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蘋果兆美元市值迷思

蘋果市值超過兆美元,超過全球174個國家與地區的GDP數據,接近中國廣東、江蘇、山東三大經濟強省的GDP,令人震撼。

中石油IPO時曾短暫突破兆美元,隨後淪為資本市場一個長期負面指標。“你全家都買了中石油”,一度成為揶揄人的口頭禪。

市值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反映蘋果的基本面,業務、財務、平台型經濟的長期投資價值。

全球沒有哪家同類企業具有它的財報魅力:一家攫取了全球智能手機業90%以上的淨利,年度淨利超過絕大部分科技公司的年度營收。

多年來,儘管許多同行不斷在PPT、發布會上對標甚至嘲諷它,媒體、行業人士甚至不斷預判它會在某一天突然如同摩托、諾基亞一樣坍塌塌,但在生態穩健性、全球影響力、行業號召力上,沒有一家能夠媲美蘋果。

蘋果概念股依然是全球科技版圖上最為活躍、也最為市場關注的整體板塊。而它也是考察整個智能手機乃至移動互聯網行業的核心參照。如果選擇一個最能代表移動互聯網風口與風潮的標誌,還是蘋果。事實上,蘋果已經成為全球消費品品牌,一種文化現象。

而它的成長性依然不減。此刻還是2018年8月,距離蘋果發布年度新的終端還差一個多月,它的年度旺季也還沒有到來。此刻的兆美元市值,雖然令人震撼,而接下來應該還會有更為神奇,屆時我們可能也會熟視無睹、見怪不怪。

不過,兆美元市值真的就是蘋果業績的真實反映麽?

肯定有太多虛妄在。

要說哪個組織收購蘋果,按兆美元市值計,無疑有些扯。在許多層面,它更不能與同GDP數字的國家相提並論。

兆美元背後,除了業績、行業趨勢驅動,更是受益於以下兩大驅動力:

1、金融危機後,美國經濟經歷一個長周期的復甦,美國科技板塊整體也經歷了一個長期10年的牛市行情。諸多ICT巨頭的市值都達到了歷史高點。

這種背景下,業績最強的蘋果,備受資本市場追捧,泡沫明顯。老有人以刻板的市盈率、每股盈余來說價值,但金融世界本身就帶有強烈的虛擬特徵。

蘋果就是資本市場塑造出來的一個神話。

2、蘋果市值管理裡的積極修辭:巨額回購。

若你梳理,能看到蘋果過往三個波動較大的周期,即2008年至2009年、2012年至2013年、2015年至2016年。其中2015年至2016蘋果股價1拆7後,有過300億美元的回購額度。

蘋果今年五一公布的年度回購是1000億美元。一個多麽可怕的數字,它超過了全球絕大部分科技企業的總營收。僅僅2018年上半年就已經達到440億美元。其中Q2為208億美元。一個6月單月回購過100億美元。外界甚至判斷,到2019年,它的回購總額度會超過2000億美元。

蘋果確實還有非常強的回購意願。它的CFO之前表達了這一點。只是說,美國行業監管部門不允許在特定時間內有太高的回購額度。

即便以年度千億計,這種高額回購,也將創下全球科技板塊的歷史記錄。

這怎麽可能不會推高蘋果的股價與市值呢?這個時間周期,它甚至是最為關鍵的力量之一。BMO Capital分析師Tim Long在最近一份調研報告中直接說:“蘋果目前的交易價格僅比標普指數低8%(低於三個月前的17%),而在三年和五年的歷史平均水準上。我們認為,該股票市值主要基於大量股票回購計劃。”

當然它有這樣的資本實力。2015年蘋果現金儲備高達2600億美元。2018年上半年,它手中還有2400多億美元。

敢拿出1000億美元甚至落實更多回購,應該跟一種政策利好有關。川普上台之後美國企業稅率從35%降至21%。蘋果浮在海外的龐大資金若全部回去,至少可以節省300多億美元。

誇克認為,這裡面既有資金的利用效率問題,也有蘋果的危機感。

想想看,蘋果資金儲備富可敵國,每年卻很少直接分紅,更少從事大規模收購,研發投入亦不如谷歌、微軟,多年來,一直備受投資人批評。當谷歌、高通等巨頭在全球持續遭遇反壟斷風險後,蘋果雖沒有明顯的壟斷話題,但海外避稅策略也在遭遇挑戰。之前,歐盟已連續警告,並施以重罰。

危機感仍還在於成長性吧。支撐一個兆市值的公司,即便你的業績相對其他同行已非常出色,但只要不符合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仍可能遭遇較大的波動。

這種維持市值的回購,本質上還是服務於所謂投資人的行為。蘋果的市值裡有一種矛盾在,說不關心股價與市值,不過一種修辭。

它確實也體現在庫克的表達裡。一個歷史時刻,在致員工信中,他表示,不應視它為蘋果成長價值的關鍵指標,似乎很理性。但同時他又強調,這是一個關鍵的“裡程碑”。

到了這樣的市值高度,於具體起來起來說,可能隻具有一種符號特徵。市值與財務面數據、業務之間,已經很難用所謂理性的分析建立直接的關聯。

這不是說兆美元市值沒有價值,更不是懷疑蘋果的投資價值與全球影響力。只想說,到了這個程度,資本市場很難稱得上一個富有真正效率的市場。市值的指標價值反而弱化了。

那麽,怎麽理解此刻的蘋果影響力?我想補充幾點,或能體會到它的另外的價值:

一、已有一種“大而不倒”的特徵;

二、已成一種數字時代的“經濟體”形態,且日益具有超主權國家的特徵,成為大國博弈的平衡器。

兆美元市值,約等於美國資本市場總市值的1/31、美國GDP的5%。這樣的權重,如果波動甚大,即便強大如美國,也會帶來巨大的震蕩。前幾天,一個FB的業績下滑就已經讓整個板塊恐慌。而蘋果的影響力此刻遠大過FB。

蘋果已經具有一種“大而不倒”的特徵。當然不是說一個商業組織沒有生命周期。而是想說,即便蘋果已到巔峰,它的未來波動曲線也一定是緩慢、平滑、長周期、溫和的。在美國乃至全球誕生新的王者之前,維護蘋果的市值,隱含著一種“政治正確”的傾向。

過去兩年,川普多次強調美國優先、美國製造回爐的價值。但即便是他,也沒有真正針對蘋果發出過威脅。庫克反而多次揶揄他與美國政府。蘋果最新的布局動向裡,美國雖有核心工廠落地,整體布局仍集中在中國大陸,而且越來越貼近市場。早期它只是將中國當成代工基地、龐大市場,而今它的供應鏈、研發、數據中心、甚至核心的金融服務都開始可以。其中,數據中心與研發是關鍵的信號。因為涉及到關鍵的環節,本地當局要求數據與伺服器必須落本地。

這種“大而不倒”背後,當然也有複雜的全球化布局、生態氣質,後者也是一種經濟體的形態。蘋果可能是全球最擅長利用區域國家或地區優勢商業要素的巨頭。僅僅那2400多億美元的現金儲備中,就隱含著“分布式”布局與避稅的魅力。而供應鏈層面更多。

這種“經濟體”,雖然管理起來不如主權國家更複雜,但日益具有超越主權國家的能力。這會讓蘋果這類公司在母國、關鍵的國家市場之間產生一種全新的共同體意識。這是全球化深入的表征。

當然有些企業限於所謂經營準則與本地市場監管,並沒有進來,比如谷歌與FB們。但最近谷歌與FB反覆炒作落地中國的話題裡,也讓體會到一種內心的變化。祖克柏坦陳,沒有中國市場,鏈接全球的夢想就不會完整。

這種巨頭們的超主權特徵,體現了區域國家更大範圍的經濟互補與協同。它們也會持續扮演一種減震器的價值。以蘋果為例,如果川普強製它回去,那只會適得其反。蘋果供應鏈不可能完整遷往美國。若要用強,蘋果的震蕩可能會讓美國經濟出現危機,並引發寒蟬效應。

這輪中美貿易博弈中,雙方針對的千億、百億美元級進口商品的關稅增加部分,都有意弱化、過濾著對於這類巨頭的影響。因為它是一把雙刃劍。

不是說蘋果沒有母國立場。事實上許多氣質都是根深蒂固的。英特爾們也是如此。在核心價值觀上,它們並沒有妥協。它們融入本地的歷史,比中國企業走出去融入全球視域顯得更複雜。

老實說,蘋果市值超越兆美元,反而讓誇克側面看到大國之間存在秀多緩和、妥協的條件。跨國企業本身確實也是一種隱形的外交載體、文化載體、意識形態的載體。它們本身也是一種文明的鏈接器,帶有減震的特徵。

當然,博弈總是一種常態。蘋果身上主動或被動負載著太多大國博弈的資訊。此刻的兆美元市值,中國本地市場不可能沒有觸動。

無論泡沫多大,金融市場多麽虛幻,它至少讓人看到了數字經濟時代的偉力。這是一種不可逆的趨勢。中國無可回避。

本地企業一定也在想象。譬如阿里們。誇克剛才已經斷言,蘋果市值未來應該還會讓驚奇,最終讓人熟視無睹。我想說,它應該算是開啟了一個“兆美元俱樂部”的時代。未來,一定會有諸多企業達到這一門檻。尤其是亞馬遜、微軟、阿里、騰訊這類企業,它們都有機會進入這一俱樂部。

蘋果率先到達這一高度,並不意味著它能引領新的時代。因為我們看到了,許多比它更為複雜的“經濟體”,亞馬遜們是一種,阿里們是一種,甚至美團們也是一種。

若站在區域國家競爭層面看,同樣的“經濟體”概念,它們之間有太多不同。

蘋果的兆市值,更多還是建立在它的一種半封閉、半開放的商業模式上,它更多呈現為微創新與商業成效的高度可控、精益化層面。它倡導的科技、人文、消費交融的潮流,在一個風口之上,確實應者雲集。截至目前,無論你用不用蘋果,它都佔據著你的心智。它帶有宗教一般的印記。

但就具體的觸達而言,蘋果不是普羅大眾的朋友。蘋果捕獲了最為優質的消費群體,攫取了行業最高的利潤,整個產業鏈其實是一種畸形的狀態。蘋果“經濟體”創造了傳奇,培育了大量企業,但在度過第一波瘋狂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後,當整個經濟形態開始全面融合、開始從遊牧走向精耕之後,蘋果的模式帶有透支整個土壤的趨勢。

這個時候,那種更具開放力的商業“經濟體”會呈現出來。這裡不吝說阿里。我們覺得,雖然外界爭議多多,但就對整個社會的撬動來說,無論是觸達的人口規模、賦能的企業及各種機構、B/C兩端撬動的價值鏈,廣泛的社會協同度、經濟體的多元性與複雜程度乃至創造的GDP規模,都會遠遠大過蘋果。這與背後的土壤、大國經濟持續共振。

在這個層面上,誇克更相信本地企業巨頭未來的影響力。只是說,阿里們會經歷一個漫長、焦灼的周期。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傳奇。兆美元市值,驗證著科技的力量、夢想的高度。當然它也是市夢率的象徵。此刻的蘋果開始了新的時代,但未來終歸會淪為一種常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