰拍視角為主改為俯瞰視角為主,顯得場景的攝影棚造作感更重;比如除了前作的流浪者號,對其他機甲的特徵缺乏細致描繪等等。

  這些零零散散的美學要求,看起來是機甲迷內部通用、自成一體的審美成規,但在“外行人”看來也並非完全無規律可循。

  《環太1》的托羅導演在他十分擅長營造的陰暗潮濕的末日氛圍中托舉出來的巨大機甲,作為對日本經典動畫《EVA》、《高達》等機甲作品的致敬和“情書”(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評價),同時展示了典型的“蒸汽朋克”美學精神。所謂蒸汽朋克裡的蒸汽,指的是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英國蒸汽工業發達時期的美學特徵,而朋克指向一種標新立異、拒絕向傳統權威妥協的叛逆精神。

  《環太1》所設定的笨重的機甲,以流浪者號為例,其鋼鐵外殼,外露的鋼筋、軟管、齒輪,沉重步伐中帶出大工業時代特有的履帶聲,正是蒸汽朋克美學的典型。和現代科技講究深藏機構芯片,外表簡潔光滑的電子科技產品相反,蒸汽朋克造物講究的正是古樸、笨重、粗糲結構外露。與之相應的是造機甲的香港基地,作為非政府組織的地下基地,它簡陋、粗糲、陰暗,還保留著非資訊時代的大工廠特徵。

  和這種美學特質相應的,是電影在末日氛圍中依舊彌漫著的科技樂觀主義精神——外星怪物固然可怕,但人類科技的進取精神終究可以戰勝它們,甚至可以將外星生物器官為我所用——這種樂觀正是十九世紀特有的科技樂觀主義精神,是蒸汽朋克美學背後的題中之義。

  《環太2》

  “恐懼科技”是陳舊的好萊塢美學

  《環太2》中的主角機甲隊雖然保留了前作的外形設計,但動作的靈活、用光的敞亮等等特徵顯然已經背離了十九世紀式的蒸汽朋克精神。這種背離更鮮明地體現在影片中由代表高精尖科技霸主的“邵氏工業”製造用來取代人控機甲的無人機甲身上——新的無人機甲外形雪白光滑,由電腦統一控制,出生在充滿資訊時代特徵的邵氏工業大廈裡,體現的正是現實科技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它們太“現實”了,反而“不浪漫”,相反,卻再次攜帶著好萊塢科幻電影的一大陳舊母題歸來——人類對科技的恐懼。

  《環太2》的人類內鬼、電腦控制的無人機甲、外星反派“先驅”合作反叛人類的設定,不難看出20世紀30年代典型人工智能科幻電影《世界之主》的影子:《世界之主》中,德國科學家製造了一批機器人去替代人類從事危險的工作,但這些機器人卻被科學家助手所利用,意圖替代工人的工作並奪取世界的控制權。《環太2》中人工智能取代人類駕駛員的故事又一次重複了這個“科學家或科技公司對自己的創造物失去控制”的人工智能母題,抒發了人類對科技造物凌駕人類自身的憂慮,而外星人入侵無人機甲並最終被人控機甲打敗,不過是再次講述了傳統好萊塢、美國主流保守價值觀中“機器腦終歸不如人腦”的人道主義期望。

  和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科技上升期的科技樂觀主義精神相反,憂患主題折射的是人類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經歷一系列科技發展帶來的危機後,在後工業時代漸漸發展出來的對科技、對未來的無處釋放的憂慮。粗糲笨重的蒸朋機甲充溢的是樂觀氣質和二次元少年文化特需的“燃”感,而光滑鮮亮的無人機甲帶來的確是科技步入中年後憂慮陰影的籠罩,給“機甲浪漫”高舉的理想翅膀墜上了現實科技的沉重秤砣。

  從《環太1》到《環太2》的這種轉變,似乎也離不開和近年來美國身為老牌世界霸主越發憂患的暮年意識。

  □羅往煙(影評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