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患者病了,醫院、醫企也病了,我們自98年開始便在渡醫療市場的劫

自1998年起,政府將公立醫院推向市場,停止了給醫院撥款運行費,醫務人員工資以及醫院自建門診樓、住院樓和大型設備購置費,醫院都必須自己掏錢,自負盈虧。

而我國民營醫院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我國內地正式開放醫療市場,民營醫院大量湧現,迎來了第一個黃金期。不過民營醫院大部分掌控在了東莊人手中,2016年因魏則西事件為人唾棄。近些年政策大好,鼓勵社會辦醫,民營醫療機構如沐春風,翩翩起舞,卻也不似公立醫院那般「瀟灑」。


醫改年年有,今年又「不一樣」,但「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始終沒有得以解決,甚至越來越多的人嚷嚷著要免費醫療。怎麼的,是瞅見隔壁印度還是朝鮮免費醫療眼紅了嗎?未來免不免費我們不知,但從目前我國人群的整體素質和人口數量來看,最起碼未來幾十年內是不可能的!

縱觀歷史和世界,你會發現免費的就是最貴的,幾乎所有的人對免費都不珍惜,對免費公共資源的索取是無止境的。以前的公費醫療就是明證,一人公費,全家享用,對醫保可謂極大浪費。

這是「人」病了!

我們不止有「妄想症」,更有「暴力從眾症」。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安全、教育、醫療三大職業相關的警察、教師、醫生,被黑之慘重,中華上下五千年也恐未曾及。

以醫生為例。現在國內醫生是不能談到錢的,否則就是沒有醫德。在就診人看來,醫生就應該少花錢把病看好,最好是不花錢,治好病是你應該做的,治不好就是你應該承擔的;結果是:醫生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結局是:社會醫鬧一發不可收拾。

但如果你單純認為只是「人病了」,那麼,你就太天真無鞋了。

因為,醫院也「病」了。

公立醫院也好,民營醫療機構也罷,無不舐舔市場,尋求更新。而「互聯網醫療+」正是一道關卡。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公立醫院縱然走向市場、自負盈虧,但好歹有核心學科、過硬醫療技術以及不愁就診流量的底氣,更新不過時間問題;而民營醫療機構,手無王牌,加之內部矛盾突出,更新更需「拆骨換皮」。


尤其是近兩年,從百度醫療事業部宣布裁撤,到春雨醫生身陷商業模式困境無法擺脫,從以重慶同濟老年醫院為代表的多家民營醫院關門、轉讓,到大批醫生集團空殼化運作、相繼死去。

同濟老年醫院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式管理」醫院。家族滯化明顯,醫療上沒有骨乾人才和技術團體,最終消亡也只是時間問題;而數百家醫生集團由於缺乏正確的商業模式與運行機制,空有其名,未乾實事,很早之前便已經處於停滯狀態了。

互聯網之大,醫院之多,又怎是這一兩家可以代言!誰也不知道,醫院互聯網之路發生了什麼,但確實,現在的醫院「病的不輕」。

以民營醫療機構為例。很典型的現象:不少民營綜合性醫院舉步艱難,但民營專科醫院的「小日子」卻過得不錯。綜合性醫院較於專科,預算及內部構架更為龐大,單不是靠提檔更新,美化就醫環境就可行的;而特色專科,有固定就診人群,砍掉了不必要的科室,專註於發展自己的特色,牢牢抓住了「技術團隊」這個生存關鍵,以服務為保障,相較於「大而全」更加能討好市場與人心。



既然「人病了」,醫院也「病」了,那麼醫療市場有沒有「病」呢?

這裡,我們不妨來探究一下未來醫療市場的趨勢。

1、未來醫療將出現「城市等級醫院、基層醫院」雙核心市場。


醫療機構要想做大做強,必須要對醫療市場有足夠的重視。基層醫院和城市醫院的地位同等重要,醫藥企業更依賴產品特性,醫療、醫藥的相互酵化必將使得「城市醫院」單核心市場向「城市醫院+基層醫院」雙核市場轉變。



2、未來醫療市場的業態將更加多元化,也帶來了醫療服務新的產業機會。

未來醫療市場仍將以公立醫院為主,與此同時,醫生集團、公立醫院PPP、互聯網醫院等新型醫療服務提供模式將不斷湧現,也給醫藥企業帶來了新的產業機會。

醫療企業應依據自身的產業優勢,優化長板資源,專業分化分工,以產品品質、治療價值去迎戰未來。


所以,市場當然是「病」了,隻不過,它因病成魔。而我們——醫院、醫企、患者,皆是在渡它的劫。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