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YT先鋒 | 一個攝影獎背後的十年

沈宸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策展人,先後在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匡溪藝術學院學習並獲得國際政治法學學士、新媒體理學碩士及攝影純藝術碩士學位。

2008年3月,成立還不滿一年的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舉辦了展覽《外象:三影堂青年攝影藝術家聯展》,參展藝術家為阿鬥、蔡東東、盧彥鵬、丘,在展覽開幕的同時,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啟動了三影堂攝影獎的作品征集工作,從此之後每年櫻花盛開的季節,在北京的草場地,這片充滿攝影藝術的田野中,人們總是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在一起,期待著一屆又一屆三影堂攝影獎的舉辦,也見證著一位又一位青年攝影藝術家們的成長。

中國當代攝影的發展即便是在今天依然舉步維艱,因此最初人們也曾懷疑三影堂攝影獎以及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究竟能夠走多遠的時候,它已經迎來了創立的十年,十年來,它依然保持著活力以及創造力,依然源源不斷地將中國當代的新銳攝影介紹給廣大公眾。

王拓《審問》,2017

馮立,《一樹梨花》,出自《白夜》系列,2018

如今,三影堂攝影獎作為中國關注當代攝影最早的獎項已然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攝影獎項之一。而在十年之後,當影像創作的形式更為豐富的當下,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又將如何邁向下一個十年?

2018年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策劃“十方:三影堂攝影獎十周年特展” 以一種非編年史的架構展現當下中國青年創作群體於過去十年來進行的攝影藝術多元實踐,亦是對三影堂攝影獎十年來工作的回顧和總結。同時,邀請觀眾以一種超越對攝影靜態定義的理解去沉思作品帶給我們的視覺感受;也提供一個現場,使觀眾去理解中國攝影師和藝術家們通過“攝影”這一媒介所進行的工作,前行的方向,推動的邊界。

YT採訪到了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策展人沈宸,作為三影堂攝影獎近幾年最直接的參與者,與他聊一聊他所看到的三影堂攝影獎。

YT:本次展覽是怎樣從超過200位曾經入圍過攝影獎的藝術家中選擇了最終的這38位藝術家的?

沈宸:每年最終能夠獲獎的畢竟是少數,但這並不意味其他的參展藝術家的作品不夠好。我們也在持續地關注藝術家在參加完當年的三影堂攝影獎之後的成長與發展。所以這次也並非是僅僅邀請歷年獲獎藝術家,而是邀請了在領域內仍然在持續創作的藝術家參加展覽並展示他們新的作品。

蔡東東,《障礙》,2018

陳蕭伊 《Recurrence》,2017

YT:你是從第幾屆開始參與攝影獎的,哪一屆攝影獎讓你印象深刻,可以分享一下嗎?

沈宸:我從2015年開始參與籌備與策劃攝影獎,目前已經參與過4屆。讓我印象深刻的或許不是哪一屆,而是在和藝術家和攝影師們溝通與工作中感受到的創作的熱情和執著的精神。

《唯一的問題是如何度過》,出自《向晚六章》第一章第二節,2017

YT:2017年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走過了10年,今年,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創辦的攝影獎也走過了10年,國外的攝影獎項走過幾十年的不勝枚舉,但國內能夠一直堅持舉辦攝影獎的機構真的不多,你覺得為什麽只有三影堂攝影獎能夠一直走到今天?

沈宸:在十年前,國內還鮮有針對當代攝影的獎項,三影堂的創辦人榮榮和映裡希望能夠為熱愛攝影的攝影人和藝術家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和展示的舞台。這個獎項除了限定全球華人參與以外,對於年齡、作品類別等條件沒有任何限制。此外,在評選流程上,也始終保持公平、公正、國際化的方式。展覽的評選是由國際評委團在展覽現場和藝術家面對面交流以及考察展覽之後,通過一人一票(三影堂保留一票)的方式產生獎項的獲得者。很多年輕的攝影師和藝術家也是這裡首次得到大量關注的。當然,這個獎項能夠持續到現在,除了它始終秉持著的初衷以外,也離不開信賴三影堂攝影獎的攝影師和藝術家們,以及多年來支持它的方方面面的個人、機構等等。

木格,《通向村子裡的新婚之路》,出自《沿牆而行》系列,2014-2017

黃曉亮,《Untitled #20150509》,出自《東窗》系列,2015

YT:攝影獎的十年,是否也總結了一些問題?(比如一年一屆的攝影獎,是否入圍的作品都同樣有著高水準,或者你認為攝影獎是否也有疲軟期?)

沈宸:每年入圍到展覽中的藝術家通常有二十餘人,每屆參展藝術家的作品也都有著非常不同的面向。很難用“高水準”這個模糊的概念去一概而論。另外,這個獎項面對的是新銳的攝影師和藝術家,有些作品中難免會有不成熟的地方。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應該鼓勵藝術家去勇敢地“試錯”。藝術創作也是一條艱深的路線,有的作品或項目(包括作者的積累與構思)甚至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去完成。有的時候也要給好的作品的誕生以時間。

蔣鵬奕,《在某時 之三》,2016

YT:攝影獎一直以來都會邀請國外評審參與最終評選,但這些評委是否適合中國當代攝影,你認為他們在中國是否有水土不服的問題?

沈宸:我們對於每年參與國際評委團的人選也很慎重。國際評委團的成員通常由5位或6位來自國內、國際、東方、西方重要美術館和機構的館長、資深策展人,重要的藝術史家、評論家或攝影藝術家構成,這也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他們在專業領域內都有著相當專業的見解,很多人也都是中國攝影的研究者,或者長期關注著中國當代攝影的發展。另外,邀請他們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發揮這個獎項的國際交流平台的作用,把中國的當代攝影的新發展介紹給更多的國外的觀眾,也為優秀的創作者提供更多的可能。

楊圓圓,《人群-漩渦A》,出自《大連幻景》系列,2017

張克純,岱山,《中國》系列

YT:十年之後,攝影獎會有什麽新的變化嗎?還是會一直維持這樣的現狀呢?那麽三影堂在今後需要做的是什麽?

沈宸:這也是我們正在進行考量的,希望有正式的決定後再向大家溝通、公布。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持三影堂攝影獎、支持青年攝影師和藝術家們的創作。

劉張鉑瀧,《史密斯-科羅納十日盲打教程》,出自“科學戀物癖博物館”項目,1961

- E N 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