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蘋果“撿漏”自動駕駛的創業公司 Drive.ai

今天,蘋果公司向 Reuters 和 The Verge 等多家媒體證實,它已經收購了自動駕駛創業公司 Drive.ai,購買價格未披露。但更多的消息表明,這場「收購」並不值得行業樂觀。

據悉,蘋果隻收購了數十名 Drive.ai 工程師,購買了 Drive.ai 的自動駕駛汽車和一些其他資產。而同一天,據《舊金山紀事報》報導,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的 Drive.ai 向一家州政府機構發出通知,表明其打算永久關閉並解雇 90 名員工。據媒體The Information今年早些時候報導,這家創業公司至少從 2 月份就開始尋求收購。

有多家潛在收購者談判,最終蘋果公司「贏了」。據媒體 Axios 的消息人士稱,Drive.ai 在過去兩周內就已經停止了運營。於是行業內更準確地評論了這條新聞:

2、「這項收購確認了蘋果沒有放棄自動駕駛項目。」

Drive.ai 的結局令人唏噓,一夜之間,一家一度估值達到 2 億美元的自駕車創業公司,以被小規模收購、裁員和關門告終。

這也正反映了目前許多自動駕駛的初創公司正面臨著的一條岔路:出售或「瘋狂」融資。這讓資金成為了自動駕駛創業公司的命脈,但同樣處於資金的繈褓中,自動駕駛這樣的硬核技術反倒會被催化得更加易碎。

明星公司 Drive.ai 的隕落

2015 年 Drive.ai 由人工智能專家吳恩達所帶領的史丹佛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的 8 名人工智能研究員共同創立。Drive.ai 主要方向是通過使用深度學習來打造一系列硬體設備將普通汽車改裝為無人駕駛汽車,實現 L4 級別的自動駕駛。

Drive.ai 創始團隊 | 來源Drive.ai

即便當時針對 Drive.ai 過多地使用「深度學習」的路線,多數業內認識認為過於激進,但它並沒有阻礙 Drive.ai 的快速成長。

2017 年 2 月 15 日,Drive.ai 發布了一段雨夜測試視頻,視頻顯示 Drive.ai 開發的自動駕駛汽車順利穿過山景城街道。同年 6 月,吳恩達也正式宣布加入 Drive.ai 的董事會,參與實際運營。

Drive.ai提供了適用於普通車輛自動操作的套件 | 來源 Drive.ai

直到 2017 年 9 月,由亞洲最大的共享出行公司之一的 Grab 領投了新一輪融資,當時,Drive.ai 表示計劃在新加坡開設辦事處並在那裡提供服務。至此,Drive.ai 已經完成了 5 輪總額 7700 萬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 2 億美元。其中不乏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和企業,包括 GGV 資本、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NVIDIA、Grab 等。

一輛 Drive.ai 汽車在路上 | 來源 Drive.ai

同一個月,Drive.ai 聯合創始人兼總裁 Carol Reiley 公布說,「Drive.ai 和 Lyft 將共同把自動駕駛汽車帶來灣區。」此時 Drive.ai 開始逐步探索商業化落地。

沒等來 Lyft 的消息,在 2018 年 7 月,我們卻看到了 Drive.ai 全新改裝的橘紅色自動駕駛汽車出現在得克薩斯州的新聞。車輛周圍四個用於向行人傳達信息的外部 LED 螢幕成為了它最引人注目的特點。

汽車的外部 LED 螢幕 | 來源 Drive.ai

但就在這之後,Drive.ai 被爆出創始 CEO Sameep Tandon 離職,吳恩達在百度的老部下 Bijit Halder 接任新 CEO。

此後 Drive.ai 依舊按部就班地落地自動駕駛服務。2018 年 10 月 20 日,Drive.ai 的三輛自動駕駛汽車試點服務正式落地得克薩斯州阿靈頓市(Arlington),成為了得州首個真正意義上面向公眾開放的自動駕駛乘車服務。

在德克薩斯州弗裡斯科的一輛 Drive.ai 班車 | 來源 Drive.ai

就在這樣逐步落地嘗試的過程中,Drive.ai 的融資卻遲遲沒有進展,這讓它仿佛突然失去了機會。今年 2 月,The Information曝出 Drive.ai 正在尋找潛在買家。其後不久,包括聯合創始人王弢在內的高管開始離職。

如果還能繼續融資,我相信 Drive.ai 並不會妥協蘋果的小規模「收購」,但也許在資本看來相信與不相信也許只有一念之差。很多人認為深度學習可以幫助任何公司打造出全自動駕駛汽車,但這並非現實。

人員曾達到 120 人左右的 Drive.ai | 來源 Drive.ai 官網

出售,還是瘋狂融資?

這是目前許多自動駕駛的初創公司都面臨著的一條岔路選擇:出售或「瘋狂」融資。

比 Drive.ai 成立早兩年的 Cruise Automation 和 nuTonomy 分別於 2016 年和 2017 年以數億美元的價格出售,更瘋狂的是成立了 3 個月的 Argo AI 被福特以 10 億美元的大手筆投資同時收購多數股權。

nuTonomy 自動駕駛汽車在測試 | 來源 nuTonomy

另一方面,就在今年二月由自動駕駛汽車先驅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領導的 Aurora Innovation 宣布從紅杉資本和亞馬遜等投資者中獲得 5.3 億美元的融資。幾乎同時,軟銀(Softbank)宣布向位於山景城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Nuro.ai 投資 9.4 億美元,直接將 Nuro 的估值推到了 27 億美元。

作為正在受到行業浪潮衝擊的創業公司,面對老牌車企與互聯網巨頭公司的步步緊逼,他們需要的可能是一個細分垂直領域的商業化答卷,而不再是一個野心巨大的目標。對於需要「根本性突破」或者說終局清晰的無人駕駛汽車來說,所有公司都在路上時,它便不再是一個硬核技術的攻堅戰,它更像是一場爭奪資源的持久戰。如果不想被並入更大的「雪球」,那麽拉攏更多的資本,讓自己的雪球越來越大就勢在必行。

擺在自動駕駛創業公司面前的使命,是必須找到自己獨特的道路,創造更多的商業落地機會,從而為自己提供向前滾動「勢能」。

責任編輯:克里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