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港股通屬多贏之舉

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港股通是對新經濟公司發展的支持,是對香港股市的支持,也是為內地投資者投資同股不同權等新經濟公司提供一個投資機會。

根據滬深交易所12月9日發布的消息,為進一步優化互聯互通機制,推動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協同發展,滬深港交易所就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納入港股通股票範圍達成共識。滬深交易所表示,下一步3所將抓緊製訂相關規則,在完成必要程式後向市場公布,預計規則將於2019年年中生效實施。

允許將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港股通股票範圍,這是滬深交易所對外開放邁出的又一步,同時也是順應資本市場發展之舉。因為在此之前,儘管港交所從4月30日起開始接受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上市,隨後,小米也於7月9日成了港股第一家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但今年7月14日,滬深交易所聯合下發通知稱,自2018年7月16日起,恆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恆生綜合中型股指數、恆生綜合小型股指數的成份股中屬於外國公司股票、合訂證券、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股票的,暫不納入滬港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範圍,其他股票調入調出正常進行。也正因如此,儘管目前港股有小米、美團兩家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但兩家公司並沒有納入港股通範圍,內地投資者並不能通過滬深港通管道投資這兩家公司的股票。

從港股通暫不納入同股不同權公司到正式接納同股不同權公司,這不僅是滬深交易所對外開放意識進一步增強的表現,同時也是對“父愛主義”的一種放棄。因為根據今年7月中旬滬深港交易所達成的共識,將為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港股通標的設定一個“緩衝期”,以保護對“同股不同權”股權架構不太熟悉的內地投資者的權益。這種“保護”的說法顯然是蒼白的,因為香港市場同樣也是剛剛接觸同股不同權公司,港股都可以接納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了,滬深交易所卻還人為地“保護”投資者,不讓同股不同權公司成為港股通標的,以供內地投資者來投資。這思想意識上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港股通,這確實是滬深交易所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進步,而且這也是一項“多贏之舉”。

首先,這是對新經濟公司發展的一種支持。同股不同權公司基本上屬於新經濟公司的範疇。而且納入港股通的同股不同權公司主要指的是來自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如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小米、美團,都是內地新經濟公司中的佼佼者。將這些公司納入到港股通標的中來,這毫無疑問是對來自內地的新經濟類公司的一種最好支持。

其次,將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港股通是對香港股市的一種支持。香港股市同樣是中國股市的一個組成部分。包括同股不同權公司在內的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將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港股通,以供內地投資者來投資,都是對香港股市的一種支持。

其三,是為內地投資者投資同股不同權等新經濟公司提供一個投資機會。畢竟小米、美團這些公司都是內地新經濟公司中的佼佼者,不少投資者都希望有機會能夠投資這些公司,以分享新經濟公司發展帶來的成果。

此外,將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港股通有利於維護A股市場及滬深交易所對外開放的形象。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不只是投資者引進來走出去,也包括企業的走出去引進來。像同股不同權公司目前不符合A股的上市條件,這類公司走出去上市是很正常的,何況還只是到香港上市,A股市場當然也要積極支持。這就包括積極為內地投資者投資這些同股不同權公司創造條件。因此將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港股通是有利於維護A股市場及滬深交易所對外開放形象的。

皮海洲(財經評論人) 編輯 陳莉 校對 賈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