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手腳冰涼是病嗎?中醫教你6種「升溫」法,冬季做個「暖美人」

手腳冰涼通常不是病。從現代醫學角度看,對大部分人來說,冬天手腳冰涼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氣溫降低會使血管收縮,血液迴流能力減弱,使得手腳尤其指尖、腳尖等部位的血液循環不暢,末梢神經循環不好,造成手腳冰涼。也可以這樣理解,氣象變涼、身體感到冷的時候,為了保護體內更重要的臟器不被凍著,皮膚進行自我調整,關閉毛細血管,讓血液流向心臟、肺部等重要器官,保證它們在寒冷的環境中依然溫暖。這樣一來,流向手腳等的血就大大減少,所以人們會感到手腳冰涼。

手腳冰冷有兩種情況:陽氣不足、肝氣不舒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手腳冰涼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陽氣不足,二是肝氣不舒。

首先,就陽氣不足而言,中醫認為,如果人體陽氣不足,溫煦功能就會減弱,人就會出現怕冷、四肢不溫、精神萎靡,以及上腹部、背部或腰膝怕冷等問題,這主要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比如進食過多生冷食物、缺乏運動等。

其次,就肝氣不舒而言,中醫認為,肝主疏泄,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的作用,如果肝氣鬱結,人就容易手腳冰涼,同時可伴有煩躁易怒、失眠多夢、頭暈目眩、咽喉有異物感等癥狀。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如果沒有找到很好的解壓方式,就會出現肝氣不舒的現象。

中醫教你6種「升溫」法,冬季做個「暖美人」

中醫建議,除了服藥調理身體外,在家中也要注意一些細節,同樣可以讓身體「升溫」。

1、注意保暖

冬天務必要注意保暖,及時增加衣服和鞋襪;對手腳進行適當的保護,可經常擦些油脂,必要時外出應戴上手套,穿上厚一點的棉鞋,一般情況下,腳底熱全身都會感覺溫暖。

2、多吃含「造血原料」的食物

身體產熱依賴血液循環提供養分。人體血液循環的特點是優先滿足軀乾所需,對於貧血人士,本身血量不足,血液輸送至遠端四肢的量相對較少,導致末梢循環不良,因而會容易感到手腳冰涼。因而貧血人士,改善體寒,最根本的辦法是改善貧血。

血液紅細胞的生成需要有足夠的蛋白質、鐵、葉酸、維生素B12等。建議體寒的人士平日多攝入魚、肉、蛋、奶、豆製品等補充優質蛋白,維生素B12;多瘦肉、動物肝臟、動物血補充易吸收的血紅素鐵;多吃綠葉菜補充葉酸。

3、穴位按摩

陽氣不足者可每天堅持按摩陽池穴,這樣能夠緩解手腳冰涼的癥狀。陽池穴位於手背的手腕上,位置在手背間骨的集合部位。取穴時,可先將手背盡量往上翹起,此時手腕上會出現幾道皺褶,在靠近手背那側的皺褶上進行按壓,在中心處找到一個壓痛點,這個點就是陽池穴。陽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環及荷爾蒙分泌的穴位。刺激這一穴位,可暢通血液循環、溫和身體。需要注意的是,刺激陽池穴要慢慢進行,時間要長,力度要緩。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隻手的陽池穴,再用另一隻手的中指按壓這隻手的陽池穴。

4、堅持運動

中醫認為「動則生陽」,所以四季都要堅持運動。戶外運動能加快血液循環,促使血液到達末梢,手腳冰涼的情況自然就緩解了。立冬後運動時間應在早晨陽光出現以後,晚飯後則不宜外出進行激烈運動。

可以依據個人愛好、體力強弱選擇運動方式,冬季宜選擇輕緩的運動,如八段錦、太極拳、瑜伽、散步等,以微微汗出為度,盡量不要運動到大汗淋漓。

5、早睡晚起

秋冬更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以防寒邪傷身,建議作息調整為"早睡晚起"。工作日時間不允許,但是周末最好躺到陽光照進來時再起床,可以躲避寒邪,避免陽氣受損。最主要的是又有理由睡懶覺啦

6、勤泡腳

勤泡腳也是緩解手腳冰涼的好方法,最好把泡腳的時間延長,直到後背微微出汗即可。泡腳後要立刻用毛巾擦乾,並且趕緊穿上保暖襪子。

這些小技巧也可以預防手腳冰涼

1、做好腿部和腳部保暖

2、多吃溫性食物,例如,牛羊肉、薑蒜等

3、按摩腳底湧泉穴,早晚各100下

4、久坐間隙做做手部和腰部運動

5、不要穿太緊的衣服

6、交替按摩大腿內側的氣沖穴和動脈

小貼士:

身體的5大部位:腹部、腳部、頸部、肩部、膝關節最不適合「凍」,平時一定要注意做好這些部位的保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