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漲看5000點與下跌看2000點的,基本是同一撥人

第202期—程大爺論市:

30度入冬,19度入夏,這就是廣東的氣候。廣州今年立夏的氣溫只有19度,比去年立冬時竟然低了6度,所以,人們驚呼廣州的立夏像是立冬,而立冬像是立夏。

老天爺成心玩我們似的,完全不按牌理出牌,大家穿衣服也跟著亂了套,本來收起來了的厚外套又得從箱底翻出來穿上,身體虛弱的把秋褲都找出來了。

在這個像立冬的立夏日,不僅老天爺亂發脾氣,還有人亂發推特,A股本來五一假期前就有點虛弱,休息了幾天略有好轉,不料受到外部的驚嚇,五月飛雪,從3000點一頭摔了下來,這一摔不打緊,還把說好的牛市摔出“熊市”的傷勢來了。

由於“氣溫”驟降,投資者不分機構散戶,全都懵圈了。

悲觀論開始蔓延,朋友圈和許多投資群裡有人開始恐慌性看空了,什麽2400,2000點都有人開始喊出來了。大爺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在下跌時喊2000點的人與在上漲時喊5000點的基本上是同一撥人。

怎麽會是這樣的呢?

A股投資者的情緒波動率畸高

春節後連續13周連陽,一度漲得讓人感歎“過去是跌的心慌現在是漲的心慌”,沒趕上趟的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天天盼著調整,盼著“車”能停下來,給個上“車”的機會。

大盤直衝3000點後,震蕩橫盤,欲調不調,不給空倉或者輕倉者機會,真是漲得讓人絕望,這個時候,喊3500點的聲音突然大了起來,喊4000甚至5000點的也不乏其人,害怕錯過大牛市的投資者開始追高建倉,每天兆的成交金額足見交易的熱絡和投資者的衝動。

確實,在這樣的氛圍之中,人很難保持情緒的穩定,大家都把眼睛往高處看,很少去想在任何點位都有可能出現快速的調整,尤其是,從春節後開始的13周陽線,大盤沒有經過一次像樣的調整。說實話,這樣的逼空式的上漲讓人感覺不踏實,從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行情總是對稱的,一般來說,一個快速上漲的行情往往對應未來一次快速的下跌,因為沒有一個反覆夯實的過程,快速的上漲意味著一旦調整起來,會是突然的,讓人猝不及防的,造成的衝擊和損失都會比較大。

這也就是為什麽股市裡的“老司機”怕漲,而新手怕跌的緣故,因為老司機都明白快牛瘋牛難持久,漲得越快跌得越快。

而新手則是漲的越快胃口越大越發不去考慮下跌可能造成的傷害,而一旦出現快速下跌,就會驚慌失措,從極度樂觀轉向極度悲觀。

馬克·吐溫說,歷史不會重複,卻總是驚人地相似。

這麽多年以來,A股市場還是改變不了“漲起來像瘋子,跌起來像傻子”這個德性,而這一次,似乎把這種德性演繹到了極致。

僅僅三個月時間,A股市場就從按都按不住的13周連陽的瘋牛狀態,快速轉換到兩周削掉了這波行情啟動以來一半的漲幅的節奏,大批個股甚至“一夜回到解放前”。

馬克·吐溫還說過一句話,給你帶來麻煩的,並不是你不知道的事情,真正給你帶來麻煩的,是那些你原本深信不疑,最終發現事實並非如此的事。

幾乎沒有人想到了調整可以如此猛烈。表面上看是外部因素使然,深層原因還是春節以來漲得太猛烈,存在調整的內在要求,外部因素只是一根導火索。

大盤又回到2800點位置,投資者的心態又變得極為糾結起來,而那些在漲時看5000點的人,又開始悲觀到看2000點了。

之前在3000點滿倉還信心滿滿的人,開始考慮要不要減倉了。

之前在大盤衝到3288點快要絕望到唉歎永遠趕不上車了的空倉者,當車又“倒回”自己面前的時候,忽然又猶豫不決不敢“上車”了,他們擔心“車”還要“倒”一段時間。

直到“車”重新開走了,他們才會後悔“曾經有一輛車停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然後又重複祥林嫂式的後悔莫及與絮絮叨叨。

A股市場的波動率可能是全球大型股票市場中最高的,原因在於我們擁有一群情緒波動率畸高的投資者,不僅僅是散戶,我們的機構投資者同樣如此,在控制情緒這一點上,很少人能做得很好。

情緒控制的難點在於,我們無法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的認知太容易受到別人,特別是那些與我們具有同樣人性弱點的人的影響。

我們許多人,獲取信息的渠道決定了認知水準和思維模式。

我們習慣在朋友圈裡獲取投資的知識與建議,也熱衷於在各種投資群裡與一群跟自己認知能力相近的人討論股票,爭論不休,甚至面紅耳赤,然後選擇性地相信與自己看法一致的人的觀點,以此來強化自己的認知缺陷。

關於人性這個弱點,法國哲學家阿爾貝·加繆有一段意味深長的論斷,他說,我們很少信任比我們好的人,寧肯避免與他們來往。相反,我們常對與我們相似、和我們有著共同弱點的人吐露心跡。我們並不希望改掉弱點,只希望受到憐憫與鼓勵。

很多時候,我們寧肯信任無知的人,只因為他給出的判斷非常武斷,我們會被那些幼稚的邏輯所迷惑,直到掉進“河裡”還不醒悟。

有這麽一個故事,說是有一人騎馬到一條河邊,但不知道河的深淺,看到旁邊有一小孩在玩耍,問道:這裡的水深不深,我騎馬可以過河嗎?小孩說道:沒問題,很淺的。於是就騎著馬過河,但走到還沒有一半的時候,整個一匹馬都已經快淹在河裡了,此時他知道這河過不了,如是趕快上了岸,上岸後此人再問小孩,你不是說很淺嗎,怎麽這麽深!小孩指著河上遊來遊去的鴨子說,你看他們腿這麽短,都可以過河,你的馬這麽大肯定沒有問題呀?

著名的成功導師安東尼?羅賓告誡人們說,不要相信普通人給你的建議,建議通常是無效的。因為如果有效,他就不會是普通人。

更不要做什麽投資決策之前,就在股票群裡問一問,一般人的意見只能參考,要明白,要是股票群能讓你炒股致富,中國就沒有窮人了。

投資是與情緒搏鬥的過程

有人可能會說,普通投資者不從朋友圈和投資群裡學習炒股,那還能從哪裡學習?既付不起跟股神巴菲特午餐的錢,又買不起去參加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的機票,霍華德·馬克斯來到上海也沒人邀請我跟他對話順便討教幾招……普通人的周圍基本上是普通人,那我能聽什麽高人的點撥?

應該承認,每個人的“財商”肯定是有差異的,有些人天生就對數字與交易敏感,很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投資模式,投資的勝算自然會高很多。

而有些人其實是缺乏這方面的天賦的,基本上是一種碰運氣式的隨機行為,但是,基於人傾向於對能力的自我高估,很少有人能清醒認識並且承認自己的局限,於是,賺錢了就認為是自己的能力,虧錢了就是運氣不好這樣的認知偏差在A股市場表現得尤為突出。

查理·芒格曾經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年輕的律師過來跟我說,如何能成為億萬富翁?我說我告訴你莫扎特的故事,有一個人講我要開始作曲。莫扎特說你幾歲了?他說我已22歲了。莫扎特說你現在太年輕了,沒有辦法做交響樂。他就問莫扎特,你10歲的時候就開始作曲,寫交響樂了。他說沒錯,我這麽年輕能做,是因為我是天才,你不是,所以你沒辦法這麽做。

認識到天賦的差異並不是說人只能聽天由命,事實上,投資高手的養成天賦隻佔一部分,後天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的高手都不是術的層面上如何高超,而是在道的層面修煉到了普通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比如說對情緒的控制,無論市場如何劇烈波動,高手都做到“心如止水”,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一個品格問題,是靠長期的開悟與修煉養成的。

所以說,要學習領悟高手之道,並不一定要去花錢跟巴菲特吃頓飯,或者跟霍華德·馬克斯來一次促膝長談,甚至於也不用不遠萬裡跑去奧馬哈,那都是一種形式而已。

高手之道從來就不是秘密,只是因為知易行難,普通人做不到,所以高手之道才看起來都高深莫測且神神秘秘。

你不去奧馬哈也知道巴菲特那個著名的“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投資箴言,這句話的意思是投資就是一個逆人性的過程,人性的弱點決定了人是難以抵抗羊群效應的,所以才會出現“別人恐懼時你更加恐懼,別人貪婪時你更貪婪”這樣的人性本能。

無論你把這句話背得如何滾瓜爛熟,一到投資實踐中,你還是沒辦法不受朋友圈和股票群裡其他投資者的情緒影響,然後讓自己的情緒與大家打成一片,然後采取跟大家一樣的行動,手忙腳亂,殺進殺出,像一群無頭蒼蠅中的一隻。

每個人對風險與收益的承受能力不同,追求高收益必定要承擔高風險,而不能承受高風險,就需要降低自己對收益的期望值,我們無法保持內心平靜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永遠相信有一種交易方式可以做到高收益低風險,我們對風險與收益的關係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這導致了情緒的劇烈波動。

查理·芒格經常引用古希臘哲學家名言,相信不可能的事情是不明智的,想要迅速致富同時不承擔風險是不可能的。如果承擔過度的風險,結果可能是南轅北轍、適得其反。

如何在不平靜的市場中努力保持內心的平靜,克制盲目的衝動與過度反應?這是一道難題,關鍵點是在市場大好時,要記住事情不會一直一帆風順,在不好的時候,不要看見的都是一片漆黑,需要保持理性合理的預期。

管理好情緒才能增加投資的勝算

上周,橡樹資本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來到上海,和幾位國內的投資界大佬進行對話,談到了他對股票投資的看法。

霍華德·馬克斯的著作《投資中最重要的事》早已風靡全球,它也是大爺我常讀的一本投資聖經。

這麽多年來,霍華德·馬克斯為投資界奉獻了豐富的投資思想與信條,比如他提出的第二層思維,逆向投資,得到了巴菲特在內的一眾投資大師的好評。

在這次來上海的布道中,霍華德重點論述了他對周期的理解。告誡投資者,牢記萬事萬物皆有周期是至關重要的。他說他敢肯定的事情不多,但以下話千真萬確:周期永遠勝在最後,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朝同一個方向永遠發展下去,樹木不會長到天上,很少有東西歸零。堅持以今天的事件推測未來是對投資者健康最大的危害。

無視周期並推算趨勢是投資者所做的最危險的事情之一。人們表現得仿佛做得好的企業將永遠好下去,業績高的投資永遠高下去的樣子,反之亦然。實際上,相反的行為可能更為正確。

霍華德認為,投資中每件事都很重要,但是,我理解的是,投資中最重要的事是認識並管理情緒的波動。成功的投資高度依賴情緒上的意志力和堅定。投資中有很多令人失望的情況會出現,最偉大的投資者可能也只有65%的時候能作出正確決策。

所以,最大的投資錯誤不是來自於信息因素或分析因素,而是來自於心理因素,這些可怕的心理因素包括:

第一是對金錢的貪婪。即對財富或者利潤過度的或無節製的、通常應受譴責的佔有欲。貪婪是一股極其強大的力量,它強大到可以壓倒常識、風險規避、謹慎邏輯、對過去教訓的痛苦記憶、決心、恐懼以及其他所有可能令投資者遠離的困境要素。貪婪時常驅使投資者加入逐利的人群,並最終付出代價。

第二是恐懼過度,並且放任恐懼發展到恐慌的地步,這無疑妨礙了投資者本該采取的積極行動。

第三是固執己見,不講邏輯,忽視歷史和常識。

第四是無法擺脫羊群效應。

第五是 嫉妒。比所有的負面影響更勝一籌,這就是我們天性裡面危害最大的一個。

第六是過高估計了自己的能力。

第七是缺乏意志力,輕易妥協。當壓力變得無法抗拒時,他們會放棄自己一直堅持的原則並跟風隨大溜。

霍華德同時給出了控制不良情緒泛濫的方法:

第一是對內在價值有堅定的認識。

第二是當價格偏離價值時,堅持做該做的事情。

第三是足夠了解以往的周期。

第四是透徹理解極端市場對投資過程的影響。

第五是一定要記住,當事情好的不像是真的時,他們通常不是真的。

第六是當市場錯誤估價的程度越來越深,以致自己貌似錯誤的時候,願意承受這樣的結果。

什麽時候投資勝算較高?霍華德·馬克斯表示,就是投資者缺乏樂觀情緒、投資者陷入恐慌、近期市場表現欠佳、大規模出現虧損、避險情緒過高、可投資資金短缺。什麽時候會出現上述現象,就是在周期底部。

馬克斯坦言,他母親一直和他說要低買高賣,但是人的本性就是會導致高買低賣。成功的投資者不容易被情緒牽著鼻子走,如果可以做到與眾不同,就可以抑製自己高買低賣的行為。作為一個長期投資者,看到長期的價值增長,如果有足夠強大的心理,通過長期投資,回報率會高於其他投資者。

我們需要朝著客觀評估自己的方向努力,如果投資者覺得自己情緒不穩定,那麽就需要專業投資者來幫忙做投資。

這個五月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個五月,是樂觀者的“紅五月”呢?還是悲觀者的“五窮”?誰都無法預料,老天爺的情緒怎麽演變,是風和日麗還是亂發神經?普通人控制不了,還是那句老話:當我們無法改變現實的時候,我們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改變對待現實的態度。

套用莎翁的那句名言,成功的投資者都是相似的,而失敗的投資者各有各的原因。

情緒控制的最高境界是“心如止水”,這是所有成大器者相似的品格。

蘇洵在《心術》中把情緒管理論述得繪聲繪色:“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製利害,可以待敵。”

而蘇洵的兒子蘇軾顯然與父親英雄所見略同,他在《留侯論》中有這麽一段,我想是所有欲成大器者需要反覆領悟的: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百萬用戶都在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