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諾曼底登陸中,盟軍的傷亡那麽大,為什麽當時不使用防彈盾

 諾曼底登陸是二戰中盟軍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戰爭,這場戰爭讓整個二戰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大部分人對諾曼底登陸的認知,是從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得到的,盟軍士兵乘坐艦艇,在海岸附近下水,之後再衝向沙灘,攻佔碉堡。不過有很多士兵是在登陸艇艙門一打開的瞬間,就被機槍給掃成了蜂窩。

因此很多人看完電影后都提出了疑問,為什麽盟軍士兵不使用防彈盾衝鋒,反而選擇成為德軍的活靶子呢?

(諾曼底登陸中的盟軍士兵)

第一,我們先來了解德軍的火力情況。

德軍的防守火力主要來自三樣武器:一是MG-42重機槍,二是岸防迫擊炮,三是移動布防的88毫米高炮。重機槍是什麽概念?其威力完全不是一般步槍和衝鋒槍能比的,衝鋒槍打不穿的2厘米的防彈盾,重機槍花不了兩下就可以讓盾牌完全失效。而炮類武器就更不用說了,一個炮彈落在身後,人立馬就沒了,畢竟防彈盾也不是三百六十度的無死角防護。

所以,從防護效果上來說,防彈盾實際上所起到作用並不大。

第二,負重問題。

有人說,既然2厘米的防彈盾會被打破,那士兵們為什麽不拿10厘米甚至更厚的盾牌進行防禦呢?

誠然,足夠厚的盾牌確實打不破。但二戰時期的防彈盾牌,不可能使用現代的碳釺維、凱夫拉等輕質材料,基本上都是以鋼板為主要材料加工而成。也就是說,光一個2厘米厚的防彈盾牌,都有十多斤重,拿個10厘米厚的,連拉都拉不動,還怎麽防禦?

(搶灘登陸的先頭部隊)

盟軍搶灘登陸的先頭部隊,共計17.6萬。而盟軍的登陸艇一次運輸顯然是運不完的。所以盟軍登陸艇並不會直接搶灘到沙灘上,它們還要回去繼續載人。盟軍士兵們必須在沙灘附近就要下水,還必須遊過一段大約一米深的水域才能踏入沙灘進行衝鋒。而這些士兵本來身上就要背負進攻德國防禦碉堡的TNT炸藥,遠程炮彈等裝備。有些士兵,就已經因為登陸艇離海岸過遠,負重太多而沉到海裡淹死了。因此,若是再加上防彈盾,根本就是自尋死路。

再者說,就算盟軍士兵好不容易上了岸,諾曼底海岸附近的陣地,基本上都是淤泥,正常士兵走過淤泥就夠費勁了,再拿一個盾牌,將會更容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所以,從負重的角度上來考慮,防彈盾絕對是下下之選。

第三,影響作戰能力。

如果搶灘登陸計程車兵,都要手持防彈盾。那麽登陸艦上裝載計程車兵人數,將會大大降低。人數降低,必然會導致作戰能力減弱。而且像這類戰役,大多登陸計程車兵,會用雙手持握步槍、機槍等武器進行攻擊。若拿一個盾牌在手上,會直接影響士兵們的射擊能力,使搶灘登陸的效率大大降低。

(德軍與盟軍的激戰)

第四,就算有防彈盾也沒用。

可能大部分人都被電影裡的場景給騙了。電影中的德軍看到盟軍士兵出現後,就立刻展開了正面射擊。可實際上,德軍海岸線上的機槍碉堡,全部都是以30度夾角的方式兩兩合並布置的,每一組碉堡間隔100米,形成了大範圍無死角的交叉火力網。也就是說,盟軍士兵在上岸後,將會遭到除了後方以外,所有方向的射擊。如果士兵們拿出防彈盾,那麽他該對著哪個方向進行防禦?

總而言之,從各個角度來進行考量,防彈盾都將會給這場搶灘登陸戰帶來負效益。盟軍將士為了消滅法西斯,保衛美好家園而一往無前的衝鋒,才是戰爭勝利的關鍵所在。

(參考資料:《第三帝國的興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