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動駕駛上海試驗樣本: 72家企業進駐封閉測試區

在智能網聯方面,中國具有優勢,這也被視為“換道超車”的方向。但從自動駕駛的角度而言,網聯只不過是在車上增加了一套傳感器及一路信息,但它們的冗余度和可靠度都有待完善。

作為汽車產業當前最前沿的發展方向,自動駕駛在多年的技術沉澱之後,終於迎來產業化爆發前夜。

位於嘉定區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範區(下稱“上海嘉定示範區”)是國內首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示範區,也代表著我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的前沿,2016年和2018年,它先後建成了國內第一個封閉測試區和開放道路測試區,也凝聚了業內最龐大的自動駕駛產業集群。

作為先行者的上海,在推進自動駕駛發展的道路上,一直被模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超越:北京後來居上,在測試道路和測試裡程上更勝一籌,位於南方的廣州則更為開放,無人駕駛計程車上路試運行直接開始了商業化探索。

相比較而言,上海的風格更加“務實”。在推動技術落地的同時,上海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示範區也強調建立道路測試體系,以及在自動駕駛產業化之前,如何讓企業“活下去”。

9月3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獨家採訪了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霖。上海國際汽車城是上海嘉定示範區的建設方,李霖也幾乎全程參與了封閉測試區、開放道路測試區的設計、搭建,並為園區內的企業測試提供服務。

自動駕駛探路

《21世紀》:有多少汽車、科技企業在這裡開展了自動駕駛測試?

李霖:截至今年7月,上汽、寶馬、華為、滴滴等72家企業在封閉測試區進行了測試,天次為1100余天;開放道路測試方面,上汽、蔚來、寶馬、圖森、初速度、華為、仙途智能、上汽大眾、上汽商用車等11家企業已經獲得了相關牌照。

《21世紀》:最近滴滴、Auto X宣布將在嘉定開展無人駕駛計程車的試運營?

李霖:很多企業,像安波福、寶馬等都有這個計劃,但還是要按照規定程序走,先拿測試牌照開展測試,在一定裡程內沒有出現事故、違章,運行情況良好,可以考慮頒發載人測試的示範運營牌照,再進行載人試點。

《21世紀》:拿到載人測試示範運營牌照,需要達到什麽要求?

李霖:每個地方都不一樣,上海市內,嘉定和臨港用的是同一套標準。9月份上海即將頒布新的管理辦法,也會在這方面進一步明確。

另外,目前長三角在推動一體化測試認證體系,上海與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將采取統一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標準。

《21世紀》:相較於國外的單車智能,有人認為中國的智能網聯、車路協同能助力自動駕駛的更快落地。

李霖:對於整個交通體系而言,網聯能夠改變生態。過去講智慧交通,車的控制頻率最高在五分鐘,而車一旦連了網,交通狀態就可以實時了解。

在智能網聯方面,中國具有優勢,這也被視為“換道超車”的方向。但從自動駕駛的角度而言,網聯只不過是在車上增加了一套傳感器及一路信息,但它們的冗余度和可靠度都有待完善。

《21世紀》:測試區內鋪設了大量的V2X設備,國內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時候,也會對開放道路有類似的需求。這些智慧化基礎設施將來如何運營?

李霖:智慧化基礎設施涉及公共安全問題,必然是政府引導和監管。從目前推行情況看,企業參與投資建設也很積極,有望逐步形成一套成熟模式。

今年上海車展前夕,上汽、移動、華為、上海汽車城四方宣布合作,這是為上汽全球第一款量產5G車型作支撐,同時也是在探索一種組織機制,把智慧基礎設施的商業模式摸清楚。

此外,汽車城還引入了一家名叫啟迪雲控的新創企業,也在做智慧基礎設施的商業探索。

示範區的意義就是探索。商業模式很多時候是雞和蛋的問題,在發展初期,只能先把一部分場景建起來,然後再看由誰買單。

參與行業標準制定

《21世紀》:上海嘉定示範區在參與建立哪些行業標準?

李霖:第一是通信,即5G。我們參與了5GAA(5G汽車聯盟)的全球測試基地建設,以上海測試體系服務LTE-V2X、5G-V2X國際標準的研究制定;

第二是參與自動駕駛場景庫的國際標準建設,這是中國首次牽頭汽車領域國際標準的研究制定。

《21世紀》:上海嘉定示範區有哪些測試場景?

李霖:我們做智能網聯試點示範的思路是,把實際交通中遇到的各種場景在封閉區還原。目前高速公路還沒有允許開放測試,所以以城區和郊區的場景為主。

自動駕駛在上海要上路測試,目前是要求17個大類、62個小類,實際每家企業測試都超過1000個場景。這個月管理辦法修訂後,會有25個大類、100個小類。還有針對企業研發的,目前有42個大類,230個左右的小類。

每個小類下還要進行延伸。大類可以框定,但細分項是無窮無盡的。

大類是用自然化語言描述的功能場景,比如說前方車輛突然製動;小類則是每個參數劃定一定區間的,即邏輯場景,比如在前方車輛突然製動下,車速範圍是每小時50-70公里。

小類場景仍然是很多因素組成的,比如在時速速50-70公里下,有每小時50、60、70公里,這種組合會形成維度爆炸,所以在實際測試中,只能按照不同的程度抽樣。

《21世紀》:這些場景庫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李霖:在封閉測試區建立之初,國內自動駕駛產業尚未發展,路的數字化改造上我們參考了國際上的經驗,但在場景設置上做了很多本地化適配,美國更多是車車互動,中國則有許多涉及行人、非機動車的複雜場景。

2017年開始,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去采數據,車上、路側攝影頭中,甚至還跟警察合作,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場景。90%的場景是大家都能想到的,我們通過數據采集希望覆蓋另外10%甚至1%的場景。

邁向商業化

《21世紀》:要推動自動駕駛汽車的落地,上海嘉定示範區還需要進行哪些布局和建設?

李霖:一是智慧道路的建設,需擴大規模,讓測試環境更大、更好;二是推動行業從研發測試向商業化過渡。

高級別自動駕駛的廣泛應用還有很多年才能實現,連Waymo的時間線都是2060年。在自動駕駛商業化方面,我們主要分成兩個方向去突破:全部區域的部分自動駕駛,比如現在L2級別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應用,以及部分區域的全部自動駕駛,比如無人駕駛計程車等。

所以上海也一直很重視環衛、集卡這些細分領域,在大規模商業化來臨之前,行業要發展下去,就需要在每個階段“沿途下蛋”。

《21世紀》:現在全國多個地區都建設了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示範區,上海作為首家,有哪些經驗可以傳達給其他地區?

李霖:首先是一定要貼近產業。客觀而言,上海土地資源太稀缺了,土地條件相對較差,但為什麽來上海測試的車這麽多?是因為產業集聚在這裡,企業的需求能夠快速響應。

其次是搭建好企業和政府的橋梁。兩者之間一定有信息不對稱,如何讓產業更好發展、同時讓政府更放心?要把企業的訴求很好地傳達給政府,也要把政府的考慮傳達給企業。

在這一點上,嘉定有50多年的汽車產業基礎,具有很大優勢,嘉定的領導懂車,也懂產業,因此能夠率先搭建出貼近產業的平台。

《21世紀》:要發展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還需要做哪些工作?

李霖:突破核心零組件缺失,強化多部門協同,對標國際、加強交流,以及對創新多一些包容。

為什麽有些後發城市那麽活躍?因為真正做到了“法無禁止即可行”。實際上很多新技術、新業態出來,政府的管理規定是跟不上的,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空間。

國內的技術研發以及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管理也應向國際化方向發展。在剛剛結束的人工智能大會上,在嘉定即將召開的2019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我們都希望通過與國際同行更深入的交流,促進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邁向更高水準。

另外,科普也很重要。自動駕駛聽著很高端,但它的閱聽人最終一定是消費者,而不是我們這些搞技術的人。

公眾對一些新興技術目前尚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比如有人會很擔心5G的異塵餘生太大。實際上,5G是高頻,但異塵餘生範圍有限,是以微基地台的形式鋪開的,這類似於在屋裡烤火,以前的4G基地台相當於一個大火爐,而5G基地台相當於一個個的小火爐,其實異塵餘生是降低的。

(編輯:周開平)

21世紀經濟報導及其客戶端所刊載內容的知識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信息請點擊此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