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Cloud BU總裁鄭葉來:我們為什麽要做雲服務?

雷鋒網7月24日消息,在華為雲中國行北京站上,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Cloud BU總裁鄭葉來回答了華為為什麽要做雲服務,以及華為做雲服務的模式問題。華為雲BU成立一年多,一直保持著高關注度,儘管這已經不是鄭葉來第一次闡述相關問題,但是這次可能是最有料的一次。

華為為什麽做雲服務?

公有雲行業早已過了探索期,兩三年前有業界人士感到疑惑甚至呼籲,華為不做公有雲將被“革命”。而華為並不是沒有意識到公有雲帶來的市場變化,用“起大早趕晚集”來形容華為雲在合適不過,從鄭葉來的話語中也可以一窺華為雲的變化。

“今天非常有意思,在過去一年中我們發現中國又冒出好多公司在做雲服務,就像中國現在滿大街都是人工智能一樣的。五年以前我們在做大數據的時候,我說,現在街上隨便牽出一條狗,不是大數據的狗都不好賣。今天人工智能也一樣”,鄭葉來分享了華為思考。

“華為為什麽很長時間沒有決定大規模的發展自己的公有雲服務呢?是因為我們原來商業模式設計裡是為我們客戶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我們也不想跟我們最關鍵的客戶,未來會導致業務的競爭。”

雷鋒網了解到,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華為是有公有雲服務的,但是並沒有大規模發展,正如鄭葉來所說,商業模式問題。更確切的表述是,華為最為重視的運營商在做公有雲服務,華為作為供應商直接去搶客戶的市場,於情於理都不好交代,這也是華為公有雲“發展但不發力”的根源。

隨著客戶關係的捋順,華為雲迎來了新的戰略視窗。如今華為自有雲平台與運營商合作雲平台兩條線並行,這又是另外一番故事了。

鄭葉來表示,在過去幾年華為清晰地發現兩點的變化:第一,現在的大企業未來一定會走混合雲的架構,就是Cloud 2.0時代的到來。

第二是真正的雲Native。隨著人工智能、影片、影像處理的技術發展,互聯網基礎設施也進入了2.0時代,即必須用專用的硬體來處理海量的數據,如果再用通用的硬體來處理這麽多人工智能,無論是訓練還是推理,成本和性能都不能滿足現有需求。我們今年年初驚奇地發現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也進入2.0時代,原來我們津津樂道說的用最差的硬體搭建雲的基礎設施的時代已經不再普遍適用了。

華為雲模式:手機裡的榮耀

對華為公司來說,原來更多是以硬體方式為各行各業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現在則是用服務的方式對外輸出能力,提供穩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續創新的雲基礎設施。

鄭葉來提到,“6月份的時候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北京軟博會講了一個很好的比喻,說華為公司看待華為雲服務是什麽?就是做手機裡的榮耀。華為手機裡的的互聯網品牌。這句話很好地闡釋了華為為什麽做雲服務和很多廠家有點不一樣。”

雷鋒網了解到,作為參考,榮耀成立四年,2015年底開始獨立運營,據市場調查機構賽諾統計,2017年榮耀手機以5450萬台銷量、789億元銷售額,在互聯網手機品牌中排名第一,坐穩互聯網手機品牌頭把交椅,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我們為什麽投資雲服務?我們為什麽能做成功?這對我們來講很簡單,就是換個形勢來重新變現華為從芯片到硬體,到系統設計的全生命周期的投資“,鄭葉來表示,”當然了,(做公有雲)我們要去改變我們的運營和運維服務“。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表示,華為希望成為客戶和合作夥伴的黑土地。同時任正非還表示,華為這幾年掙點辛苦錢比較合適,掙快錢,華為公司掙不好、也掙不來,所以華為打造黑土地,讓各行各業在華為這兒生長。

而對於“黑土地”,鄭葉來也有著關於雲服務的思考,華為的最新Logo語——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即是答案。

鄭葉來表示,我們總結了三句話: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有技術,我相信華為公司我們這幫人笨一點,傻一點,但是我們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技術永遠不是我們的挑戰。曾經好幾年前我開過玩笑,我說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其實最不怕的就是技術。所以技術對我們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第二,有未來。我一直思考為什麽叫有未來?我們就期望我們的客戶跟我們一起創新,來面向未來。我們期望今天的小微企業,一開始選擇我們,跟我們一起成長。我們面向未來的時候它有很好的一個強有力的合作夥伴,我希望我們的大企業一起選擇我們,一起面向未來數字化的挑戰。 我們說未來是指期望對我們合作夥伴和客戶有未來。因為華為公司有沒有未來,要靠我們自己的努力。

第三,我們當時說什麽是黑土地值得信賴?所以我們一開始講了,我們不做應用,不跟我們的客戶競爭,我們不做股權投資。這樣來講我們不跟客戶直接競爭,也不會投資第三方跟我們客戶競爭。我們不碰數據,我們2015年就講不碰數據。歐盟今年的GDPR法案出來以後,碰數據的結果是罰得你傾家蕩產。華為在17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為全球提供三分之一的IT服務。我們講這是一個底線。我們不碰數據核心是什麽意思呢?第一,我們不用技術手段獲取客戶的數據。第二,我們永遠不會強迫客戶跟我們進行數據的交換。第三,我們開放我們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平台,為客戶處理數據,就是讓您的數據發揮價值。

“高樹靡陰,獨木不林”,雲計算產業講究的是個生態,即便是“生態”這個詞已經被玩壞了的情況下。鄭葉來將生態核心總結為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數據,一個是用戶記憶。對於數據,華為的態度一向是“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鄭葉來表示,“我們決不強迫把你的變成我的”。

對於用戶記憶,鄭葉來舉了華為雲做車聯網的例子,他表示,“車廠投資車聯網是希望打造一個面向人的第二個生活平台。車聯網誰投資呢?要麽車來買單,要麽未來經營來買單?現在看來,用戶來買單的可能性不大了,未來要靠持續的經營,增值業務買單,就存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這麽大投資要成為誰的生態,還是經營你自己的生態?他們說搞明白了,我們有這麽大用戶量,我們有這麽多數據,我們為什麽不請一個有能力、有意願,能幫助我們的人來構建我們自己的生態呢?未來沒有自己的生態,很難睡得安心”。

如果用一句話來給華為雲做定性,鄭葉來所表述的“華為發展雲服務不會簡單的成為一個現有供應商的替代者,這對華為沒有價值”這句話最適宜作為華為雲的注腳。

面向未來,華為雲自有一番底氣,“我進華為公司20年,我們進入每個行業都不是最早的,但是最後,我們不是比誰跑的快,而是比誰跑到最後。為什麽?因為我們堅持為客戶提供創新的產品解決方案。沒有創新對華為是沒有價值的。不能給客戶帶來利益,僅僅說華為作為一個價格的替代者,這不是華為存在的價值”,鄭葉來不無自信的表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